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莉
(营口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辽宁 营口115000)
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调适
汪德莉
(营口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辽宁 营口115000)
在多元文化并存、价值冲突彰显的全球化时代,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调适,必须明确调适目标和原则,采取正确而有效的路径与方法。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民族认同感,提升大学生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鉴别力。要坚持主导价值观的方向性引领、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教育疏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调适
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加深,各种思潮的矛盾与冲突也日益显现。在民族文化面临异域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冲击和同化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伴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现代文明挑战传统文化,也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价值观的碰撞。因此,在多元文化并存、价值冲突彰显的全球化时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冲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人和事物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而文化价值观,“是关于文化价值取向的系统观念,既包括文化价值的思想主张,又包括文化价值的心理倾向和行为选择,是具有深层次蕴含的价值观念。”[1]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恒定的根本文化价值追求,处于国家认同的最深层次,是民族认同的精神核心。同时,文化价值观也是个体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人的内心世界,集中反映了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对各类文化的价值判断、情感诉求以及行为意向等心理特征,从根本上规范和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文化价值观不仅对其个人的成长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对社会也将构成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西方文化碰撞引起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紊乱,如政治立场淡薄、价值取向模糊、民族意识纠结等。有些大学生渐渐淡化了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的纷争,表现为政治冷漠,缺少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精神信仰,更加注重所谓的“物质利益”;有的受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追求所谓个性、非理性,盲目崇尚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导致大学生文化价值观错位,如“中庸”思想与竞争意识同在、“重义轻利”与功利主义并存、认知与行为相悖等。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厌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但有些大学生又表现出注重现实、追求物质,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计较个人得失,疲于通过付出辛苦来收获成果,无形中徘徊在进取与彷徨、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中,等等。
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成因较为复杂,究其产生的背景和根源,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来分析。首先,客观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产生的“土壤”。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等等,都是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产生的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能“掉以轻心”。其次,大学生自身的主体因素也不可小觑。当代大学生群体,是90后一代,在青春期具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如感性冲动多于理性思考、智力水平较高但辨识能力不强、思想趋于成熟但行为自控力不强,等等,这就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纠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调适目标和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调适对策,有效消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冲突,促进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一)调适的目标
1.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主导价值观代表着整个价值体系的总方向和总特征,约束着外围价值观念,维护着价值体系的稳定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就是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的时期,迫切需要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和整合,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政治文化价值观上,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统领和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形成普遍共识,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迷茫与困惑指明方向;在价值取向上,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但并非是传统的“整体至上”观念,提倡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民族文化上,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鼓励大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实现文化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双向互动;在道德价值观上,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行为指南和道德准则。
2.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民族认同感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即文化自觉与民族认同感,是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与冲突中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民族性,在全球化的文化价值观冲突中确立自我的重要举措。文化自觉的理念由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他认为,“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2]文化自觉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既反对“文化割据主义”,也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自觉要求大学生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认同和反思,同时要有世界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全球化视角,对西方文化保持借鉴与批判的态度,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民族认同的实质“是民族文化通过自我想象和集体记忆而实现的一项重要功能”[3],民族认同感的深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中华民族文化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不仅有社会的转型、民族文化的整合问题,而且还有文化价值的冲突、民族文化的失落等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因此,当前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3.提升大学生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鉴别力
文化价值观的鉴别力,是大学生根据社会的主导价值标准衡量生活中善与恶、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等方面的是非判断力和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多样化,导致价值评价标准由严谨转向宽松,由绝对转向相对,价值取向由一元变为多元。这样一个宽松的文化生活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对文化价值观的选择与甄别,是积极主动的自愿自觉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现有的价值体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价值选择,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鉴别力,使其在面对社会上的“个人中心主义”“拜金主义”“权力至上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时,能够依据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作出理性、准确的评判和选择,对社会存在的多元文化能够采取客观的态度.
(二)调适的原则
1.主导价值观方向性引领的原则
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调适,必须突出主导价值观的方向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导价值观。面对当前存在的“等价交换”“利润至上”对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错误影响,西方与传统文化价值观糟粕的不良影响,有些大学生由于缺少理性认知等自身因素,在价值观比较、选择和整合上遇到困难,在个体价值追求中存在迷惘与困惑、疑虑与徘徊。因此,在调适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主导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坚持主导价值观的方向性,充分发挥主导价值观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和批判功能,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评价提供一个明确的价值标准与价值导向。
2.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来源于世界各民族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历史发展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为异质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借鉴的可能,进而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尊重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性,就像在生态系统中要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一样重要。因此要在承认客观存在的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对西方的和东方的、民族的和世界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各种文化价值观进行论证与澄清,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认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还要看到,全球化条件下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既存在冲突也存在统一。通过交流、对话,力求寻找冲突各方的契合点,实现彼此的价值互补。因此,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调适,要坚持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坚持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相协调的理念,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3.教育疏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教育疏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这两者各自的作用,又要高度重视这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效应。教育疏导要以分层次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明确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主流文化价值观和个体文化价值观,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坚定不移地突出主旋律,指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价值选择,做到知行统一。自我教育强调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文化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内化和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我反思、自我调适。但“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非降低标准,而是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开始,沿着教育目的指示的方向进行的,因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4]总之,自我教育实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二是大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观鉴别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学习、反思、判断、评价、选择、实践过程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一)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积极进行文化价值观教育引导
针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现状,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积极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密切联系当今文化现实对学生进行文化价值观教育。要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爱国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民主法制意识等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分析西方政治体制、文化内涵、经济发展的现象、原因与实质,帮助学生准确判断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背景下文化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和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创造性地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知”和“信”的问题。
(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形成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深厚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它是一种潜在的、非强制性的教育力量,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熏陶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文化理念,改造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因此,要以主导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一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二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强化校风校训的美育作用。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等,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在组织、管理这些活动过程中,要发挥指导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这一目的贯穿于活动始终。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
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时代,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一条便捷、快速的渠道。在各种网络媒体中,大学生利用率极高的是以互联网、移动通讯和手持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基础,以QQ、微信、微博、论坛、播客、网络游戏等为平台的新媒体技术。这些新媒体平台,以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互动交流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一是加强网络文化引导,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利用新媒体开拓新思路、挖掘新资源、抢占新阵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二是净化网络空间,推进网络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校园网的开发与维护,构建良性网络文化,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结合历史文化传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价值观冲突调适的有效方法。国家、社会各界和高等学校,要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发挥社会生活的现实导向作用。一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参观博物馆、展览馆、企业、村落等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差异,实现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外来价值观念的本土化。二是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提高鉴别能力,增长实践才干,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独立健全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价值观的理念内化与行为外化相互促进,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认识自我,践行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用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好地成长成才。
[1]曹德本,方妍.关于文化价值观的宏观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1(5):75-78.
[2]费孝通.跨文化的“席明纳”——文化价值再思考之二[J].读书,1997(10):3-9.
[3]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0.
[4]张秉福.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与自我教育法[J].学科教育,2002(6):18-21.
The Adjustment of Conflicts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Values
Wang Del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ingkou Liaoning 115000)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which characterizes multicultural coexistence and growing value conflicts,the growing conflicts of cultural values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o adjust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values conflicts,adjustment targets and principles must be clear and correct and effective methods must be taken.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must be cultivated and college students’ability of identifying multicultural values must be improved.Principles that feature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dominant values,combination of diversity and unity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al guidance and self-education must be insisted.By put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at the main position,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of campus cultur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s well as carrying out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college students can be guided to set up the correct cultural values.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values;conflicts;adjustment
G410
A
1674-5450(2017)05-0053-04
【责任编辑:张立新 责任校对:李 菁】
2016-12-27
汪德莉,女(满族),辽宁锦州人,营口理工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