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关村9园9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面临问题研究*

2017-04-13 03:38:36■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技型政府人才

■韩 伟 郭 冉

博士论坛

基于中关村9园9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面临问题研究*

■韩 伟 郭 冉

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是实施各种扶持政策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对中关村9个分园区9个区进行深入调研考察,分析了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技术、研发能力等诸多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进而向全国推广。

科技型中小企业 面临问题 创新环境

清晰掌握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是制定与实施各项扶持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发展环境的重要依据。对中关村9个分园区9个区进行深入调研考察,就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中的企业人才、技术与研发能力等6个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样本基本情况

本论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听取了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中关村9个分园区9个区县开展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8场,与110多位企业家深入座谈,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实地走访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专程到深圳市、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调研考察。可以说,样本能比较好的反映总体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的现实情况。

企业人才、技术与研发能力

通过制定与落实 《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 (2011-2015年)》等政策,中关村加快了创新人才聚集,完善了人才发展环境。截至2011年底,“千人计划”467名; “海聚工程”227名;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7名。全市海外归国创业人才超过1.5万名,累计创办企业超过5000家。企业研发状况良好,研发投入趋势稳定,技术人员占员工比例较高,技术开发模式、技术类别呈现多样性特征。在165个样本中,149家设有技术研发部门,占被调查企业90%。研究经费连续三年年均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3%以上占到165家企业中的73%。高科技技术人员占本企业总员工30%以上的占比49%。在企业创新技术类别中,进行核心技术创新的有131家,占比69%。在技术开发模式中,独立开发的企业115家,占比34%;与其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企业90家,占比26%;通过技术引进、委托开发、购买专利、知识产权等企业87家,占比25%。可以说,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与研发能力提升很大 (表1)。但是,调查显示,还存在很大问题。

表1 企业人才、技术与研发能力基本情况表

表1 企业人才、技术与研发能力基本情况表 (续)

(一)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评估体系滞后

受户口进京、购房、子女上学等问题影响,企业人才引进缺乏吸引力。调查显示,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最主要来源是企业自主培养,占比41%,第二大来源是国内引进,占比33%(见表2)。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口问题。调查数据显示,56%企业认为在技术研发人才方面的缺口很大或较大 (见表3)。

表2 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来源比重表

表3 企业技术人员缺口情况表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在被调查企业中,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存在流失现象的有109家,占比66%。调查显示,人才流失率,60%企业在5%以下,30%企业在5%~10%之间,10%企业高达10%以上 (见表4)。针对流失原因,调查显示,影响企业人才流失最主要原因是户口进京、住房、婚姻、子女入学等个人家庭问题;随后依次为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酬、高福利;竞争对手挖墙角;社会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歧视与偏见;企业自身存在管理漏洞;研发收益分配存在分歧等 (见表5)。

表4 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流失率表

表5 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流失原因分析表

人才评估体系滞后于新兴业态发展,企业人才压力大。由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激励政策不适合于高技术企业。目前,创意人才趋于年轻化、学历多样化,从事网络开发、游戏动漫等产业的人才更为明显。如何留住这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自主创新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调查显示, “高薪”仍然是当前企业挽留人才的第一手段,选择以高薪酬、高福利来吸引人才的企业占比81%;选择让高层次自主创新人才拥有企业股份的企业占比33%;选择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企业占比31%;通过解决人才户口进京问题来吸引人才的企业占比30% (见表6)。

表6 企业留住高层次自主创新人才主要措施表

(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北京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商标意识较强。在被调查的165家企业中,有效期内专利1798项,近三年专利1154项,其中已应用专利1045项。企业拥有商标1706个,版权450个,专有技术或产品1555个。 调查显示:80%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31%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曾被侵犯 (见表7)。在知识产权被侵犯时,由于先进技术申请专利后抄袭仿制的现象比较多、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复杂、诉讼时间长、牵扯企业精力比较大等原因,41%企业选择忍受侵害,35%企业选择向法院起诉解决侵权纷纷,18%企业选择寻求政府部门帮助,6%企业选择寻求私下和解赔偿损失(见表8)。

表7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情况表

表8 企业面对自主知识产权被侵犯时主要表现

企业经营环境与政府服务

(一)政策环境仍需完善,政策落地尚有距离

中关村 “1+6”政策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调查显示,企业认为没有享受到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优惠的最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不了解相关政策;二是办理政策手续繁杂,享受政策成本高;三是政策优惠面窄,企业大多不符合政策列出的条件或不属于政策优惠的范围 (见表9)。同时,有的政策条款不够科学。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界定标准比较模糊,细则不够明确,存在同一家企业在多次评审中出现不一样结果的现象。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的标准、门槛过高。生物医药行业的部分政策有待完善。

表9 企业没有享受到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优惠原因分析表

(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当前,企业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比较大。调查显示,接受过公共技术服务机构服务的企业102家,占比61.82%;其中,人才培训(占比51.96%)、信息服务 (占比47.06%)、知识产权服务 (占比45.10%)、技术咨询 (占比44.12%)高居前四位,其次是融资服务 (占比29.41%)、产学研合作 (占比26.47%)、管理咨询 (占比23.53%)、创业指导 (占比21.57%)等(见表10)。在对公共技术服务中,建设实验平台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成本高、利润低,多数成长型科技企业不具备建设能力。目前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缺少中试平台。由于缺少进行产品验证的试验平台或检测渠道,产品进入市场难度很大。如,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研发的“地铁运营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由于缺乏实验平台而无法进入市场。

表10 企业从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得到的服务类型分析

(三)大型企业垄断行为与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弱势

大型企业垄断行为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竞争弱势地位,一些垄断行业企业集团在招标时,以文件形式限购系统外设备,并用资金补贴方式鼓励购买所属系统的仪器设备,而中小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被排斥在外,不能公平进入市场。行业内大企业拖欠款现象严重,导致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研发活动无法持续,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效应需进一步加强

园区的顶层设计不够科学,部分园区产业规划趋同,产业布局雷同,无序竞争态势凸显,相当部分园区规划建设的功能配套设施预留不足,园区建设管理模式单一,园区运营理念落后,缺乏人性化规范管理等问题已凸显出来。中关村园区土地资源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空间。

企业财务与融资

(一)资金支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较难

调查显示,37%企业引进核心技术的相关费用占主营产品成本的比例在1%~5%之间,21%企业在5%~10%之间,27%企业在10%以上,有些更是高达30%以上 (见表11)。可以看出,研发活力表现最突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总体较大,负担较重。

表11 企业引进核心技术费用占主营产品比例

科技创新资金分配上不够合理,申请研发支持资金的门槛较高,行政审批不规范。被调查的165家企业中,41家企业110个项目在最近三年内获得过区及区级以上项目立项和市及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共计20431.08万元,其中2010年为9796.67万元,2011年为5486.21万元,而2012年仅为5148.2万元 (见图1)。

图1 企业三年来获得的项目立项资金和科技奖励资金的情况

(二)场外融资渠道不畅,场外交易市场不完善

调查显示,企业自主创新主要资金来源方面,52%企业靠自有资金,20%企业来源于银行贷款,19%企业来源于政府专项资金,4%企业来自民间借贷,来自股市筹资、风险投资的企业仅占总数4% (见表12)。可见,中小科技型创新企业场外融资渠道不畅,场外交易市场不完善。

表12 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表

政策诉求与税赋较重

在被调查企业中,100家科技型创新企业享受到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政策,占比63%。其中:74家企业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产品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占比45%,70家企业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减免,占比42%,47家企业享受到贷款的财政贴息,占比28%,37家企业享受到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占比22% (见表13)。虽然六成以上受访企业享受到了财税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但是,这与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政策诉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表13 对企业目前主要受益的科技创新政策调查表 (单位:%)

调查显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政策诉求中,减免税收、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排在第一位,依次为制定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提高技术中心开放能力等。自营业税转增值税以来,科技企业的税赋普遍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0%以上,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减免税收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仍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最大呼声 (见表14)。企业申报税收优惠,存在政策界限不清、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如:目前科研经费抵扣50%的申报执行难度较大,税务部门不承认,会计师在审计时要收取30%的费用,最后落在企业的只有20%。

表14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政策诉求

政府采购支持力度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

政府采购支持是引导和鼓励本国企业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的最有利的最有效的途径。调查显示,只有48家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得到政府采购,不到总数1/3。在企业创新产品未获得政府采购原因调查中, “不了解政府采购的相关政策和流程” (占比38.46%)成为企业创新产品未能获得政府采购的第一原因,产品达不到政府采购条件 (占比17.09%)为第二位。政府采购量少、对企业发展作用不大,申请过程繁琐、时效性差,本地区政府尚未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等,也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未获得政府采购的重要原因 (见表15)。

表15 企业创新产品未获得政府采购的原因分析

在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问题上,调查显示,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公开化程序 (占比55.76%)成为最主要的首选;其次是简化法律法规审批程序 (占比38. 79%);改进政府支出预算管理方式,加强财政监督 (占比34.55%);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明确违规处罚规定 (占比30.91%)等 (见表16)。

表16 企业对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具体建议

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资金短缺、科技投入不足问题,依次是缺乏研究创新人才;研发周期长、产业化成本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 (见表17)。这些困难都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密切相关。

表17 目前企业创新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一)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深入座谈的统计分析可知

北京市科技型创新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中关村科技园为龙头的经济创新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强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引进难、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评估体系滞后;税负比较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知识产权保护度有待提高;融资难,资金缺口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相对较低等问题已经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前。因此,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等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中的机遇和优势有比较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调查企业多数认为内部创新氛围和技术基础力量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决定影响。为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基于自身基础上进行创新,重点掌握核心技术以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

(三)针对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制约瓶颈

笔者建议: (1)完善人才吸引、培养、评价等机制。创新人才吸引政策,实行弹性人才落户政策;构建长期人才培训机制,通过有计划有意识的进行国际交流与培养人才,加快培育具有创新型的领军型人才群体;打破学历、职称等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国内外开放竞争、具有一定程度流动性的用人机制;政府和企业在战略层面推进科技型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 (2)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元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继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政府和企业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形成自己的国际品牌;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中国科技型企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3)拓宽融资渠道。运用价值链融资减税优惠政策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创新资金扶持机制,采取税收返回、帮助企业支付专利费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政府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体系建设

为此,笔者建议: (1)建立与完善科学公平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专家库评审机制,鼓励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打破行业垄断,加大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采购力度。(2)进一步完善与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配套政策。进一步落实中关村“1+6”先行先试政策;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完善金融税收支持体系;完善部分行业的政策缺陷,例如医药行业,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创建有利于创新的竞争环境;发展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打破行业壁垒与行业保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设计科学合理监管流程,完善政府行政审批等行政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科技园区顶层设计与园区规划等。

问卷调查报告总体上显示: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速度之快、成效之大,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引领作用上显著。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凭借自主研发与技术攻关,注重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力推动了首都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首都经济乃至全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器与技术创新源头。总结其经验:一是体制先进、机制灵活,即产权清晰,产生、发展、成熟等各成长环节都溶于市场之中;二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市情、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中关村科技园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模式一般采用行政化的政府支持模式。三是坚持 “大” (总部、 央企经济)“小” (培育扶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并重,营造各类科技企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内外许多研究分析表明,构成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力的基础,是大量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即便大型公司最发达的美国,80%的技术创新也出自于中小企业。因此,解决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制约瓶颈,成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实现我国 “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课题。

参考资料

1.张赤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调查:特征、倾向与对策[J].科研管理,2013(2):10-18.

2.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12):57-82.

3.吕臣,林汉川,王玉燕.基于共生理论破解小微企业 “麦克米伦缺陷”难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2:91-95.

4.林汉川,夏敏仁,何杰,管鸿禧.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问卷调查报告[J].中国社会科学,2003(2):84-94.

5.吕臣,林汉川,王玉燕.未来的新一轮减税让利政策应向中小实体经济倾斜[J].经济纵横,2014,03:12-16.

6.张杰军,张赤东.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52-57.

7.王慧,贾广余.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态势、影响及应对——基于东中西部二十六省3306份调查问卷[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02:36-40.

8.吕臣,林汉川.对外大型公共投资项目的动态监测与决策体系[J].改革,2016,05:89-100.

韩伟,山东建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山东中油天然气有限公司财务部,研究方向为会计及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郭冉,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讲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刘桂素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JY07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科技型政府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经济与管理(2020年4期)2020-12-28 00:44:12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现代冶金(2016年6期)2016-02-28 20:53:16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29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