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歌集》中的“单身汉”悲歌

2017-04-13 12:36牛晓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单身汉金山华裔

牛晓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广东 江门 529000)

《金山歌集》中的“单身汉”悲歌

牛晓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广东 江门 529000)

本文从“单身汉”淘金梦,“单身汉”的思念和抗争三方面探讨了《金山歌集》中的“单身汉”悲歌。《金山歌集》歌谣兼具文学和历史价值,成为欣赏、评价华裔美国文学的一面镜子,是珍贵的早期美国华人作品中的一部分。

《金山歌集》;海外华人;“单身汉”社会

从1848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开始,中国先后有大量的华工来到美国,成为“金山客”。19世纪末期开始的排华法案拒绝给中国移民以公民地位,并禁止其家属随迁入境,禁止美国女性公民与华人通婚,与华人通婚的美国公民将自动失去公民地位,造成了华人社区男女性别的严重失衡,形成了延续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美国华人“单身汉社会”。

在华裔文学中,“金山客”成为早期华人移民的代称,“金山”亦成为华裔文学一再书写的“主题”与“意象”。“中国是古老的诗的国度。诗歌的创作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生存过程,充溢在他们的每一个细小的生活经验当中。”[1]早期北美华人写下的诗歌数量巨大。由于历史和文学的原因,绝大部分在岁月的流逝中自生自灭,没留下什么痕迹。《金山歌集》这部文学作品出版于1911年,含着808首诗的歌谣,第一次以文字形式讲述了早期北美华人在“新大陆”的自己的故事,以及他们艰难中求生存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1915年出版的《金山歌二集》增加到832首歌谣。

华裔学者、旧金山州立大学亚裔美国人研究中心的教授谭雅伦(Marlon K.Hom)从《金山歌集》(1911)和《金山歌二集》(1915)诗篇中精选出220首翻译成英文的中英对照诗集。诗歌均出自旧金山的侨民之手,这些非文人出身的作者,用大量的广东口语俗话表述了国弱家贫的华人在美国闯荡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梦想破灭后的忿恨和泪水,以文字再现华裔在美国历经数代的悲欢离合,用真实的声音书写着他们“畸形”的单身悲歌。

1.“单身汉”的淘金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欧美梦,或是财富,或是荣誉,或是爱情,或是亲情,追逐从未停歇。移民“发端于人们对一地生活的不满和对另一地生活的期望”,[2]加州“金山”的巨大的诱惑,家乡极端的贫困,出洋谋生在广东珠三角一带十分普遍,“下南洋”成为家乡风气。

一些诗歌述说了他们离乡背井来到美国的动机和原委,表达了他们幻想发财致富,改变自己经济地位的愿望。如:“入此国之人,因为家贫起。卖田又卖地,欲来往花旗。”“为逐蝇头利,萱堂忍别离。漂泊水程数万里,精神冒险抵花旗。”[3]他们因为贫穷来美寻找机会,幻想有朝一日“物极终须反”,能够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一日天公来生眼,自然富足返唐山。 ”[4]

在淘金潮中,许多金山客怀揣着一生的积蓄,或者拿房子当抵押借钱做路费,历尽千辛万苦,但仍然是抱着一夜暴富的渴望踏上北美土地的。《金山歌集》中鼓励发家致富衣锦还乡、追求充裕完满生活的诗歌触目皆是。“霎时财气旺,捡得宝数缸。忽然变作富家郎,回首身价唔同讲。几十方,即刻开银庄。意外发来心更爽,置田纳妾起楼房。”[4]“……别番邦,吾心真系爽。富足荣贵故里巷,置田立宅纳偏房。”[4]“真得意。恭辞众知己。囊案丰盈还故里。快看父母笑开眉。”[4]衣锦还乡是金山客的终极梦想,金山箱乃是衣锦还乡的象征。广东台山市博物馆馆藏的7个金山箱见证了金山客衣锦还乡的好风光。刘荒田所说:“箱子就是面子的全部,箱子越大,面子越大。”

早期金山客大多抱着一种“过客”心理,希望能够在异国他乡赚得万贯,回国置房买地,颐养天年。但是真正能“财成穷汗变富豪”的一千人中有一个,大部分金山客淘金梦碎,铁路魂断,饥寒交迫成为他们普遍存在的情况。来自广东沿海的华人难抵加州的严寒冬天,“远方旅客念相同。衫少怎当霜雪重。”“欲购狐裘银又少。此际御冬真无术。”[4]金山客并没有看到遍地黄金的人间乐园,排斥、猜疑、歧视,生活艰辛,他们好像永远也挣不够使他们衣锦还乡的美元,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使他们的“金山梦”破灭了,“凭谁救干涸。远念高堂妻共子。柴米油盐尚有无。”但是养家糊口的重任使他们无法停止逐梦的步伐,宁愿相信“稳定的经济收入”的诱惑,而一年又一年地滞留下来。

2.“单身汉”的思念

家乡人眼中看似风光气派的金山客,其实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华侨久别家庭,夫妻、父母子女终身难得一见的苦泪史。《金山歌集》收录的华工创作的诗歌,抒发了华人父辈思家、思妇、思子之情。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家都是一生中最重要,最值得付出一生的事情。无论漂泊在何方,家永远是最后的港湾,无论别家的金殿如何的辉煌,也抵不过自家简陋的草房,无论自身际遇如何,家永远是心头最大的牵挂。“自抵花旗也。桑梓心常掛。情牵两地乱如麻。”华工们离乡背井,生活艰辛,恋乡思归成为华人的一种普遍情怀。他们明白自己只是美国的过客,而家在中国。《金山歌集》中的一首“岁月如流转,屈指八月半。斯宵佳景月临门,皎皎月轮分外满。对月观,见月生愁想。因月思乡乡隔远,倚栏空怅月华圆。”[4]月是故乡明,然而华工们却独在异乡为异客,艰难窘迫甚至充满危险的生活,常常使他们怀念往昔故乡的温馨,家庭的温暖。金山客正是靠这些甜蜜的回忆,来抚慰其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创痛。“梦魂飞。返到故里处。恍佛田园将荒废。胡不归兮胡不归。”[4]“常梦回唐景。……几时梦得到家庭。”[4]体现了金山客们对故乡魂牵梦绕,用梦来说明自己思乡的心情,循着梦的轨迹,寻觅着回乡之路,把家当作心灵的归宿,五光十色的甜美梦境,往往是怀旧情绪的特写镜头。“苦别双亲万里游”[4]的结果却是“秋过秋黄白晤成就”[4],金山客们虽然有着浓浓的思乡情,但没有成就,囊中羞涩,有家不愿回,“私囊未愿进退难自问多惭难以挽”[4]没能衣“金”还乡,倍感愧疚,待到返乡时,老屋犹在,但物是人非,无处话凄凉。

华人社区流传“在美国做华人难,做华人男子更难”的说法,受制于美国的移民政策,早期在美国的华人几乎全是男性,催生了华人单身汉社会,华人男子不准携妻赴美,排华法案又禁止华人和白人通婚,华裔男子唯有倾诉对留守中国的妻小的思念,如:“身苦心犹苦,别离恨益多;天涯远隔事荒芜,空忆贤妻和肖子。妇与夫,两悲痛一路。我记家人难夜度,未识家人记我无。[4]自抵金山也,无日敢忘家;心怀桑梓乱如麻,每饭因愁难咽下。亚卿呀,莫作夫情寡。难忘与侬同讲话,游魂夜夜舌交加。[4],美国的排华劳苦、受欺凌中,金山客寄人篱下,一日难过一日;经济上失败,政治上受歧视,处于无奈、愤懑乃至绝望之中。有多少年轻的妻子盼夫团聚,罗帏寂寞,独守空房,怀愁抱恨,青丝变白发。

《金山歌集》中“新婚乐”和“老来风流”就真实地描述了金山客的婚姻状况。例如:“花烛谐伉俪,襟怀最畅快。恰如久旱见云霓,男也丁年女少艾”[4],按照传统惯例,后生仔远涉重洋去美国赚钱,在启程前结婚,短暂的新婚云雨经历就成为他们对对性欲欢乐的仅有回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想象,所以这些歌起到性宣泄的作用,表达对性与婚姻的渴望。另外,还有许多金山客,出国前是穷困潦倒,没有能结婚,但等荣归故里时,同龄的很多女性已经过了婚嫁年龄,因此不管双方是否有情感作基础,即使对方是妓女,都可以忽略不计。如:“若使佳人能赎得,老夫愿倾囊黄白”[4]。 如果脱离了这些语境,读者就体会不出金山客的无奈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感。广东侨乡老夫少妻一度屡见不鲜,老夫少妻的性协调问题是其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再加上有些女子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嫁给年老的华侨,这样的生活怎能幸福。如“头已光细顶。配合阿娇娘。姻缘估话遂心肠。谁想佳人嫌者长。归床上。常把臀相向。呼气装成这个样。怎能得了巨好商量。 ”

东方男性一旦走入婚姻就开始承担家庭责任。“子不孝父之过”,远在美国的金山客不忘古训,“金山少歌”是在美国的父亲对家中子弟的告诫:“父亲游欧美。月月有银寄。唔愁困乏面如而。朝夕呼奴兼喝婢。真得意。散到无人比。接友交朋花粉地。辛苦艰难总不知……父亲留待海外。儿恃银花开。荷钱孟浪无人倍。交结狐群同聚会。愚母哉。溺爱反成害。养子有过无教诲。破家荡产又将来…冬寒肩骨耸。谁怜老父挨霜风。”

3.“单身汉”的抗争

漂泊他乡的华人犹如撒在大地的干瘪种子,几许挣扎才能茁壮成长。由中于中国女人被美国法律禁止入境,华裔男性是这一百年的移民主体,以廉价“华人劳工”的身份出现在美国社会,而后又被认为属于低等民族,与白人争夺工作职位,在政治上遭到了迫害,被剥夺了基本的公民权利。自我保护、自我防卫的英语短句,如:巨强抢我物/He took it from me by violence成为日常必备口语,足以说明金山客在美国生存环境恶劣。《排华法案》的出台更是将排华风潮推向高潮。

《金山歌集》第一组“移民布鲁斯”,共17首,记录了金山客被困天使岛遭遇的耻辱,那段期间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时期,“国弱被人多辱慢,俨然畜类任摧残”[4]再现了早期华人斗争的血泪史,声声血泪,如泣如诉,堪为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第12首“自由为国例。何事学专制。不持公理美人兮。困我监牢严密娣。狼虎差。横行更欲噬。罪及无辜真恶抵。几时出狱开心怀。”[4]进一步揭露了美国当局对中国华工的不公平,指出中国移民有享受自由平等的权利,发出了“但愿国强仇报复/兴兵恰似日战俄”[4],的怒吼,激励在美华裔族群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尊严而不懈奋斗。

“金银堆满屋,鄙吝冠乡曲。雁行难望佢贷粟,提起国捐更频蹙。度量促,将贻后世福。邦若沦亡家斯覆,憨可掬兮憨可掬。”[4]《金山歌集》中的一类《守财奴歌》讽刺那些自私自利的吝啬鬼,不顾国家的兴亡追名逐利,实在可笑。

金山客们久居异乡重归故土,不止是带回金钱财富;长期被西方文明耳濡目染,一些先进的文化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精神的启迪。“取法泰西例。随我结夫妻。革除古礼买欢怀。免使媒婆来舞弊。”表现出崇尚民主的态度。

4.总结

《金山歌集》是一种在特定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循着这些诗作,发掘还原19世纪上半叶华工在美国的生存状态,早期美国华工的故事是遗失了的心灵史,早期美国华人的苦难遭遇和忧伤生活经历是美国华裔作家、学者们积极言说的内容。要理解其后近百年以英语创作的华裔文学,就必须将作为华人移民创作起点的《金山歌集》进行充分的考量。金山是华人在美国的发源地,《金山歌集》也是华裔文学在美国的叙述触发点。雷庭招的《吃碗茶》等早期的华裔作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老华侨在美国处于边缘化的社会生活,与早期美国华人的歌谣集遥相呼应。

[1]高小刚.乡愁以外: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56.

[2]薛玉凤.华人“单身汉”的悲歌—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分裂家庭”[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2004.9:406.

[3]艾伦诗集 Island:Poetry and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nt on Angel Island, 1910-1940.

[4]谭雅伦(Marlon K.Hom)《金山之歌》[M].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87.

I12

A

2095-7327(2017)-04-0181-02

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侨乡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移植与持存》(JM2015C12)的部分研究成果。

牛晓红(1977.9—),女,河南驻马店人,就职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单身汉金山华裔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抢险当金山
翠挂金山
三个单身汉
幻想和希望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