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2017-04-13 06:28:22周洁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汉南京市视域

周洁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8)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周洁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8)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深入,公示语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张十分重要的名片,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公示语不仅是现代语言的承载载体,同时也是开展国际交际活动的重要手段,具有指示性、强制性和提示性等实际特点,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强化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南京市为案例,对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生态翻译学;公示语翻译;多维转换;南京市

公示语属于公共传播的范畴,主要包括了公共场所中的宣传标语、指示牌、告示和公告栏等,公示语作为城市建设中的特殊符号,对其进行正确的翻译的最终目标是为外国友人在我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提供服务。公示语的应用程度和翻译的准确性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能够间接地体现出城市的整体素质和国际化水平。按照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公示语的翻译在不同的条件之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还需要坚持不同的原则,但是,从我国一些城市的公示语翻译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必须要认识到公示语翻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以保证公示语的翻译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一、生态翻译学与公示语的概念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概念的全新翻译理论是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教授在近几年所提出的,其作为生态翻译学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已经成功的构建了“翻译生态范式”。胡庚申教授认为,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生态翻译学指的是将生态学的视角和理性特征作为着手点,对翻译学进行综合研究的一种翻译范式,其构建的基础是全球性的生态理论热潮,并且将生态整体主义作为理念基础,其所依托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翻译生态系统在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同构隐喻,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二)公示语

“公示语”一词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在2002年所刊发的第六期中的一篇名为《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文中,“公示语”指的是对社会大众进行公开面对的提示、告示、标示、警示和指示等,且公示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其本质是一种文字或图形信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深入的现阶段,公示语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内容是与人们衣食住行等行为紧密相关的文字信息;公示语已经真正的成为“标示语”、“标志语”和“标语”等的集合名词,且逐渐对其予以取代成为新的通用流行词汇。

二、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公示语扮演着城市名片的重要角色,在国际交流逐渐深入的现阶段中,如何对公示语进行科学且正确的翻译,已经成为城市良好形象构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更是建设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公示语翻译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以我国南京市为例,对南京市中的多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非典型错误。所谓的“非典型错误”,也被称之为是隐性问题,与常见的印刷错误、拼写错误和排版错误等不同,其实际上是指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错误,导致交际失败或误解等后果。南京市风景区内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隐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钱票当面点清,敬请妥善保管”——PLEASE COUNT YOUR MONEY AND TICKETS CAREFULLY.

(2)“爱护公共设施”——PLEASE RESPECT PUBLIC FACILITIES.

(3)“不随便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车内吸烟”——DO NOT SPIT,SPIT CHEWING GUM,DROP LITTER OR SMOKE IN THE VEHICLE.

(4)“禁止游泳,禁止垂钓,违者后果自负”——NO SWIMMING NO FISHING BEAR YOUR OWN CONSEQUENCES.

三、公示语翻译的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翻译的生态环境,在生态翻译学的视域之下,一些学者认为翻译指的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具有选择性的活动。与传统的语境概念相比较而言,生态环境的范畴要更大,不仅包括了语言环境,而且还将文化、社会和交际等多方面都纳入到了翻译学的范围当中。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置身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当中,改变了以往只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对等位置。以南京青奥会的公示语“Share the Games,Share our Dreams”为例,其含义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之下,全世界范围内的青年人欢聚一堂,通过竞赛来相互鼓励和共同成长,一方面体现了青奥会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看,这一标语与青奥理念之间实现了对应,且行文采用排比和对仗的方式,精简,便于理解和极易,有利于传播。由此可见,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已经较为成熟,具有哲学依据、基本理念和译评标准等,可以将其应用于公示语的翻译当中,因此应该从新的视角对公示语翻译活动予以审视。

四、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的多维度体现

(一)语言环境下的英汉互译

语言环境下的英汉转换互译,指的是译者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要坚持语言形式的适应性原则,且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而进行的。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要将自身看作是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基于这种身份对需要翻译的内容作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从而完成翻译活动,尤其是公示语通常都具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形式。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其公示语在语言表达的层面之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中西的不同审美心理所导致的,因此在对其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应对整体的生态环境予以考虑,对词汇和句法等方面进行重点的把握;中国人比较重视形象思维,体现在汉语表达中,常常喜欢使用四字结构和排比句式;而西方人则注重逻辑思维,体现在表达的言简意赅上。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参照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原则,就可能会造成用词不当等问题。

例如南京市某医院中自动扶梯入口处的一公示语“请勿将婴儿车放在电梯上——The baby carriage cannot use on the escalator”,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对语言维度考虑不充分的问题,其中的“The baby carriage”不能作为施动者。所以,此句翻译为“The baby carriage cannot be used on the escalator.”更加符合逻辑。

(二)文化氛围下的英汉互译

文化氛围之下的英汉互译指的是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对不同语系的文化内涵实现充分的考量,避免出现曲解原文的问题,尤其是当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等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时候,翻译工作者在公示语翻译的时候需着眼原语和译语所属整个文化系统。语言在文化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且语言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求翻译工作者对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内涵能够实现一定的掌握,包括使用特征和社会文化规范等方面,从而实现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比如,在南京某高校校园内留学生公寓的译法——“International Students’Dorm”,而不应是“Foreign Students’Dorm”。因为“foreign”一词在西方的文化中会让人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此外,在很多医院中都可以看见“严禁吐痰,免生细菌”的告示牌,译文为“Spitting spreads germs”,先不论其翻译是否正确,存在的必要性值得商榷。西方国家文明程度较高,公民素质也普遍较高,几乎不会出现随地吐痰的行为,所以,类似“请勿乱扔杂物”、“商品售出,概不退换”、“违者罚款”等公示语基本上都是针对本国公民而设置的;在这种条件下,对原语和译语的不同文化氛围进行考量,根据生态翻译学,以上类别的公示语可以不进行翻译。

(三)交际习惯下的英汉互译

交际习惯下的英汉互译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对不同语言的交际意图进行考量,从而进行适应性的选择转换,要求翻译人员在对不同语言的文化内涵进行掌握的同时,还要注重研究交际层面,保留原文中的交际意图,使其同样能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公示语作为面对公众的一种提示、告示、警示和标示等,是与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等方面息息相关的,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和图形信息,要想使得公示语的翻译能够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充分的发挥出公示语所具有的表达、信息和呼唤等功能,要求翻译人员要对交际习惯下的英汉互译进行重点关注,以此使得译文中的交际目的与原文保持相一致,如南京某中学内的公示语“我们是民族的希望,不是祖国的烟民——Please be a non-smoking generation”。

除此以外,翻译工作者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应仅仅从一个维度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是要将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这三个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且综合的考量。例如,在南京市中随处可见的警示语“违者后果自负——Please help us by observing the above rules,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翻译工作者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体现了“三维”原则,符合生态翻译学中的对译文的评判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培养,在语言表达方面则更加注重了柔化或美化效果。以警示语为例,从原先直截了当的警告方式逐渐转变得更加人性化、礼貌化,在其中融入了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对于原语中的强硬与其进行了转变,通过对句子结构的调整,从中体现了人文关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示语是展现城市文化水平和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球交流逐渐深入的当下,公示语翻译为外国友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社会对城市的印象和评价。不可否认,许多城市公示语翻译中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如语用错误、中式翻译和术语不统一等。因此,要想充分的发挥出公示语在城市素质体现中的巨大作用,应坚持把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理论作为翻译基本原则,将生态环境纳入公示语的翻译过程,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升“适应度”,从而推动城市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1]程爱丽.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武汉东湖磨山景区公示语的英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伟红.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景区公示语翻译——以河南世界文化遗产翻译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10-113.

[3]朱剑虹,王蕾.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林纾译《黑奴呼天录》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144-145.

[4]李花.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外宣公示语翻译——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口号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2,(06):72-73.

责任编校:徐向阳

H315.9

A

1009-8534(2017)01-0054-02

本文系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金资助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2014SJB277)。

周洁,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英汉南京市视域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南京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9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