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
常茹
本文以当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明确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有效结合会计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以及合理并完善教学资源配置等会计技能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思路。
应用型人才会计技能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会计学专业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之时应将应用型人才视作其主要的培养目标,落实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首要任务。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会计技能教学需对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认真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革新会计技能教学方法,使会计技能教学实现根本上的发展与创新。
1.培养目标忽略了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核心与导向内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其具体的培养内容与方式制定了总体要求,决定着培养方案应该进行怎样的设计,同时指导着培养过程的具体安排。在环境变化与市场需求的支撑作用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确立,市场中的总需求为其出发点,而其具体所要做的,是对市场所提出的有关会计人才的各项要求予以满足,例如性格、能力、知识结构以及职业道德等。一个好的培养目标是会计人才质量优劣的主要评判标准,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我国现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观察可知,大多方案均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对兼具德、智、体、美、劳五项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经管与财会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良好运作能力,能够在各部门独立完成各项财务管理任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阶段,虽然有不少院校已将应用型人才视作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努力方向,但是尚有多数院校并未充分提高对此类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要素——实践能力的重视。
2.培养过程重理论而轻应用
(1)课程的设置过分重视核算而对管理有所忽略。研究表明,很多院校选择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以及财务管理等设置为其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或许是由于较为看重专业分工的原因,大多人都将财务管理之类的相关课程当作财务管理专业的重心内容,但是对会计专业的师生来说,他们仍认为重心与主干课程非会计核算莫属。
(2)教学方法单一。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达成相应的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之时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应。长期发展表明,“复习—新课—作业”这一特征极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一直在会计教学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若单纯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话,不但浪费时间与精力,还无法做到丰富的知识量输出,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散。
3.教学资源跟不上培养模式的更新
(1)图书资料过于看重会计核算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在很多院校中,其会计教学资料仅针对学生账簿登记、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能力进行培养,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会计制度设计、财务预测以及资本运作等能力的提高,且大多数教材只让学生练习工业企业的业务,其他企业的业务练习并不涉及,这显然与会计实务所需不相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2)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无法满足教育所需。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内容储备量及教学手段掌握程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新的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很多会计教师并不具备会计前沿知识与系统实务经验,三成以上教师承认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务能力,近三成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较为呆板,他们在设计会计案例或准备相关实验资料之时有时会对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状况有所忽略,在学生前沿知识的拓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3)会计实验室内的各项设备有待更新与完善。目前,很多院校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在进行会计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之时无法符合具体的实验要求,更有甚者,一些实验室连一个完整的会计模拟系统都没有。在实验室设置的初级阶段,部分院校仅以对上级检查的迎接或对教学评估的应对为目的,加之实验类课时都比较少,大多数单项实验都是在会计主干课程讲授完毕的一两周时间内进行安排,综合实验甚至安排于学生临近毕业的学期,配套设施的欠缺使实验室形同虚设,实验效果极不理想。
1.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我国各院校应及时转变自身的会计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对社会所需的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向社会输送足够的会计技能型人才。第一,会计技能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寻找办学新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使其对会计领域内各项专业问题所应具备的知识及处理方法予以掌握,满足社会对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行严格的综合性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丰富教学方法,实现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第三,提高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利用会计技能实训让学生对社会实际发展状况及自身不足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学生会计专业实际能力、临场应变以及个人发展潜力予以提升,从而保证会计技能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加强会计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
理论知识与会计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是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有效提高会计技能教学水平。第一,开展生活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日常开销进行记账处理,并在周末、月末、季度末以及年末分别作出相应的结算,通过将会计开销应用到身边实际情况之中来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予以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为依据进行复式记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地了解与掌握账务处理的各项知识及基本程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可以赋予学生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第二,开展校企合作性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性教学是一份十分宝贵的学习经验;对于企业来说,它又是专项人才的重要获取渠道。校企合作性教学具有互惠互利性,其教学实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当前素质教育应需人才与专项人才的科学培养。
3.合理并完善教学资源配置
(1)优化资源设置,对学习资料的获取途径予以拓宽。学校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在进行教材的选择之时,应与会计准则变化的新动向相联系,对过时教材持坚定的杜绝态度。此外,在选择案例内容之时要密切贴合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只选择工业企业的现象予以避免,案例主体应以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为主,使学生有能力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经济业务展开全面练习,并对其网络与图书馆等多种资源的利用加以引导。
(2)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具体而言,提高学历,积累科研经验,与会计前沿知识接轨;在实体企业兼职,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开展会计教学工作;考取双师资格证书,丰富会计知识储备量;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思考怎样解决实务难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3)加强与完善会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对落后实验场景进行改善,通过相关财务软硬件的配置打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满足学生基本财务核算技能训练、网络处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获取、财务管理模拟训练等多项要求;其次,在实验场景的配置过程中要注意岗位分工,合理引入内部控制课题,使学生可以在更深层面上进行成本预算与控制、税务申报以及审计等管理型职能操作。
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构建现代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解决我国会计技能教学“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难题。通过改革,可以实现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各地区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在办学思路逐渐清晰的背景下,我国会计技能教学一定会快速实现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让社会重用越来越多的会计专业学生。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会计研究》2015年第2期,第87-92页。
[2]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会计之友》2009年第19期,第85-86页。
[3]毛丽珍:《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财会学习》2016年第18期,第229页。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