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及思考
——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例

2017-04-13 12:26:10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少数民族交流

科学管理研究

微信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及思考
——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例

叶妮

近年来,微信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工具,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微信也同样成为日常使用频繁的社交软件。运用微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大价值,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下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何有效运用微信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管理便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微信在维吾尔族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微信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辨证思考。

微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维吾尔族学生管理

近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1]微信作为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社交工具,据统计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2]因为微信有使用便捷,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等优势,它也逐渐受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青睐,逐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必备社交工具。比如,微信推出的2013版维吾尔语版本,极大地满足了维吾尔族学生的社交需求。据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465个维吾尔族大学生中85.3%正在使用微信。[3]对于维吾尔族学生来说,微信不仅扩展了社交圈,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和精神生活,也在一定意义上拉近了与异乡亲人的情感距离;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微信畅通和丰富了其与维族学生的沟通渠道、教育渠道,朋友圈功能也加强了辅导员与维族学生的情感互动,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微信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方面发挥了独特价值,但也暴露出值得深思的一些问题。

微信的应用特点及功能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新型社交软件,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工具之一。微信的应用特点及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操作简便,使用快捷。微信在诸多电子设备上均能使用,实时语音聊天功能也突破了传统文字聊天的局限;第二,覆盖面广,功能齐全。微信提供了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利于消息的共享和传递。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90后少数民族学生的现实情况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传统的面对面教育、管理和引导的基础上,还需要对90后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实需求加以把握,以恰当的工作方式“对症下药”,进而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本文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例,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的现实表现加以分析。

1.性格较为内向,交际能力欠缺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祖国边远地区,来到高校后,新的地域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困扰。首先,生活环境的变化及语言沟通的现实困难,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不适感。大部分维吾尔族学生来自于南疆地区,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家乡差异较大,他们大多数的汉语能力又非常欠缺,外界的环境使他们感到害怕和孤独;其次,对于维吾尔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有民族信仰,其饮食习惯及穿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最后,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差异产生的压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外化的表现就是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2.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压力较大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一方面由于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上的落后,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欠缺,致使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因为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的差异,致使学生基础薄弱。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的二语是汉语,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基本上是从内地的内高班或正式步入大学才开始,所以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内地高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对于维吾尔族学生来说倍感压力。

3.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心理压力倍增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收入较少,经济状况较差,再加上少数民族家庭本身人口相对较多,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贫困生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对于贫困生中的维吾尔族学生而言,他们一般处于多子女家庭,日常在校生活比较简朴,但受多元文化和物质丰富的影响,外界的多层诱惑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压力巨大。

4.难以融入群体,热衷同民族交往

少数民族学生无论是在客观还是主观上都很难融入班级群体。主观上,由于少数民族拥有共同的信仰、习惯以及语言,天然的亲切感让小群体应运而生;客观上,被动的交流使少数民族学生与身边其他学生的关系更为淡漠、疏远。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维吾尔族学生较难融入群体。

微信在维吾尔族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建立维吾尔族学生微信群,关心关怀学生

在微信对维吾尔族学生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组建维吾尔族学生微信群,以此关心关怀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首先在群聊命名上,应选取一个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关怀的名字,让学生有意愿加入此群,并能在群中找到归属感;其次,在微聊内容上,应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时常分享一些生活小贴士以及学习小技巧;最后,在重大事件、节点上,在传统中秋、端午等佳节时段,可以开展抢红包等小游戏,既活跃气氛又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怀。此外,在每年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前夕,可以在微信群中提前征集活动形式,策划庆祝活动,让维吾尔族学生在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2.通过微信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

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维吾尔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90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较弱,在现实中难以对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吐露心声,但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极佳的情感分享平台,他们会将积极情感及负面情绪都通过朋友圈发布。因此,要对维族学生朋友圈进行关注和了解,能够及时对其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等进行掌握,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将一切危害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3.开展丰富的教育内容,弘扬主旋律

微信是一个功能齐全且形式多样的社交工具,高校可利用微信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在微信中开展主旋律活动,也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和新路径。根据维吾尔族学生的兴趣特点,在结合传统文字材料的同时,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表现主题内容;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结合趣味问答、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要努力加强活动的有趣性,将生硬的教育材料变为趣味性极强的知识游戏。通过这些方式既能让维吾尔族学生的思想与实际发展相结合,贴近党和国家倡导的思想和价值观,弘扬主旋律,还能传递正能量。

4.建立微信监督机制,及时掌握突发情况

运用微信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同时,还应严格贯彻微信使用的监督机制。维吾尔族大学生从新疆来到内地求学,他们起初都是非常单纯的,正因为这种单纯才很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为了避免维吾尔族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建立起“班干部——寝室舍友——学生党员”三位一体的微信监督机制,遇到不能识别的信息或是网络推送,迅速向上级报告,及时掌握突发情况,作出正确引导,以便在与境外“三股势力”争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这场战斗中占据主导地位,及时准确消灭不稳定因素。

关于微信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的思考

1.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平等性,但分寸难以掌控

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由于在语言、习惯、心理等方面与其他学生有所差别,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常表现出害羞与怯懦,特别是在与老师交流时,表现更为明显。微信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距离感和不对等感,可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有助于达到设想的交流效果。但微信的平等度仍然难以把控,面对微信这个虚拟的聊天环境,学生在言行尺度上难免把握不充分,给平等交流带来了阻碍。总而言之,在微信上的师生平等交流,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来说应尽可能把控尺度,对学生在微信中的言行多规范、多引导,做到既严肃又活泼,张弛有度。

2.提升了学生交流的主动性,但真假难以分辨

微信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对于汉语能力稍显欠缺的维吾尔族学生而言,他们在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时会遇到语言表达困难的情况,此类情况的累积很容易形成其与老师的交流困境,但借助微信的图片和表情等就会解决该问题。在微信交流环境下,学生可通过发送表情和图片来表达其想法和观点,可有效缓解语言表达时的尴尬,使少数民族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得以提升。但微信作为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学生言行的真实性也难以分辨,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多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多掌握学生信息,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正常的线上线下交流。

3.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但方向难以把握

微信以其特有的功能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除了正常的微信聊天之外,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等都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频率。少数民族学生多会使用微信朋友圈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朋友圈更是一个表达自我的渠道,教师可通过朋友圈点赞或评论以表达对学生观点的赞同和尊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时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发表观点,由于老师不懂民族语言,这就对学生发表言论的方向性难以把握,所以老师不能盲目互动,应在了解清楚后,再做出正确的行动。

4.增添师生交流的趣味性,但难以掌握效果

微信上可爱的表情、抢红包、微信小游戏等功能,都为微信的日常使用增添了趣味。但是趣味性难免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降低,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和其他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共性问题。在此情况下,学生可能只注重交流的趣味性,而忽略了交流的内容,这对于少数民学生的管理来说影响更为显著。在某种情况下,老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时,他们的回复可能是简单的一两个字或是一个可爱表情、一个有趣的动画,老师难以掌握此次教育的实际效果。面对此类情况,老师需要在保持趣味的同时掌握学生的态度与看法,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第38次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微信用户最新数据: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支付用户4亿左右,中国存储,2016年8月2日。

[3]伊力亚尔·麦提尼亚孜:《微信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对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调查》,《青年记者》2015年10月下。

[4]徐延花:《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体会》,《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第12期。

[5]陈喆:《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前沿》2012年第10期。

[6]赵丽梅:《对普通高普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教育探索》2007年第7期,第103-104页。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少数民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维吾尔族手艺人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中国火炬(2011年9期)2011-07-24 1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