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启迪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

2017-04-13 05:35文杨燕
好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磁铁解决问题意识

文杨燕

科学探究活动启迪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

文杨燕

问题意识是指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是产生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引发出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并最终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问题意识中班幼儿 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期的孩子具有好问、好思的特点,加之年龄小、知识经验有限,他们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积极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将学习的过程演变为发现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喜欢提问、敢于提问,为今后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逐步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在的、动态的问

题意识,更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多种问题语言,使幼儿的问题意识得到延伸和拓展。

一、立足和谐,营造环境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优良的集体教学活动氛围是启发幼儿大胆提问的重要前提。创设适宜而温馨的环境,避免幼儿紧张和焦虑,问题意识便可获得充分的展现。作为教师,在生活上关心、呵护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支持他们,做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为此,积极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帮助其从心理上产生舒适和安全感,自由参与、尽情思考、自主表达,才能在活动中敢想、敢问、敢说,才有跃跃欲试、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二、激发兴趣,精化教学设计

(一)引导有心观察,学会寻找问题

《纲要》中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此,我们选取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冰、面粉等等作为感知探究的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地、充满兴趣地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更加多元的发展。

(二)积极创设情境,鼓励萌生问题

我们采用游戏、故事、图片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了能激发幼儿探究磁铁的兴趣,我们分别以“小小飞机飞上天”和“兔妈妈逛公园”游戏导入活动,巧妙地隐藏了操作的手法,使幼儿仅仅是看到“飞机”“小兔”自己动起来的现象,暗藏的玄机调动了幼儿探究的愿望,引发了他们猜测的热情,问题便随之而来,进而产生了解答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其带着问题进行更有目的地探究感知活动。

(三)巧妙提供材料,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采用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有效激发和推进幼儿的问题意识。

1.推敲材料选择:既要丰富多样、吸引兴趣,还要体现新颖性和探究性,并蕴藏着揭示有关现象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易于促进幼儿深入思考、激发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把握材料投放:通过投放与探究有关的新材料,形成富于变化的、有新鲜刺激的环境,以引发幼儿的关注。幼儿在此过程中,会自发地产生问题,引起争论,进而推动探究的进程。

在《好玩的磁铁》中,我们有意识地提供了包括木头、塑料等不同材质与种类的材料让幼儿去感知发现,引导他们探究磁铁能否吸住物体(与物体的材质有关联)。随着探索的深入,幼儿又获得了新的发现,于是我们又提供了金属类的物体,以此来鼓励幼儿用磁铁去分辨,从而进一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品这一现象,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和学习用事实作为判断和验证的依据,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善用问题,优化教学策略

(一)重启发促问——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中班幼儿的问题意识,注重借助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各类问题,巧妙提出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促使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一变化,有效培养其科学之方法。如在《看一看,尝一尝》中以提供多种材料进行对比的方式、在《有趣的冰》中以合作讨论来引起争论等方式,自然地激发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并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二)应妙语答问——保护问题意识

孩子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无论问题价值的高低,我们都要耐心地面对,正确地引导。当遇到教师也不懂的问题时,则要以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并真诚地告知:“你提的问题太好了!老师也正想知道呢,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吧!”用这样的话语来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幼儿逐步形成敢问、愿问的习惯,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自主寻找答案的习惯。

当问题答案冗长且深奥时,如无法详尽地解答孩子的问题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一次磁铁游戏后,浩辰问:“为什么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啊?”对于这个问题,用一两句话一时也无法表述和解释清楚,我们就索性回答:“磁铁和铁制品是两个好朋友,它们最喜欢在一起玩,所以它们一靠近就吸在一起了。”浩辰接着又问:“它们也喜欢和图片在一起玩,但是图片吸不起来,它们就夹住图片玩!”从这段话中,我们窥探到了幼儿对这个现象的理解,和他独有的表达方式。在对待孩子的某些问题有时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和想法来禁锢幼儿,而需要巧妙地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三)设反问追问——深化问题意识

反问,即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反抛给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其心理状况,适当改变问题的角度或提升问题的内涵。如因为经常看到老师用磁铁将图片吸在磁性板上,所以涵涵在猜测时认为纸片是能被磁铁吸住的,可实验后的结果却并非如此。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便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将纸片夹在磁铁和铁钉之间,得意洋洋地给大家看,以证明纸片被吸住了。当教师发现此问题时,没有急于纠正幼儿,而是在交流讨论时请他来说一说,并请他当众演示实验过程。大家看后,眼尖的孩子发现了端倪,针对这个操作展开了讨论,最终帮助孩子们真正明确了“吸住”的内涵,同时统一了正确的吸法:每次吸一种材料,并让磁铁在上、材料在下,看用磁铁能否吸住下面的材料,这样才公平。由于教师善于领会幼儿的特殊语言,在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注意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并将问题有效地反抛给孩子,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尝试解决问题,较好地促使幼儿一步步反思,一步步接近真相。

(四)借探究解问——强化问题意识

幼儿的好奇,必须通过亲身的体验、操作和探究才能获得。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亲近自然、认识生活,在亲力亲为中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提问的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动物逛公园》中,幼儿通过游戏第一次猜测到奥秘藏在兔妈妈的脚下,于是便有意识地选择了回形针、铁片、图钉等铁制品,分别放在兔妈妈的脚下,隔着塑料泥工板用磁铁吸着小动物走,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铁制品跟着磁铁动,可兔妈妈始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孩子们露出了迟疑和纳闷的眼神。但老师不动声色,让幼儿动脑筋再试试,并给予幼儿更加充足的时间继续操作、探索和发现,终于使孩子们自然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必须要把铁制品固定在兔妈妈脚下方才能行!他们便将回形针、铁片和图钉等物分别用夹、粘、钉的方法竭尽所能地固定在兔妈妈脚下,让兔妈妈就跟着磁铁自如地走动起来了。关键问题一下子便迎刃而解,孩子们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积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其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知识结构,引领幼儿进入科学的殿堂。

(江苏省南京市半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

猜你喜欢
磁铁解决问题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