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飏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英汉文学翻译中四字格的使用
——以隗静秋译《动物庄园》为例
焦 飏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理论把研究视野从文本本身扩大到译者、读者、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提出了“读者中心论”。四字词语是汉语所独有的,具有音美、形美、简炼的特点。在英汉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恰当使用汉语四字格,在“忠实”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还切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读者接受理论;文学翻译;四字格;动物庄园
兴起于德国的读者接受文学批评理论催生了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理论。从此,翻译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源语文本、译语文本的研究,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译者、读者、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提出了“读者中心论”。四字词语是汉语所独有的,具有音美、形美、简炼的特点。在英汉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恰当使用汉语四字格,在“忠实”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还切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读者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是1960年代5位德国学者在德国南部新建的康斯坦茨大学提出来的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方法论。代表人物有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它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强调读者或者阅读行为在阐释文本问题上的作用,认为在文学阐释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文本,而是读者。这种理论注意到了过去文学理论所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所创作的,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读者在文本的接受过程当中并不是被动的反映,而是主动的,具有推动文学创作的功能。因此,文学过程并不能简单地被设想为作家为读者创作作品,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收到个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文学批评理论也给翻译学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源语文本、译语文本的研究,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译者、读者、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提出了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重新定义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把文本中心论转换为读者中心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和译入语的诗学。因此,在英汉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在忠实传达原文意义和风格的基础上,须充分考虑到汉语语言的特色和目标读者的接受与期待。
《动物庄园》(Animal Farm)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于1944年初完成的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该书和《1984》一起成为了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和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人类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之后,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清洗,动物们又恢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该书情节和语言都很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动物庄园》自1945年出版以后引起很大反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仅中译本,就已达36本[1]。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傅惟慈译本和200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荣如德译本。2011年,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隗静秋的译本。隗静秋是浙江万里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译著有《动物庄园》,《福尔摩斯探案集》。
汉语语汇蕴藏着大量的四字词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四字成语、四字叠音词、四字熟语和所有临时组合而成的四字短语。四字词语为汉语所独有,具有“音美”、“形美”和“简练”的特点。“音美”,是指汉语四字格具有音乐性,体现了节奏美、韵律美;“形美”是指汉语四字格体现了均衡美、对称美。“简练”是指四字格形式简约,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2]。从读者接受理论的角度看,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恰当使用四字格使汉语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不仅体会到原文所要传达的意思还能得到美的感受。本文将以隗静秋译《动物庄园》为例,探讨英汉文学翻译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
(一)四字成语
汉语成语是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是汉语的瑰宝,它们简短精辟而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大部分成语为四个字,也有三个字或是四个以上字组成的成语。在翻译过程中,恰当使用四字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如:
1. “No, ”Said Snowball firmly[3]
“没有,”雪球斩钉截铁地说[4。
“斩钉截铁”,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用来翻译firmly,生动传神地描绘出雪球在回答莫莉问题时肯定及坚定的态度,比直接翻译成“坚定地”更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2.During the next three months there was much secret activity[5]9.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间,出现了接二连三的秘密活动[6]12。
成语“接二连三”形容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译者用“接二连三”来译“much”,形容秘密活动的频繁多次,比译成“多次”更直观、更形象。
(二)四字叠音词
汉语中的四字叠音词分为ABAB、AABB、AABC、ABCC和ABAC几大类。汉民族自古就注重对称美,而四字叠音词非常具有音韵美和均衡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感受。
1.…with very round cheeks, twinkling eyes[7]9…
(他的)面颊滚圆滚圆的,眼珠子忽闪忽闪的[8]12……
“滚圆滚圆”、“忽闪忽闪”都是ABAB结构的四字叠音词,读起来顺口悦耳,一头狡猾的小胖猪的形象跃然纸上。
2.…after that they settled down for the night and slept as they has never slept before[9]13.
他们安顿下来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夜[10]18。
Even the ducks and hens toiled to and fro all day in the sun,11(17)…
就连鸭子和鸡也整天在大太阳下来来回回忙碌个不停[12]24。
“舒舒服服”和“来来回回”都是AABB结构。译者没有直接从字面意思把 “slept as they has never slept before”译为“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睡过觉”,而是创造性地译为“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夜”。因为如果直译,则不太符合汉语书面语的习惯且显得冗长。译者选择了意合而不是形合。“舒舒服服”结构对称,节奏舒缓,表达出动物们推翻人类统治自己当家作主后安逸舒适志得意满的状态。第二句的“to and fro”本身就是“来来回回”的意思,且结构工整,译者这样译可谓是形神兼备,显示出鸭子和鸡都劳劳碌碌却兴高采烈的样子。
(三)四字熟语
《现代汉语》对熟语的解释是“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其结构固定而不可按构词成分来分析,整体表意而无寓意,如“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等(陶原珂)[13]。在翻译过程中恰当使用熟语,能够拉近读者与译文之间的距离。
1.…it was only by a swift dash for their holes that the rats saved their lives[14]5.
……幸亏他们一个箭步窜回洞内,性命才得以保住[15]7。
物性封闭圈闭又称成岩圈闭,指各种次生成岩作用使原始沉积的岩层孔隙性发生变化形成的圈闭[7-8]。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胶结作用导致渗透层上倾部位孔隙度及渗透率降低,因渗透层上倾方向物性变差形成遮挡条件;二是由于次生变化,如白云岩化,使原来不具有渗透性的岩层一部分孔隙度、渗透率增大,形成低渗透层中的高孔、高渗段。
“一个箭步”是一个汉语熟语,指飞快地向前一跃。“a swift dash”本意为“很快地猛冲、疾奔”,这里如果直接译为“他们猛地冲回洞内”,意思也是传达清楚了的,只不过“一个箭步”“窜回洞内”,结构工整,读起来铿锵有力,生动地表现出老鼠们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才得以保命的现实。
2.the cruel knives…,were all flung down the well[16]12.
……那些残暴的刀子,一股脑儿都给扔进了井里[17]17。
一股脑儿是一句汉语熟语,意思为全部,通通,也形容不顾一切地做某件事。“一股脑儿”传神地表现出动物们在把过去奴役伤害他们的狗链、刀子等扔进井里时非常痛快解恨的感受。比译成“全部”更生动形象,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临时组合的四字短语
文学作品中还有一类四字短语不属于以上三个类型,是作者自己的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在翻译作品中,就是译者根据原文的意思按照汉语的习惯自己创作出来的四字格。《动物庄园》的隗译本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1.…strolled blithely into the yard[18]28…
2.…the windmill was nonsense and that[20]32…
……风车纯属胡搞瞎闹[21]44……
这两句都是把原文中的一个词译成了意思并列的四字格,既具有强调的作用,又复合中国读者的审美,同时还能使句子平衡。
汉语在书面语中一直有运用四字格的传统。汉语四字格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形式上具有均衡美、对称美;读起来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在英汉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运用汉语四字格,在“忠实”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还复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但是,对汉语四字格的使用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原文的风格;而是要恰到好处地使用,不能滥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语言简单、文字精炼,但意味深长。巧用汉语“四字格”来译这些语言正好符合原文的风格又给译文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理论重新定义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把文本中心论转换为读者中心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和译入语的诗学。因此,在英汉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在忠实传达原文意义和风格的基础上,须充分考虑到汉语语言的特色和目标读者的接受与期待。汉语四字格是汉语的瑰宝,具有“音美”、“形美”和“简练”的特点。在英汉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恰当使用汉语四字格,在“忠实”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还切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1]张洋睿.意识形态对翻译出版的影响研究——以AnimalFarm在国内的翻译出版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4,(02):63.
[2]陈林森.汉语四字格修辞没浅探[J].上饶师专学报,1993,(04):68.
[3][5][7][9][11][14][16][18][20]Orwell,George. Animal Farm[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
[4][6][8][10][12][15][17][19][21]隗静秋译.动物庄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
[13]陶原珂.试析汉语四字格成语的类型及其释义方式[J].学术研究,2002(09):133.
责任编辑:于吉瑞
审稿人:于海燕
H315.9
A
1009-8534(2017)04-0043-02
焦飏,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