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中的艺术教育

2017-04-13 12:36杨幼梅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学传统艺术

杨幼梅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传统与现代中的艺术教育

杨幼梅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人性的优化与否很重要地受制教育的观念与形式。美感教育因为不受任何时代和区域的时空限制,也不受任何民族、党派和阶层的观念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制约,因此,艺术教育不论在传统还是现代的历史进程中都应该成为全社会教育的基础。

艺术教育;传统;现代

歌德曾说过:“人无法从自身逃离而去,这是古老时代的巫师或先知们就已教导的事。应依着天生的型,任其自然发展,因为不论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可能彻底改造一个人的根底。”那么,教育的目的是应该接受教育使其更好地实现原本的人,还是通过教育改造成为社会需要的造化的人呢?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至今,在一个民主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个体的成长为目的。人类个体的成长是一种独立的、特殊的、自由的和美好的历程。她是主观情感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的机体生理成熟的过程,是主体世界与客观世界逐渐适应的复杂进程。人性的优化与否在这漫长的变异过程中很重要地受制教育的观念和教育的形式。而具有全人类共同认同的美学感性教育是最重要。美感教育因为不受任何时代和区域的时空限制,也不受任何民族、党派和阶层的观念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制约,因此艺术教育也是应该成为全社会教育的基础。

艺术教育以人的发展和真善美为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通过艺术了解他们自己和他人,包括了解现在、过去和将来。在以人的发展和真善美为主要目的的艺术教育,其实就是为了生活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关注的是人的生活,还有与之相关的表达能力。以真善美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是把艺术看成是生活的窗户和镜子。它像新鲜的空气一样,通过美的感受与教育感化和启发人的真实成长。艺术教育在当前社会战争与和平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全球化趋势下尤为重要。

不同时代间,人们是如何进行艺术教育呢?在漫漫人类进化历史长河中,我们体内徜徉着古代生物的血液,承载着先人的基因,人也终将是历史的产物。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变成所谓的传统。因此,首先要研究在社会和艺术中的传统以及传统的价值。

传统是通过传承历史积淀下来的集体智慧,它提供给人们赖以生存的行为准则。传统的民族假定社会的操控是文化一个必要和积极的方面以及社会的检验和制衡体系对于个人欲望的缓和是必须的。他们假定共同的道德规范对于不完美的人类是必须的,而且这种法典规范应该把集体的经验而不是把个人的抽象理性和逻辑看成是它的中心机制。在传统的社会里,如果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权利之间发生冲突的话,应优先考虑社会的权利。

传统社会的艺术趋向保守而非创造性的。因为这种艺术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发挥特殊的社会功能加强和传递中心文化价值。在传统社会中艺术往往象征着善良、力量、刚毅,温柔、美丽和其他理想的状态。艺术可以在世俗观念上产生影响,也可以在精神层面上产生影响。艺术有助于弄清和加强社会关系、理清历史、解释习俗和价值、吸引异性、建立亲属关系和等级制度等等。通过展示中心价值和信念,艺术形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纽带。而人们必须使用仪式、典礼和其他的公众形式采用美学的方法才可以让这些价值和信念具体化和可识别。

如果一个艺术作品或者演出的目的是把价值和信念从一个人或者一个世代传到另一个的媒介,那么艺术作品中的美学成份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注意到这个信息。因此艺术形式的精心设计并不是为了形式其本身,而是让这个作品或者演出看起来更特别,由于其美学的力量而为其折服进而相信并且融汇其所传递的信息。艺术作品的风格应该前后一致,在这个文化下的人们久而久之可以品味这些作品进而了解其含义。

因此,技艺之美和前后一致是传统艺术中极为珍贵的主要特征,要达到这些目的就是需要传统艺术家不懈的努力,几代人延续下来都必须保持其持续性,这就是珍贵的艺术特色。传统艺术中不推崇创新性,艺术家不需要在这里展示其创新性。在传统的社会里,如果艺术家改变指定的形式,这通常是一个错误或者是因为缺乏天赋而不是探索的结果。这跟现代艺术和艺术家是截然相反的,因为现在推崇的是创造性。

到了现代主义阶段,却是以个人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的。现代主义是西方世界对传统主义发起的第一个反抗。十八世纪欧洲的启蒙时代提出了现代主义的几个基本的假定。包括以下的思想:(1)时间是向前进的。改变得到极力的推崇,科技的进步令人满意,技术上的振兴成为人类新的骄傲。(2)人们日常事物的管理最终还是由个人的理性意识所操控。(3)人本性善良。(4)人类必须或者应该试图比社会有更自主的行为并且通过理性的智慧来修改和克服传统主义。现代主义者认为传统是天生约束性的,经常在压抑人类精神世界的时候失掉其本性。进步的人类努力去克服、逃离或者至少革新传统。

与传统艺术不同,最好的现代艺术应该是最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于创造性的正面的强调很自然的把模仿放在不可取的位置上,毕竟这么做是没有一点创造性的。精工重技的传统的特点也被贬到次要的地位除非它们为创造性服务。共有的信条下制作出来的有技巧的工艺品被贬到了纯粹的技术的层面,而那些仍然充当共有信条的媒介的艺术家也沦为了纯粹的工匠,因为他的作品缺乏现代主义艺术家本质的个人独创性的特点。这并不是说艺术不再为社会现实服务和反应现实。仅仅是指个人的荣耀是社会现实的中心。

个人变得自主的同时,个人艺术家的艺术也努力追求独立。艺术逐渐代表个人的性格而不是集体的感情并且渐渐的为了其自身和它想表达的观点就成为了个人的性格。在这里美学的反应只是获得注意力的途径并且只是服务于非本质的社会目的的第一步;现代主义中美学的反应是艺术的最高目的和最终目标。艺术作品的优劣是通过作品本身的内在特质、构成和美学的特点:设计和风格的成分和原则如何很好的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而不是它所发挥的作用来评价的。这种表达性的合成的特性逐渐被称为“重要形式”并且这种形式称为了现代艺术家的首要目标。

现代主义者认为重要形式是通用的。无论是在雕刻的面具,德库宁的油画还是浮世绘中,不论是在什么环境和文化背景,毋庸置疑都被非洲人、阿拉伯人,美国人和所有其他国家的人视为举足轻重的。相反的,那些超越美学的功能,承载着群体信念,讲述故事、包含事物的工艺品和美术品还在研究中,相比于重要形式更不通用,同时不论它们在美学上多么有活力通常都被看成是纯粹的工艺品而已。在后现代主义中,实际上那些所谓的“艺术”或者“高雅艺术”被认为是高品味和高雅和崇高理想的基地。这种艺术是用某种重要的美学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反对大众文化中的骚动和堕落。

因此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个人的自主能力独立去克服天性压抑的社会。通过美学的手段和美以及美的创造,试图逐渐克服乏味和低级的大众文化。重要性是现代艺术的非常中心的力量。在现代主义中,艺术依靠其美学的正式的特质来反对文化的堕落。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质疑现代的“自由”个体的想法:克服和反对传统,逃离文化传统的约束。他们认为传统可以在许多方面赋予人们许多东西,可以给人们提供支持正如它有一定局限性一样。它提供相应的模式让交际和集体生活变得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它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

三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后结构主义家拉康、德里达和福柯一致认为个人的意识是通过她的语言(包括视觉象征系统)构建而成的并且在社会定义的语言结构的语境之外是不可能形成整体的个人意识。正如拉康说道:“语言可以传达个人的意思而不是人类说语言。”德里达特别说到标志或符号深深的植入了交际结构之中,但是标志或符号并不是指代任何超越交际结构的事物。通过这种方式,在后现代主义中个人力量再一次失去其中心的地位,同时群体的力量重新回到了中心位置。

后结构主义的缺陷是由于所有的意义都是联系背景的而且都是相对的,因此就没有最终的真理。后现代主义家实际上是反哲学家因为他们相信没有任何的哲学体系,比如: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浪漫主义、佛教等等,足够为世界上的行为提供一个概念的框架。所以他们寻找所有体系理论的结构和逻辑的缺陷以及暴露其缺陷,试图削弱其理论基础。这种批判的方法叫做解构。

后结构主义的解构要实现其逻辑的目的,无法给信念结构腾出适当的位置。但是从总的方面来看,这种质疑是一种产生反效果的教育模式因为其核心缺乏信念。它缺乏信念的要素:这种要素正是传统艺术和教育一直支持的特性,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特性,也是迪萨纳雅克所认为的人们生存和成功所依赖的重要手段。无论何地的何种教育都是不断发展信念和理解的体系并且建立在这些体系基础上的,而不是破坏这些体系。

幸运的是,其他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比如新马克思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环境学家和社会重建主义者运用了解构而没有把体系理论弃之到反哲学批判的运用中去。这些哲学家和艺术家解构(主要是现代主义),但是同时也在合适的位置重组其他的信念解构。而在艺术教育中构建现代的为了生活的艺术的观点让人尤其感兴趣的是许多的思想家重新把艺术定位为反映和推进社会文化生活的艺术品或者表演的中心。最后一个困惑就是在此刻这个社会的性质是什么?人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现在的社会是像行星般运动的并且其可视性会不断地增加。

把人自身文化的艺术叙述和交流的功能扩展到其他的文化中去,也是实现全社会化艺术教育进程的重要途径。全球论和全文化信仰与艺术是如此的相互渗透,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人们就可以跨文化地看待艺术和视觉文化,看看别人是如何看待生活问题,是如何尝试自己的想法和表现形式从而把合适的内容纳为己用。通过对艺术作品文化内涵和跨文化的批判性的研究,人作为文化的个体就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中了解各种态度、习俗和文化观念,从而培养具有全社会包容性意识的艺术教育。了解其他人的文化,会使人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变得更加客观和人性化。在超越了人对自身文化了解的狭隘界限之后,人可能不会把其他种族的人看成的异端而产生歧视。因此,综合地建立以艺术教育为基础的全社会化认识,对于人们形成健康的、真善美的全社会文明是至关重要的。

[1]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刘骁纯.困惑的时代与时代的困惑,《造型艺术研究》[J].1988,3.

[3]刘纲纪.艺术哲学[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4](美)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5]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M].(第一卷至第七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Art Education in the Tradition and Modern History

Yang You-mei
(Fuji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Fujian Fuzhou 350007)

In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whether human nature is optimized or not is tied to the conception and form of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is not hindered by any spatial and temporal factors while it is not controllded by the ideas and ideologies of ethnics,parties and social strata.Aesthetic education 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social education not only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 but also in the modern process of human history.

Tradition;Modern;Art education

G640

A

2095-7327(2017)-04-0179-02

文章为福建省社科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编号为2012B123。

杨幼梅(1975.5—),女,汉族,福建漳浦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

猜你喜欢
美学传统艺术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外婆的美学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