张吉玉
(皖南医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张吉玉
(皖南医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思维和能力为主的教育,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辅导员在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时,需从自身岗位出发,明确自身优势,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者、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者和创新创业工作体系的构建者。
辅导员;创新;创业;角色定位
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在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培养创业者或者企业家,而是通过采取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贯彻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思维和能力为主的教育,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强调:让千千万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充分释放!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既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又要解决学生的切实利益问题。因此,辅导员必须立足学生利益关切,才能更好的融入学生群体,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关乎学生利益点,关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学生创业活动开展。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1]因此,辅导员必须定位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辅导员需要依靠岗位特点,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的合力,确定自身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
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以及学生发展层面来说,辅导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要求规定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既包括日常工作,也包括职业指导与规划。具体来说,辅导员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可以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优势,又可以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1.1 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说,从国家层面来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我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意义重大,对于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很好的推动。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员,必须从自身岗位出发,从教育的发展出发,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2 社会发展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应具备一种重要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教育部提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各高校要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求、实施路径。加快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相关制度,推动高校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休学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写入文件。鼓励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3 大学职能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的主要职能在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可以说,其中任何一项职能都需要大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科学研究需要创新,文化传承需要创新发展。可以说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人才汇集地,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特殊责任和使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要求高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大量的学生日常工作,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辅导员更了解学生,更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思想渗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2.1 辅导员的工作优势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我们要做到既注重人文关怀、又能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就必须走进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群体,关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的内在需求,客观的说就是学生的利益关切点所在,因此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出成效,真正得到学生认同、家长满意、社会认可。辅导员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创新工作的范式,寻求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点,解决学生的利益问题,而这正是辅导员的工作范畴。
2.2 辅导员的情感优势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教育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学生的认可和认同,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学生对辅导员情感的认同,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工作方式的认同以及工作内容的认同。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从学生入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适应教育、发展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情感教育,直到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创业教育等,辅导员都是与学生接触最久,最了解学生的群体,长期的接触和交流,增进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更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思想渗透和情感交流,而这一优势,是专业教师队伍及其他教师所难以企及的。这样的情感优势,可以更好的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3 辅导员的功能优势
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具有的客观作用及效能。辅导员的功能是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在与教育对象、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效能。从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起源及发展来看,我国的辅导员肩负着多重责任与使命,既有方向引导功能,又有管理规范功能,还有安全保障功能以及人文关怀的功能。而从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政治性即意识形态性的功能是我国辅导员的本质功能。
辅导员在意识形态功能中需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践行我们社会要求的核心价值观时,必然会产生认知的冲突:我们社会的需求与学生本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即社会需求与自我需求之间的矛盾。辅导员在此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认知我们社会需求与学生自我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创新创新教育中,社会需求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可以更好的为我们自身的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我们自身的创新创业又可以为整个创新型社会的形成添砖加瓦,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矛盾,合理解决认知冲突,将矛盾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4 辅导员的专业优势
辅导员要求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由此可见,辅导员的专业构成复杂,来源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也只有一定比例,还有许多辅导员来自其他专业背景。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专业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理念,辅导员不同专业的知识来源可以很好的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另外辅导员所具备的德才兼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也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多维学习视角。
辅导员在明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时,依据自身的岗位特色,充分发挥自身的岗位和专业优势,明确自身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推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的让千千万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充分释放。
3.1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者
3.1.1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
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需要使得大学生群体能够摆脱固化观念,即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必须要创造实业,开办企业等错误认识。创新创业精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二是创业,创新即开创更新,开创表明一种创造,以前没有的,现在开创出来,还有一种是对以前有的,现在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或者是在以前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种深化,这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发现,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需明确认识这样一个区分,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精神。
3.1.2 创新创业情感的培养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是这一教育过程的主体,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是否认同是开展这一教育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要使大学生支持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首先需要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这一教育,明确认知创新对于国家、民族和大学生群体的意义所在,明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发展,辅导员在树立大学生情感认同上有先天优势,利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增强与学生情感,在创新创业层面与学生产生共鸣,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
3.1.3 创新创业人格的塑造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渠道,大学的基本任务除了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高校毕业生必须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顺应时代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应有之义,而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宗旨,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业人格的塑造也就是要辅导员培养创新型的栋梁之材。
3.2 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者
3.2.1 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创建者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可以说,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3]可以看出,环境给人以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受到一定文化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而任何文化环境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类创造的产物。不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学院内,甚至是在年级内,辅导员都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工作、岗位及素质和资源优势,成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创建者。如在校园内通过社团、联合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组织创新型竞赛活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以创新思维引领,启发学生拓宽思维;利用特殊时间节点及特殊专业的专业相关活动节点,组长学生开展活动,在这样的校、院、年级的三级阶梯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
3.2.2 创新创业知识理论的教育者
无论是创新创业的政策宣传、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辅导员看似难以承担相应的角色任务,政策宣传类多为领导层开展,课程的授课多为一些专职教师或者企业家,活动的开展多是学校团委及学生社团等组织,辅导员人微言轻。其实不然,辅导员完成可以充任以上各类活动开展的重要角色,并成为创新创业知识理论的教育者。辅导员是学生一线工作者,上传下达各项政策本就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主题班会、手机APP等进行政策的宣传。创新创业课的师资队伍,辅导员也可以成为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辅导员专业来源广泛,综合素质强,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经历过求学、求职和就业等多种培训,这些都是辅导员成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点。而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开展,辅导员可以利用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指导学生三下乡活动践行等契机,引导学生创新,传授相关知识。
3.2.3 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的培训者
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的培训是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心理、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创业知识能力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培训的预期目标和实际培训内容都应该不同。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成长把握精准,利用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的精准培训。对于创新意识不强、思维不活跃的学生群体,重点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意;对于创新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培训学生风险危机应对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等;对于创业规划明确、敢于尝试实战的学生,注重培训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3 创新创业工作体系的构建
3.3.1 充实师资教育队伍
创新创业工作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辅导员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岗位的优势,充实到这样的师资队伍中去。辅导员专业知识背景复杂,构成广泛,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拥有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特长,这样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利资源,另外,工作岗位的优势也是辅导员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依靠。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也迫使辅导员不断提高各种技能,参与各种培训,辅导员可以利用此契机参加创新创业的全国性、省级、市级乃至校级的培训,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构成。
3.3.2 拓宽实践服务平台
辅导员可以利用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及全国性的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增强实践服务平台。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建立一套系统的实践服务平台,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生成长发展阶段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阶段,无论是四年制还是五年制的专业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分阶段拓宽实践服务平台,入学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组织各类创新型比赛,搭建各类竞赛平台;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对照学生职业规划,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大学生专利创造服务平台;成长发展阶段,对于创业意向学生,为其提供企业参观、实习实训机会,搭建校企联动平台;毕业生就业指导阶段,对于拟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共性技术服务、联合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提供实战服务平台。
3.3.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评价的真正目的旨在提高与改进,为下一步的规划、发展和改进实施提供依据,帮助辅导员及学生对前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反思,不断超越,实现最大发展。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既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利于推动和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运作,增强了高校间的竞争意识,也促进了创业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评价应充分反映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的情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采取更加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从学生、教师、辅导员队伍、专家、企业及社会反馈等多方位进行全面评价,量化指标,分析总结,科学评价。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4]李忠军.高校辅导员主体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
[6][苏]赞科夫.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G451.8
A
2095-7327(2017)-04-0005-03
本文系2016年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辅导员)项目"互联网+'双创'教育工作室(项目编号为Szzgjhl-2-2016-13)的阶段成果。
张吉玉(1988—),男,安徽无为人,法学硕士,就职于皖南医学院,辅导员,助教,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