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姿
2016年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走红网络。那些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他们视自己为普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着装言谈与我们无异,但他们的手艺却有几千年的生命。他们将自己的手艺视为一种经验的传承,而不是作为一种资本的炫耀。在这部纪录片中,书画修复有个关键程序:揭命纸,有时需要用手指轻搓慢捻,捻成极细的小条取下,一幅画动辄要揭一两个月,过程枯燥,技巧在此失效,只能拼耐心。木器修復师屈峰说:“你不只是把这个文物修好了,你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使你自己获得一个认识的提高与自己人格修养的完成。”
运用点1 结合旅游经历,表达对现代人缺少工匠精神的思考
特别的经历
终于进到故宫里,我和妈妈却被眼前的人潮杀了个措手不及。我们用尽了在商场血拼的力气也没能往里挤进去多少,只好垫着脚,伸着脑袋打探。好不容易看到坤宁宫的窗户,可窗户玻璃上全是游客的身影!我和妈妈只好铩羽而归。当我们走到人较少的广场时,一个导游的讲解将我们吸引了过去。“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你们知道这龙头有啥用吗?这些龙头其实是排水孔,能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被排出的水,会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故宫的排水,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能够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排出。当初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大暴雨,故宫也没有积水,这正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导游说书似的,有滋有味地介绍道。 “现在豆腐渣工程多,今天这里桥垮了,明天那里路陷了,人不用心啊,有智慧也没用!”人堆里一个带着四川口音的大妈说道。是啊!缺的哪是智慧,是工匠的心啊!
(2015年广东中考作文题:特别的 )
关键点:结合自己在故宫旅游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比故宫的排水系统和生活中的豆腐渣工程,表达现代社会匠心的缺失。
运用点2 类比联想,表达工匠精神需要爱
乐在其中
他是早乙女哲哉,制作天妇罗的大师。在日本,他几乎就是天妇罗的代名词,有天妇罗之神的美称!电视里的他在小小的一方操作台前,微笑地对着炉子上的那锅油,就像凝望大海一样。“你不用测试油温吗?”有人问他。他指了指他的耳朵,说道:“用听的,听拌浆的声音,听油锅的声音,听食材的声音。”他开始炸海鳗,他的炸筷像根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他凝神屏气地听着,用铁筷把海鳗一分为二,“嚓”的一声,烟雾如山奔腾。他说:“人的舌头在45℃左右最敏感,这个虾芯的温度,差不多就在45℃。由蘸浆到炸好,不过20秒,多一秒钟,这种味道就会消失。”他每天工作10小时,炸了3000万个天妇罗,54年来没请过一天假。记者问他:“几十年来都站在这里坐着同样的事情,你会不会厌烦?”他说出了让我至今仍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幸福就是做着喜欢的事,五十年一眨眼就过了。”我忽然想起了另一些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修复文物的专家们。故宫文物修复木器组的年轻小伙子为了得到修复木器的鱼鳔胶,轮流一刻不停地砸胶,一天下来,顶多能砸半斤鱼鳔胶;修复书画的专家们,在揭命纸时,有时需要用手指轻搓慢捻,捻成极细的小条取下,一幅画动辄要揭一两个月……若不是源于对工作的热爱,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来的。正如摹画师巨建伟说:“很多人工作下班以后,回家都不愿意再提起工作,我自己的工作绝对是一种享受,我的这个工作,都有成长感,每天都有向上感,这种感觉是很有价值的。”
(2015年湖南娄底中考作文题:乐在其中)
关键点:将匠人早乙女哲哉的故事与《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故事进行类比,抓住“新手”“热爱”等关键词进行关联,突出工匠精神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是对专业的“热爱”。
运用点3 切换角度,紧扣初心阐释工匠精神
为他们点赞
他是闵俊嵘,他在故宫从事漆器修复12年,他说修复工作要静心,不能飘,状态不好的时候不动文物;她是单嘉玖,她在故宫从事古画修复工作35年,她说修复古画要有手感,要去感受宣纸的膨胀与收缩;他是王五胜,从事陶器修复工作33年,他说他很快要退休了,故宫很多地方还没有去;她是陈杨,她从事纺织品修复工作12年,她说现代人对这个不感兴趣,所以我得做下去……他们是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却视自己为普通的工作人员,他们从不炫耀自己,因为他们时刻不忘初心。
他是有中国首席吉他手之称的李延亮,只要闲下来就会不停地擦琴;他是掌镜《花样年华》《刺客聂隐娘》的知名摄影师李屏宾,吃饭时一手还要拿着机器;他是皮克斯著名动画人Alan Barillaro,耗时三年制作出了一部仅6分钟的动画片……他们早已功成名就却依然保持初心。
他们光芒四射,却不为外界所诱惑,不忘初心,他们值得我们点赞、学习。
(2016年福建龙岩中考作文题:为 点赞)
关键点:从文物修复专家到歌手、摄影师,紧扣“不忘初心”阐释工匠精神的另一个角度:除了精益求精、热爱工作,还要有一颗不被功名利禄诱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