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元素青铜器纹样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岳花娟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短短的20年发展中,受西化影响渐渐遗失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在传统纹样设计与三大构成设计基础的比较下,在传统艺术价值的认同中,提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应有传统之“根”的意义。要注重中国优秀艺术的传承和中国设计的民族个性,走国际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精神相结合的教育之路,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巧妙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年轻一代的继承和发扬,在传统文化元素中,青铜器纹样作为传统纹样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风格和造型特点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艺术设计教育青铜器纹饰传统纹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辉煌文明,在每一历史时期都出现了特定的传统元素,反映了在特定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中国人的幸福观、艺术观和思维观。从商代一直到西周早期的传统元素基本遵循了彩陶原始时代的装饰内容,即动物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项生产力的发展,青铜加工技术和艺术文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铜器纹样的造型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形式也逐渐由生硬的构成转化为灵动的布局,龙凤纹、盘螭纹、鸟兽纹、人物纹是这一时期最为主流的装饰纹样。青铜器上的纹样造型坚实、稳定,充满神秘威严之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主流,从当时美术装饰的题材内容上就能折射出主流文化的思想,其寓意是祈求祥瑞,如羽化登仙、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神武)及大吉羊、大吉鱼等。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百家争鸣时期,人们不再喜欢汉代的方正,不甘受礼教的拘束,出现了带有野味的装饰纹样风采。隋唐时期传统纹样改变过去以动物为主的偏向,采用以各种花草为主的植物鸟禽纹样,鸟兽纹一般都是成双成对,左右对称。在花草纹样中花和叶子相互交融辉映,花立于绿叶之中,叶衬托于红花之下,缺一不可。两宋时期木版画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中吉祥如意画的需要逐渐增多,民间画工往往采取创作一稿复制百数张的方法来供应市场。元明清时期传统纹样应用的范围大大拓展,涉及到石木雕刻、木刻版画、刺绣等多个领域。
青铜器纹样题材所表现的内容繁博、形式丰富,应用器皿范围广泛,它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元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最珍贵、最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享誉海内外。青铜器纹样的发展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和历史变化逐渐完善起来的,纹样是青铜器艺术的重要表现部分,明确地体现了青铜器时代的精神风貌,其所表达的主题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具有特殊的寓意性。据相关专家研究,青铜器纹样所反映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痛恨灾难祸害,希望得到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1.青铜器纹样强调对现实事物的提炼与创作
青铜器上的纹样把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表现出了成熟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研究青铜器表面纹样对我们来说有深刻的史学意义和美学价值。青铜器造型精美,纹样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人事活动纹三大类。李泽厚评价青铜器纹样为“狞历之美”,那些怪异的形象,体现原始的宗教情感和观念。动物纹样有夔纹、龙纹、饕餮纹、凤纹等。几何纹样有云雷纹、贝纹、绳纹等。人事活动纹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人物的活动场景。青铜器纹样结构严谨,神秘莫测,造型怪异,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神秘性。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代表作司母戊大方鼎就充分反映了青铜器的特有风格。司母戊鼎立耳、腹部呈正方形、四足,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简洁明了,其余部分都有各具形态的纹样装饰。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两耳外轮廓是虎形的装饰纹样,中间是人头。四只足的造型、纹样、工艺都别具匠心,施以兽面,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技术水平,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物的典型代表,体现了青铜器纹饰的最高境界。饕餮纹就是所有动物特征的提炼,幻想出来的兽面纹,是对现实事物的创作。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对设计作品的外观造型上要求高度提炼,采取抽象和概括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作品的创意,若以传统为基础来设计,就能更好地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灵魂。
2.青铜器纹样构图饱满均衡,原始、粗犷、质朴
青铜器工艺造型与装饰体现了稳固、庄严、神秘的威慑力,器物厚重华丽。蟠龙纹铜壶纹样充满了整个壶身,底部的云气纹簇拥变化,纹样舒展流畅,构图达到了饱满、极致,又不显得繁琐。所有的纹样并不是随意的添加,而是有节制、有层次的添加,充分体现了纹样的严谨和质朴。青铜器纹样散发出了古拙韵味,意蕴深长。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就用到了很多云纹,不仅可以做设计素材,还可以用来设计边框纹样。2008年的奥运火炬就用到了云纹,祥云填满了整个火炬,展现了独有的东方特色气质。火炬的中心线向上填满了云纹,现代设计作品中的构图饱满均衡也是必需的。
无论我们对这些青铜器纹样的喜爱程度如何,都始终改变不了它们对传统纹样的深远影响。我们应该把青铜器纹样中的精华部分保留下去,继续去完善并创新它的优点。不管是在当今还是在未来,我们都需要反映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作品,需要发扬和传承传统艺术,要成为艺术素质和文化素质同时优秀的人才。设计者需要正视、重视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体系中的重要性,需正确认识和看待传统文化元素,认识到现代艺术设计是离不开传统文化支撑的。现代艺术设计中要不断强化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从各个层面加强传统元素的运用。
3.青铜器纹样重视内涵和寓意
李泽厚在他的《美的历程》第二章专讲青铜器的纹样,将其称为“狞厉的美”。从比较清新的陶器纹样变化到神秘狰狞的青铜器纹样,主要是因为等级制度的深化,以“礼”来统治,通过“巫”的形式来表现。钟阿城曾在访谈中说到过一些纹饰或与巫师药物致幻后看到的图像有关,并且说《美的历程》中也有暗示。简单说就是造神、造图腾,就是通过这种原始神秘带有恐吓的图腾来形成和维持一种“礼”制。青铜器装饰纹样通常采用细密的云雷纹衬底,衬托出浅浮雕的对称式兽面纹,也显示出“狞厉之美”。
原始的政治与宗教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社会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仍保留着氏族社会的传统风习。王权利用了神权,神权又巩固了王权。进入阶级社会,随着国家的出现和王权的形成与强化,人们在面对自然压迫时会产生敬畏,即神权宗教意义上的感情与对王权的敬畏掺杂在一起,共同影响审美主体的情感投入,形成了青铜器所具有的庄严、神秘、恐怖,甚至狞历的审美风格。兽面纹(饕餮纹)被称为王纹,亦是因其夸张与幻想的动物形象,巨睛咧口,尖角獠牙。商代兽面纹大钺上的纹样象征着人王的面孔,继承了原始的恐怖假面,赋予主人以神力,衬托出王权的威严。另外,饕餮寓意食无度、好贪婪,铸饕餮亦是劝诫节俭的意思,这在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是很有必要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要求学生设计的作品要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性。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明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把中国传统元素纳入到艺术设计教育中,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自豪感。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各大高校大幅度增设艺术设计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一时间艺术设计成为国内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虽然各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一直不断深化,但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历史较短,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和体系也都基本上取自于西方,至今仍然未能建立起自己的特色教学,造成了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盲从西方的局面。但又因文化积淀与西方迥异,出现了无法达到与西方相应水准的矛盾,所以我们应该发展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
中国传统元素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传承,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特别是器物装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艺术发展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在学习我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不断将其继承和发展,将传统元素注入艺术设计教育中,体现了中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精髓。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成熟更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缺少了本土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支撑,照搬西方模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能适应我国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既要与世界接轨,又应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设计人才不仅要有现代化创新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了解的设计师是不会有深层次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
尽管传统纹样艺术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但现代艺术中公认为青铜器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的精华之一。之所以有如此观点是因为:它一直与人们的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丰富了一个国家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它的艺术表现比其他门类更广泛也更全面。对于青铜器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传统元素这一特点,有专家认为,青铜器上所设计的纹样既表达了传统或民族的信息,又提升了艺术品位和价值。我国传统纹样中的青铜器纹样,还反映了装饰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中,可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宣传。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教育,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继承和发扬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日益受到关注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在继承的同时,应实现对传统元素的重构、衍生,使其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
总之,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中国的传统艺术影响力也在同步增长。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的价值体现和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新的设计理念不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和利用中国传统艺术,对中国传统青铜器纹样元素进行创新,对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满足受众者的审美需求,要重点加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着重彰显传统艺术的特征。如此,中国传统纹样才能在设计思想、美学原则、造型观念、形式功能等方面有质的突破。因此面向世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和纹样是有必要的,只有正确认识传统纹样的传播价值,处理好传统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才能制订积极有效的全球传播战略,让我国传统纹样瑰宝发扬光大,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王国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251页。
[2]刘玉立:《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现状与研究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
[3]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第37-39页。
[4]岳花娟:《浅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科技信息,2009。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陕西咸阳
咸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课题《青铜器的纹饰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XSYK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