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信息评价指标确立与能力测评
——基于2015年同济大学信息素养调查数据分析

2017-04-13 03:34何惠芬何青芳刘玉红陈善志邬宁芬曾小娟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比例文献素养

何惠芬 何青芳 刘玉红 陈善志 李 华 邬宁芬 曾小娟

(同济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092)

高校师生信息评价指标确立与能力测评
——基于2015年同济大学信息素养调查数据分析

何惠芬 何青芳 刘玉红 陈善志 李 华 邬宁芬 曾小娟

(同济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092)

依托2015年同济大学信息素养项目,确立符合当前网络环境的信息评价指标,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研究人员的信息评价能力进行分析对比,了解高校师生信息评价意识、文献筛选指标的实际情况,以期对各层次的师生,开展不同方式的信息评价能力培养。

信息评价 能力测评 数据分析 信息素养

1 信息评价能力及其分析指标

信息评价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体来说,信息评价是指信息需求者针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价值评定以决定是否采纳利用的过程。其评价指标的确立,最早由1998 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AASL)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定了中学生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为描述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和主要方针,该标准包括3 个方面,9 条标准和 29项指标;2000 年1月,美国高等教育图书馆研究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召开了美国图书馆协会会议,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国内也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2015年同济大学信息素养项目确立的信息评价能力指标内容见表1。

表1 2015年同济大学信息素养项目确立的信息评价能力指标

高校师生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势必会利用信息,那么他们识别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如何呢?本文拟结合2015同济大学信息素养项目问卷调查,分学生和教师两种对象进行问卷数据汇总分析。

2 学生受访数据分析

2.1 不同层次学生“为了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关注权威机构的科研产出”情况。

选择此选项的被访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1.79%,受到的关注度并不算低,在信息评价的选择上,会考虑权威机构,有要评价信息的意识。当然,强调关注权威机构的科研产出,仍然要体现在各年级各学科的信息素养过程中,因为对应调查结果的比例不是很高。

2.2 不同层次学生“能正确识别所学专业有影响力期刊”的情况

选择“完全能”选项占总调查人数的5.21%,选择“基本能”选项占总调查人数的53.15%,两者合并是58.36%,超过了一半,偶尔能和不能的也不算少,有41.64%。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努力提高“完全能”的比例,同时减少“偶尔能”和“不能”的比例,这一方面的培训工作可以加强。事实上我们图书馆完全有能力做这方面的培训。具体到每个年级和专业的情况如图1(单位:人):

图1 同年级“能正确识别所学专业有影响力期刊”选项比较

根据以上数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硕士研究生分别对应的受访群体中,选择“基本能和完全能”的占比,依次是43.18%,42.37%,47.32%,54.80%,74.80%。可见,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识别专业有影响力期刊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大四的学生比前三个年级略高,而研究生的相应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反映在选择“基本能和完全能”的占比,比前四个年级都高,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态势。这样的态势,跟从大一到研究生,科研时间不断增加和学术经验的累积直接相关。

对应学科的受访群体各选项数据如图2(单位:人)。

图2 不同学科学生“能正确识别所学专业有影响力期刊”比较

文史哲法律类、经管类、 理工类、医学生命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对应的同一学科学生选择“基本能和完全能”的占比,依次是63.52%,55.22%,57.72%,62%,54.76%。 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文史哲法类与医学生命科学类两大学科的学生更能正确识别所学专业有影响力的期刊。个人推测,大概文史哲法律类与医学生命科学类的学生需要阅读更多的文献,因此对期刊的影响力也有所了解。

2.3 不同层次学生“筛选和评价文献时所选择指标”

本问题设置了五个选项:A机构影响力和作者资质 B被引次数 C 专家评论与推荐 D 凭自己感觉 E不知如何判断。

调查结果显示,被引次数居于首位,占调查人数的42.05%,其次是机构影响力与作者资质,占38.94%,专家评论与推荐的选项占10.01%,凭自己感觉和不知如何判断的占9%。选择前三项的有91%。由此看出,学生对文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指标是有意识的,也会从被引次数、机构影响力和作者资质上做判断。

不同年级学生选择相应答案的占比如图3(单位%)。

图3 不同年级学生“筛选和评价文献时所选择指标”比较

就筛选和评价文献时指标选择而言,本科生选择B的居于首位,选择D和E的,居于最后一位。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除考虑被引次数外,更多考虑机构影响力与作者资质。

不同学科学生选择相应答案的占比如图4(单位%)。

图4 不同学科“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选择指标”比较

由图4可见,各学科学生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都倾向于选择前两项指标。文史哲法律类学生选择A和B的比例差不多,A略高;医学生命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学生,选择A的比例远高于选择B的比例,两者差距约为21%与26%;经管类和理工类学生,选择B的比例高于选择A的比例,差距不大。

由图4还可以看出,各学科都有部分学生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选择D、E两项指标。我们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以减少学生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出现“D或E”的情况。从学科上看,针对医学生命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学生,则可引导他们在关注机构影响力和作者资质的同时,多关注文献被引情况来选择文献。

3 教师受访数据总体分析

3.1 “为了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关注权威机构的科研产出”的情况

在395人的总样本中,有147人选择了该选项,占37.22%。受到的关注度不算低,这说明,受访者在对信息进行评价时,会考虑权威机构。同样,强调关注权威机构的科研产出,仍然要体现在教师与博士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因为对应调查结果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具体到身份、年龄和专业后的情况如下:

(1)选择关注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不同身份占比情况

图5 选择关注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不同身份占比情况

由图5可以看出,博士生和教师研究人员在关注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比例比较接近。

(2)选择关注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不同年龄占比情况

从图6中可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权威机构的科研产出的关注降低。该结果是否跟这些研究人员随着年龄增长,阅历越来越丰富,已形成自有知识体系,对权威机构的依赖减少有关,还有待进一步核实。

图6 选择关注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不同年龄占比情况

(3)选择关注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不同学科占比情况

从图7可看出,理工类博士生和教师更愿意选择关注权威机构的科研产出,文史哲法律类与经管类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次之。

图7 选择关注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不同学科占比情况

图8 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各选项人数比较

3.2 “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的情况

本问题设置了五个选项:A机构影响力和作者资质 B被引次数 C 专家评论与推荐 D 凭自己感觉 E不知如何判断。各项选择人数如图8。

图8显示,机构影响力和作者资质居于首位,占调查人数的58.22%,其次是被引次数,占50.12%,专家评论与推荐的选项占14.43%,凭自己感觉和不知如何判断的占16.70%。由此看出,选择前三项的有83.30%,说明博士生和教师,对文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指标是有意识的,也会从机构影响力和资质、被引次数上做判断。相比于学生受访问卷结果,选择前三项的比例有所下降,凭自己感觉和不知如何判断的反而有所增加。

(1)不同身份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的各项选择的占比情况

由图9可知,在选择筛选和评价文献的首选指标时,博士生和教师选择A.机构影响力与作者资质和C.专家评论与推荐的比例差不多。选择B.被引次数的博士生比例高于教师研究人员15%。选择D.凭自己感觉的教师研究人员比例高于博士生24.6%。由此可以看出,需要提高教师研究人员群体对被引次数的认识并应用于文献筛选与评价。

图9 不同身份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的各项选择占比

(2)不同年龄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的各项选择占比

图10 不同身份受访者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占比情况

在前三项中,随着年龄增长,选择该项的比例都是不断下降的。凭自己感觉进行文献评价的,50岁以下人员,比例差不多,但50岁以上的比例则明显下降。

(3)不同学科受访对象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占比

图11显示,五大学科的受访对象在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选择A和B的比例明显高于C、D、E三项,而文史哲法律类和医学生命科学类受访对象,选择A的比例要远高于选择B的比例,两者差距分别为24%与35%,说明这两个学科的教师筛选和评价文献时更注重A。

图11 不同学科受访对象“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首选指标”各项选择占比

4 结论

总体上,由于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教师研究人员各自学习科研的环境不同、要求不同,反映在问卷上的选项就不同。大致总结情况如下(被调查学生指受访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被调查研究人员指受访博士生、教师和研究人员):

(1)有71.57%的被调查学生和75.18%的被调查研究人员认为,现代信息环境中,信息评价与分析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项内容,仅次于“能够从各种信息源检索与获取”的能力,可见该能力在高校学生和研究人员中得到了一致认可,都认为其具有重要性。

(2) 31.79%的被调查学生和37.22%的被调查研究人员,都选择了“为了掌握学科动态,关注权威机构的科研产出”。可见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关注度并不算低,学生和研究人员都会考虑权威机构并有意识运用该指标去评价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人员群体中,博士生和教师研究人员关注此项的比例接近,但随着年龄增加,对此项关注度降低,但是否跟这些研究人员随着年龄增长,阅历越来越丰富,已形成自有体系有关,还需进一步核实。同时,非理工类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权威机构科研产出的关注度。

(3)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选择指标方面,被调查学生对被引次数的选择比例最高,选择前三项的占比为91%,选择自己感觉和不知如何判断的占9%;被调查研究人员中,机构影响力和作者资质的选择比例最高,选择前三项的占比为83.3%,选择自己感觉和不知如何判断的占16.7%。

同时,各学科学生和研究人员都知道筛选和评价文献时选择指标,且都更倾向于前两项选择,两个群体具有一致性。研究人员群体中,随着年龄增长,选择该项的比例不断下降。凭自己感觉进行文献评价的,50岁以下受访者,比例差不多,但50岁以上的比例则明显下降。

因此,在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时,仍然需要改变部分人员“不知如何判断,凭自己感觉”进行文献筛选与评价的情况,而针对医学生命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学生,则可引导他们在关注机构影响力作者资质的同时,多关注文献被引情况来选择文献。虽然学生和研究人员对文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指标都有一定的意识,也会从被引次数、机构影响力作者资质上做判断,但有必要在研究人员群体中,针对年龄层次,加强对文献评价指标认知的培养,对被引次数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加强,降低自己感觉和不知如何判断的情况发生。

[1] 刘孝文. 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

[2] 邱璇,丁韧.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J]. 图书情报知识,2009(06):75-80.

[3] 蒋葵.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05):82-85.

[4] 赵雅萍. 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 娜日,吴晓伟,吕继红.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信息素养评价[J]. 情报杂志, 2011(07):81-84.

[6] 马艳霞. 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02):85-92.

[7] 江媛媛,张晓娟. 中美高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10(04):58-64.

[8]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M].费城: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8.

何惠芬副研究馆员,同济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比例文献素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人体比例知多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