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郑敏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目前,微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其独有的便捷性和互动性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在这种时代形势下,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也逐步引入微信平台,并创建了公众号,这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功能,但与此同时,我国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如微信社交功能开发不足、图书馆微信平台互动性较差、信息推送不及时、电子资源服务开展不够、微信平台传播渠道较少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微信账号宣传力度、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提高推送内容质量、开展微信学科服务导航、加强与读者的互动等应对策略。希望以此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推动其更好更快发展。
图书馆;微信;现状;对策
微信可以借助视频、语言、文字、图片等元素进行信息传播,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聊天形式。同时,微信的使用成本较低,因此,它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微信是科技和时代的产物,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因此,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合理引入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及时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图书馆合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且丰富了服务手段和内容,但不可否认其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若要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仍需探究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策略,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一)微信社交功能开发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未能充分发挥微信庞大的社交功能,大部分图书馆虽然开始了聊天、咨询、视频等模块,但依然存在回复滞后、沟通不畅等不足。同时,许多图书馆未能重视微信平台上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意见。调查表明,一些高校图书馆增设了微社区,并在相关模块中引入论坛、招募、抢红包、微豆支付等功能,学生还可以在相关模块发布话题,但总体而言,学生的参与吉吉凶较低。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开设了社会生活服务模块,推出了阅览室空位信息、学术报告信息、成员纳新信息、电影资讯、文艺演出信息等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微信图书馆的趣味性,但由于大多数信息都属于推动内容,缺少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微社区,因此,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图书馆微信平台互动性较差
高校微信图书馆大多具有自动回复功能,当读者输入相关信息时,微信平台会根据输入的查询文字,通过智能化语义分析,及时进行反馈。而针对那些无法进行智能分析的问题,微信平台则会告知读者常用的解决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微信图书馆的便利性,但有时会出现回复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导致读者得不到满意答复。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管理人员过于依赖这种回复功能,缺少与读者交流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信息推送不及时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根本无法做到每日更新公众平台信息,大多几天或一周更新一次信息,这导致大学生根本无法从图书馆微信平台获取有用信息,进而逐渐失去关注微信图书馆的兴趣,长久以往,微信图书馆的功效将逐渐丧失。此外,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平台的推送消息多为通知公告,这无疑很难激发用户的查阅兴趣,这种单一化的推动消息,也使微信图书馆丧失部分用户。
(四)电子资源服务开展不够
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步增设电子资源查询栏目,例如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向所有微信关注用户提供电子资源查询服务。也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对馆外暂不开放。调查显示,高校科研人员、研究生、教师、研究生不仅需要传统的图书资源,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文件、视频资料、多媒体资料等资源检索服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电子书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这促使电子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图书馆微信平台并未能充分运用这些电子资源,导致用户在微信平台上的阅读体验过于单调。
(五)微信平台传播渠道较少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多依靠校园展板、网站等进行宣传,显然,这些传统的宣传渠道影响力极为有限,根本无法充分推广微信平台,导致许多大学生根本不了解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比如,一些学生急于寻找自习室进行阅读,但却因不了解微信平台的查询功能,而无法及时搜索获取空余教师信息。大部分大学生已经习惯去图书馆借阅、阅读或还书,对微信平台使用较为陌生,若不加大宣传力度,图书馆微信平台将失去其应有的功效。
(一)加大微信账号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大学生都不知道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存在,因此,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宣传、推广,增强用户认知。首先,应当充分运用校园内的多种托管平台,比如校园微信群、微博、想校园网主页等。对图书馆微信平台进行详细介绍和宣传,帮助学生了解微信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同时,还可以根据办学条件,在微信号中设置图书馆链接,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微信平台的联系。其次,还要利用图书馆的微博、宣传栏、客户端、论坛等,加强宣传微信平台的特色功能。再次,要合理运用微信的投票、摇一摇、扫一扫、发红包等功能,激发读者的参与积极性。比如,用户可以用自己获取的红包支付复印费、超期书款等。或通过扫二维码对图书进行简单了解,以便确定阅读需求。此外,还应当在毕业季或新生入学季,对毕业生和大一新生开展针对性服务,比如在微信平台上引导毕业生、新生下载借阅证书,加大微信平台在毕业生、新生中的影响力度。
(二)及时了解读者需求
根据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作息时间来看,每天21点到23点属于微信使用高峰期,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这种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微信平台推送信息的时间和内容。同时,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及时关注微信平台上读者的留言和建议,并据此调整微信平台的功能设置和推送,安排能够激发大学生阅读兴趣的互动话题或阅读内容。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在微信平台上设置相关的奖励项目,比如在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可以赢积分,以此提升读者的参与热情。
(三)提高推送内容质量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要确保微信更新速度,还要保证推送消息的质量。一方面,不能依旧沿用传统的文字形式推送信息,而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同时,还要合理引入视频、图片和语音等媒体元素,增强微信平台信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选取推送内容时,还要关注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阅读内容,并结合微信的提醒功能、呼叫功能和邮件接收功能等,加强信息推送的及时性。除此之外,微信推送信息还应当结合用户需求,加入名人故事、优秀文章、趣闻轶事等内容,促使微信平台更富吸引力。
(四)开展微信学科服务导航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高校师生的学习、科研和教学都需要海量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不仅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还拥有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可以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多样化的学科服务。但在图书馆海量信息资源中搜寻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微信平台的导航则可以适当缩小搜寻范围,帮助用户尽快获取所需信息,进而节约时间成本。除此之外,微信平台的学科导航还可以将大量信息分门别类,并以导航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但由于微信平台的界面不能像图书馆网站一样,将所有学科资源进行罗列,因此,可以采用代码区分学科,读者只需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需求输入相应的代码,微信平台就可以反馈和提供相应的学科信息。此外,还可以设置自定义菜单,比如服务建议、定题业务受理、服务建议、检索查询等。同时,图书馆微信平台也能够在导航菜单中的每个选项中进行学科细分,为读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导航服务。
(五)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图书馆微信平台具有自动回复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咨询需求,进行智能化回复,但由于自动回复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次你,在答案的准确性、精细性,以及问题的识别度方面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还应当设置人工回复项目,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回复用户的各种问题,并搜集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进而提高用户对微信图书馆的满意程度。这种人工服务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的服务项目,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关怀。此外,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还应当适时设置用户专区,鼓励读者在这个专区中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借阅建议,或与其他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体验,或推荐优秀图书,打造“指尖图书馆”。通过用户专区,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与读者的联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图书馆微信平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陈盈.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
[2]张莉莎.基于微信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
[3]匡登辉,郝晋清,柯岚馨.基于微信的学科服务营销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
[4]解育静.高校图书馆微信形式面向读者的信息服务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
[5]刘静,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
[6]徐彩霞,徐丹黎,林建军,魏启宇.纸网云融合——阅读3.0时代高校图书馆推广趋势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3
[7]武龙龙,杨小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
[8]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
[9]张秋,杨玲,王曼.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2
[10]郝丽梅.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新模式:微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
[11]王洪波.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探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4.
责任编校:王俊奇
G258.6;G250.7
A
1009-8534(2017)01-0174-02
郑敏,女,甘肃政法学院图书馆教师,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