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明
摘 要:音乐是少儿教学素质拓展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高效的音乐课堂,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是音乐教学研究的重点。葫芦丝作为一种简单易学且旋律悠扬的乐器,对于幼儿培养音乐素养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这里就对幼儿葫芦丝教学进行探索,对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音乐素养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葫芦丝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081-01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其在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幼儿时期正是身体快速发育时期,幼儿的手指、关节都正在发育之中,指头灵活,学乐器时较容易,葫芦丝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乐器,既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又可以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手指头的灵活性。本文在这里通过对幼儿葫芦丝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研究内容,提高幼儿音乐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幼儿葫芦丝教学的价值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现代社会家长普遍希望孩子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学前教育阶段各教育领域的主要目标。而在幼儿教育培养的课程目标中也规定要综合发展,就爱占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完善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方式,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乐器学习方式作为音乐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促进其音乐鉴赏能力的增长,更能够在培养幼儿良好气质、完善个性、开发智力、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等方面有所增长,以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二)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
音乐作为反映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伴随人类活动而诞生。随着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音乐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其囊括的知识呈现出多样化,因此对音乐的学习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起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幼儿葫芦丝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开启好奇,激发兴趣
對于小学生们而言,其由于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以及社会阅历,其对音乐的情感认知程度不高,再加上幼儿生性较为活泼好动,所以在学习葫芦丝的时候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葫芦丝教学课要让学生活跃起来,不仅要能说会唱,还要有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任务,能有持续的动力和积极性去保持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强烈的兴趣支配下,幼儿们自然会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学习。以第一节课为例,音乐老师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首先拿了几支造型各异的葫芦丝给同学们展示,并且通过演奏葫芦丝儿歌《两只老虎》、《粉刷匠》等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讲述葫芦丝这种乐器产生的传奇故事,通过葫芦丝的文化内涵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音乐教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情感,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入幻灯片展示、视频音频播放等多媒体、以及游戏活动、情景教育等等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大多数音乐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完成的。在这期间,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思维速度和学习质量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阶段练习,循序渐进
教学教师通过发挥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进行开展葫芦丝教学活动,通过分阶段的学习和联系,循序渐进掌握葫芦丝,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与情感水平。
1.初期指法和气息的训练
初期首先是明确葫芦丝的乐器构造,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是利用吹入的气流使得产生簧片超频震动而发音,其中一根主管,其余均为副管。并且对葫芦丝上的孔洞等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大致了解葫芦丝的构造之后,就进行指法和气息的训练。其次简单介绍1~7的音阶,简单吹响葫芦丝的音6,在吹响基础中学习第一步5?气息控制,学习指法567(底八度)介绍音域范围学习气息的基本控制,吹奏567(底八度)。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先选择一首乐曲例如《两只老虎》演奏一遍,让同学们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其后逐步教授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2.中期音阶训练
音阶练习是一种最佳的音乐练习形式,因为它将手指的灵活和双手的协调练习与速度、力度和耐力的培养结合在了一起。首先教师做好指导和示范作用,演示吹音阶、音阶训练,如《卖报歌》中123,567等小乐句的训练,在弹奏每个音阶练习时同时演唱它,有助于提高耳朵与手的协调性。再是气息的支撑和科学的换气方法,从简单的长音开始培养。同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写作互助作用,通过组建4人小组进行合作小组互相学习,对班级同学进行平均分配,并且在小组中选择掌握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教能力差的学生。利用孩子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以优秀带动落后,通过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3.后期练习维护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强化和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葫芦丝教学之后向同学们布置合奏《小星星》、独奏自选乐曲等作业,通过小组展示或者个人展示进行评分和指导。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方法,小组合作方法,尝试吹响葫芦丝,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提供展示的平台,包括搭建“小小演奏会”、“班级葫芦丝比赛”等音乐课堂小活动等展示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方法。
同时在后期维护保养方面也向幼儿教授葫芦丝必须保持适当的干燥程度。乐器使用完之后,最好将其悬挂,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内。轻拿轻放,禁压禁撞,忌暴晒?,而且忌暴吹、暴吸,防止葫芦丝的损坏。
(三)赏奏结合,挖掘潜能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其可以为听众们提供富有高价值的且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如果人们对音乐缺乏一定的欣赏能力,则难以认识到音乐的真正魅力,对其而言音乐就是噪音。幼儿虽然具有认知程度低、社会阅历浅的特点,但是其具有良好的塑造性,通过对孩子们进行开展葫芦丝教学活动,能够使其从小接触到音乐,更有利于培养其音乐情感,挖掘其音乐潜能和美学教育。如果教学教师没有对幼儿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则难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情感教育方面更不得不到有效培养,音乐教学整体过程就是以“情”感染人的,因此在进行葫芦丝教学的时候,赏奏结合更能帮助幼儿领悟音乐的优美与情感。
教师可以精选几首著名的葫芦丝歌曲,特别是一些儿歌的选择,包括《彩云之南》、《荷塘月色》、《妈妈的吻》等特别适合葫芦丝音色特点的歌曲,让同学们欣赏那明亮纯净的音符、水晶宁静的旋律、天真的儿语、轻快幽默的节奏,感受这种典雅的少数民族乐器带来的独特音律和真挚情感,在鉴赏之后可以让幼儿谈谈感受,例如听完《妈妈的吻》,想对妈妈说什么,或者在乐曲中感受到什么等,并对其中的技巧进行通俗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通过这样赏奏结合的方法,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挖掘其音樂潜能,从而促进素质全面提升。
三、结语
葫芦丝作为乐器在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为更好的培养少儿吹奏葫芦丝的兴趣,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带领学生们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指法、吹奏方法,赏奏优秀的葫芦丝演奏作品,有效保障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水平得以提升,由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银红.加强农村初中葫芦丝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素养[J].科学咨询,2016(28).
[2]刘新玲.论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以葫芦丝教学为例[J].商,2015(08).
[3]陈明义,傅力夫.葫芦丝进校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学校艺术教育探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7).
[4]武艳丽.试论初中葫芦丝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素养[J].新课程·中旬,2016(11).
[5]崔田辉.开发小学音乐葫芦丝校本教材培养学生音乐素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