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峰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00)
浅析国内外合唱指挥的异同之处
金瑞峰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00)
合唱是一种通过不同声部的集体演唱来同时表现同一部音乐作品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合唱中涉及不同声部的演唱,为了使不同声部之间达到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演唱时常常需要指挥对演唱的节奏和声部进行引导。与此同时,人们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合唱和指挥的完美配合更能增加人们对音乐的享受,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同时陶冶人们的情操。合唱指挥最早是在国外的基督教中产生的,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只有一百多年,且因为我国同外国的思想状态、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的不同,我国同外国合唱指挥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促进和丰富我国合唱和指挥艺术的发展,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合唱指挥中运用到的指挥手法和指挥艺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国内外合唱指挥的异同之处,希望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寻找到真正适合我国的合唱指挥艺术的发展道路。
我国同外国;合唱指挥;异同点;指挥手法;指挥艺术
众所周知,音乐有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而合唱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化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更加强化了陶冶情操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合唱这种表演形式得到了更多人们的热爱。合唱的整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指挥来决定的。指挥在合唱团队中不仅是合唱曲目的领导者,更是音乐的诠释者。在合唱的过程中,指挥是带领着合唱队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人物,因此指挥者除了必须要具备驾驭合唱团队的技术手段,还要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出的主体和思想内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指挥更加有感染力,真正担当起连接作曲家和听众之间桥梁的作用。指挥是一种无声的音乐表现形式,因此指挥者的动作应该做到美观、到位和具有感染力。指挥者可以根据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内涵在拍式和指挥动作上做出相应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必须被被指挥者所理解和接受,不宜哗众取宠。接下来,我们就在简要介绍合唱指挥手法和作品表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国内外合唱指挥的异同。
1.1 指挥图示中的“点”与“线”的关系
指挥图示中的“点”指的是拍点,而“线”则指的是拍点之外的手势运动部分。指挥手法上要求,拍点的指挥必须要准确、清楚,同时要保证指挥时动作放松、稳定;指挥手势线条用来表现手和臂的运动,有曲线和直线之分,但是无论直线还是曲线都是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并不是自由随意的。
1.2 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和运用
一般来说,指挥手势的动作幅度大小变化和手势变化是跟着音乐作品的变化而变化的。合唱指挥中不会运用到指挥棒,而是靠双手进行指挥,一般情况下右手起主导作用,左手用来协调配合。
右手的主导作用一般体现在控制音乐的速度和节奏上。用不同范围的动作来勾画音乐作品的整个轮廓,同时还会指示或者暗示某声部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是呼吸、分句及其它转接交换的指示功能。相对于右手来说,左手更多是在协调配合右手。一般用来完成歌曲的气氛描绘,表情的提示和音乐作品中的强弱变化,暗示声部的转换、音乐的中转、停顿和保持以及歌曲的分句等。当然,有时左手也会起到主导的作用,甚至完成许多右手不能完成的任务。总的来说,在合唱指挥中,左手较右手有较大的变化性和较强的表现力。但是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家必然是将左手同右手合理配合,共同完成指挥工作,准确且饱含感情的演绎出音乐作品。
1.3 “主动”和“被动”拍子的运用
“主动”和“被动”拍子的区分主要是根据音乐作品的旋律来区分的。当歌曲处于高昂、激动的状态时,合唱指挥往往就要采用主动拍的击拍形式来积极主动的引导合唱队的演唱。主动拍的动作较为鲜明、醒目而且富有棱角,容易激发出合唱者的唱歌激情。相反,被动拍的击拍形式就较为柔和、简单,它主要在音乐较为平缓、安静的时候运用。因为这时不需要指挥者明显、醒目的动作来带动合唱队的情绪,同时过于积极的动作会破坏音乐的气氛,使用较为和缓的被动拍则能更好的契合音乐的氛围,更好的表现音乐想要表达的感情。
在合唱指挥中,这两种拍子的配合使用也是较为常见的。合唱指挥者在指挥时合理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不仅能够使指挥者的指挥动作有张有弛、起伏有力,还能够能积极带动起合唱队的情感,更好的诠释歌曲。
1.4 “预示拍”和“收束拍”的关系
顾名思义,预示拍是预示将要进入的乐句的音色、情绪和演唱方法等要求的一种拍子。因此,预示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预示出错将会影响音乐的正常演绎。同理,为了保证乐曲结束的整齐划一,收束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同的指挥者的收束方式可能千差万别,不同情感需求的曲目也需要不同的收束手势,但是,收束手势的总体要求是洒脱大方、美观,能够达到收束目的。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合唱指挥者的最高追求就是将自身的指挥手法和指挥艺术同音乐融为一体,准确而且鲜明的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但是在指挥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我国同外国的合唱指挥家还有一定的区别。
从根源上讲,合唱和指挥是由几千年前教堂里的基督教的仪式上产生并且发展壮大的。所以,刚开始的合唱和指挥总是承载着某种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合唱指挥传入我国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思想碰撞,因此,我国的合唱指挥总是带着政治改革的印记。研究过合唱指挥发展史的就会发现,无论是我国的合唱指挥还是外国的合唱指挥,都无可避免的经历了种种历史的磨练和考验,是以才在不同的地域散发着属于合唱指挥的不同的魅力。我国的合唱指挥发展时间较短,根基尚浅,因此,研究我国同外国合唱指挥的异同不仅有助于找出我国合唱指挥中存在的不足,还有助于改革我国的合唱指挥水平,促进合唱指挥在我国的健康持续发展。下面,我们将从指挥形式、指挥功能、指挥审美和情感表达这四方面来详细的探讨我国同外国合唱指挥的异同。
2.1 国内外合唱指挥在指挥形式上的异同点
外国的合唱种类非常多,细分起来有二十多种,都可以归类为宗教种类和非宗教种类。不同的合唱种类也需要不同风格的指挥,从而也衍生出形式丰富的合唱指挥形式。虽然我国的合唱形式也在不同的政治形式下也衍生出了不同的合唱形式,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合唱种类并没有这么多,还有许多是为了迎合政治和社会需要,形式较为通俗,在合唱指挥上需要的技巧和感情没有那么复杂。近年来,我国的合唱指挥艺术也在不断变化着,逐渐开始向多样化靠拢。其中,在指挥的动作、感情、技巧等方面也开始创新和发展,这些发展也更加丰富了我国的指挥艺术形式,使我国的指挥艺术同国外的指挥艺术更加融合。
2.2 国内外合唱指挥在功能上的异同点
合唱指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合唱指挥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作用。从历史上看,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我国正在处于抗日时期,当时我国各地都有大型的歌咏活动,在这一时期,许多优秀音乐家的作品,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被广泛传唱。当合唱指挥者在指挥这些作品时,指挥的手势和身体起伏较为明显,能够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情感,能够激起合唱者的共鸣,表达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对外抗日的愿望。在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合唱曲目大都是对毛泽东所创诗词的改编,在进行合唱指挥时,指挥者的指挥手法和情感表达就带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合唱曲目则多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歌颂和赞扬,因此在进行合唱指挥时,指挥者的指挥手法和方式也带有了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同时,受这一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合唱和指挥的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现象,但是也有优秀的、有着鲜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出现。
其实,我国同外国的合唱指挥形式上并没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许多人总有一种外国的合唱指挥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感觉,这是因为外国的宗教活动较多,同时宗教活动的内容也较为丰富,由此衍生出的指挥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虽然国外的宗教活动是在为政治服务,但是与我国合唱指挥直接带有的政治色彩相比还是多了许多宗教的其他层面。因此,从这个层次上看,宗教用和政治功能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总结起来就是,虽然我国同外国的合唱指挥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政治色彩,但是从历史上看,外国的合唱指挥有了宗教这柄“保护伞”,其功能上的政治色彩就明显减弱了许多。
2.3 国内外合唱指挥在指挥审美上的异同点
合唱指挥是一种具有欣赏性美感的职业。同样,审美也是指挥艺术存在的社会价值所在。近年来,合唱演唱会的逐年增多使合唱逐渐开始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部分听众会发现,我国同外国合唱指挥家在音乐作品上的指挥手势,包括身体的幅度变化上有一定的区别,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民族之间对于“美”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不同造成的。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域也可能因为对“美”的定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关于美的享受,因此,如果一部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指挥可以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欣赏和理解,那么这部作品必然是经过长时间本民族、本地文化的积累和提炼,必然具备异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
因此,在外国倡导“个性、张扬、解放”的文化氛围之下,合唱指挥者和听众对于“美”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故而,我们听到国外的合唱作品大多声音嘹亮、富于激情、铿锵有力,而外国合唱指挥者在指挥的过程中身体的起伏和指挥手势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大,看上去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可以将音乐作品、合唱和指挥相互融合,将指挥和合唱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倡导“中庸”的理念,倡导“中和”的思想,所以,中国人民更喜欢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表达。因此,听众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合唱的声音较外国更为低沉有力,更有一种娓娓道来的魅力所在。同样,我国的合唱指挥者在指挥时,手势变化幅度不会过大,身体的摆动幅度不会过于张扬,一般会中规中矩的完成合唱的指挥任务。这样就会给观众一种我国的合唱指挥并没有国外的合唱指挥那样富有热情,在欣赏时缺少大喜大悲的情感变化的感觉。
2.4 国内外合唱指挥在指挥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
其实,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取外国合唱指挥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的指挥技巧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指挥事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因此我国的合唱指挥事业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观众在欣赏合唱指挥时还是会存在“西方的合唱指挥在指挥时较为大气,具有吸引力”的感觉,这是因为西方合唱者在合唱时都在思考,所有的演唱者都在向着同样的目标和情感抒发方向努力。除此之外,西方人在音乐的理解和音乐形象的塑造方面都较为深刻。相反,中国的文化更倡导对情感的内敛表达,所以合唱指挥表现出的音乐气势并没有特别强烈。
合唱指挥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化财产。而合唱指挥的艺术魅力也正是建立在本民族、本地域文化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特色的指挥艺术。因此,我们应该在分析国内外合唱指挥的异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合唱指挥艺术的精华,同时不能抛弃我国合唱指挥中已有的优秀成分,以便更好地弘扬我国的合唱指挥艺术。
[1]李金波.西方古典合唱的审美本质及对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3,(22).
[2]任秀蕾.塑造中国合唱艺术的新形象——访中国知名合唱指挥家田晓宝[J].歌唱艺术,2012,(11).
[3]紫茵.金秋长安踏歌行——“2011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学术会议”综述[J].歌唱艺术,2011,(12).
J654
A
2095-7327(2017)-04-0187-02
本文系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合唱团体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效策略研究,项目编号为SK2016013。
金瑞峰(1982—),男,安徽亳州人,汉族,音乐与舞蹈学硕士,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合唱指挥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