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韦
摘要:创新创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固有时代需求。大学生作为新时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主流群体,其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创业环境的制约。本文在对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变量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对吉林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个体的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对关系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直接而正向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环境 关系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17-02
自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来,创新创业的理念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国内各高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越来越多的目光倾注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上,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了从事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主流群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受内部和外部兩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其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理论知识基础等方面,内部因素可概括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形势、地区文化差异、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是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的外部客观条件,外部因素可概括为创新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外部创业环境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辩证关系。外部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必然有着强大制约的作用,是一切创新创业活动赖以生存的客观土壤。但外部创业环境作为客观存在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也会在创新创业群体的创造经营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改变,进而不断的趋近于人们的创新创业需求。
目前,在创新创业研究领域,关注点主要在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环境分析等方面,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关系比较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拟以吉林地区部分高校为例,通过有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期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角度为创业环境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创新创业能力与创业环境含义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1]尹苗苗和蔡莉[2]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特质视角、管理视角、机会视角、关系视角,将创新创业能力分为创业者特质、承诺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机会评估能力、机会利用能力、构想能力、关系能力这七个方面。马鸿佳、董保宝、葛宝山[3]则认为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个体通过客观的市场机会和主观的关系能力进行经营和管理,进而使创新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综合能力。
创业环境是对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各种外部客观因素的涵盖,通常包括政治客观环境、文化客观环境、经济客观环境等方面。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对创业环境的构成要素体系有着更为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
(二)创新创业能力与创业环境的关系与理论假设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在鼓励创业、便于创业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主动性会更为强烈,同时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大量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会间接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单标安、蔡莉、鲁喜凤等认为创业政策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创新创业主体要具备相应把握外部环境和机会的能力,能够针对机会发掘和利用潜在的社会资源,这是创业环境对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促进作用。杨道建、赵喜仓、陈文娟等则是认为外部社会的创业环境可以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了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可以帮助创新创业主体识别创新创业机会、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了解和掌握实时国家政策,对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积极和正向的影响 。
三、研究设计
(一)构建关系模型与变量设计
关于创业环境的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所提出的框架结构较为完善和成熟,便于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GEM所提出的创业环境九个方面因素的分析和提取,将其归纳为政策类环境、外部市场类环境、地域文化类环境、物质保障类环境四项指标。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标体系划分,本文根据Ardichvili 和 Cardozo对创新创业能力维度的分析,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为把握机会能力、市场敏锐度、运营规划能力这三项指标。以上述指标体系划分为根据,构建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关系模型如图1。
图1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关系模型(二)问卷调查分析
本文以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内容共计7项指标为调查内容,设计了28个问题测试项目。问卷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设计形式,针对每个问题测试项目均就问题的认可程度设置了1-5的不同分值,分值由低到高代表了认可程度从低到高,其中,3分为中性得分,3分以上代表肯定选择,3分以下代表否定选择。
本次调查研究以发放问卷调查为主要调研形式,以吉林地区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选取了6座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共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得到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为86.8%,有效问卷的统计情况如表1。
表1
(三)实证分析与模型验证
1.信度分析
变量量表的信度反映了被测量群体的真实特征,通常用内部的一致性来表示。统计软件SPSS16.0的Cronbachsα系数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信度检验方法,一般来说,当Cronbachsα的数值大于0.7时可认为变量量表的信度较高。本次调研过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量表的信度统计情况见表2。
表2量表的信度统计
通过表2的信度统计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其指标因子、创业环境及其指标因子的Cronbachsα数值均大于0.7,可见变量量表的信度较高。
2.效度分析
检验变量量表的效度可利用AMOS17.0软件来进行,通过对变量验证性因子的分析来检验其效度,本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的测度分析结果见表3。
表3变量的拟合指标数值统计
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的各项指标在参考标准之内,拟合情况满足条件,具有很高的适配度,因此,变量量表的效度可认定为通过检验。
四、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对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变量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理论假设。通过对吉林地区6座普通全日制高校部分大学生个体的实证研究,对初始构建的关系模型和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创业环境的外部市场类环境因子、政策类环境因子、地域文化类环境因子、物质保障类环境因子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直接而正向的影响,在不同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现是不同的,越是有利的创业环境,越有助于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二)启示与建议
(1)创业环境是一切创新创业活动赖以生存的土壤,政府应从多方面着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是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投融资平台,逐渐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初期的难度。二是规范商业环境,加大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三是针对地域性差异,利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社会规范,加强创新创业理念的宣传和引导。四是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的实践环境。
(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其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条件,是取得创新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大学生要不断发掘将自身的优势能力,并与现有的创业环境相契合。一是要熟知国家对于创业的政策法规、鼓励条件,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商机和创新创业的契机,同时了解市场融资模式,解决创新创业前期的资金难题。二是对运营过程中的市场形势有准确的把握和判断,能够找出运营商品与市场需求的切入点,利用市场需求的空白扩大运营范围和运营成果。三是要有扎实的运营知识基础和灵活的头脑,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以满足社会所需,学会利用社会上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不断巩固创新创业成果。
参考文献:
[1]EINAR RASMUSSEN, SIMON MOSEY, MIKE WRIGHT. The evolution of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university spin - off venture emerge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1,48(6):1314-1346.
[2]尹苗苗,蔡莉.创业能力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2): 1-11.
[3]马鸿佳,董保宝,葛宝山.创业能力、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3):43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