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摘要】培养合格的英语翻译人才是我国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需要更多的英语翻译人才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所以本研究将从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出发,对其进行创新性的策略研究,从而有助于我国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 教学模式 创新 策略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在多年来已经进行过诸多的改善,但是从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来看,其教学成果并不理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正遭遇着亟待跨越的瓶颈期。就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而言,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教学方式的单一与陈旧,学生学习不能紧密联系实际,学校的翻译考核制度不够健全以致学生不能从心理上对英语翻译形成足够的重视等。因此有必要針对当下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以满足我国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首先是我国英语翻译的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其主要表现就是教学方式的单一与陈旧。有很多学校的英语翻译教学方式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英语教师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来教授学生,这样灌输式的教学,并不符合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与单一,教学仅限于课堂授课,缺乏课外活动的实践与应用,从而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翻译的技巧,更无法提高英语翻译的能力与水平。
其次是学校的英语翻译教学条件有限,不能满足我国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第一,英语翻译教师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教师自身的英语翻译能力与其所处的教育者的地位并不相符。教师没有“一桶水”就不更不能给足每个学生“一碗水”。第二,学校并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英语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大英语翻译教学的难度。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者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事实上,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教学课堂由于专业知识限制,英语教学过程并不能实现全英文化。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学习者将自身置于这种语言文化之下,才能从心理上对学习者产生教化意义,从文化潜意识上提高对这一语言的深层次认识。
再次,学校对于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的考核制度并不完善。由于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学校也并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英语学习机构或是组织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课外检验,从而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单纯地凭借期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对学生的英语翻译实践能力进行统与了解,并不能检验出学生真正的英语翻译水平。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单一的考试方式成为检验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主要也是唯一方式,并不符合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因素不仅要从学校以及教学两方面进行剖析,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
首先,学校的英语翻译考核制度并不健全,单纯的依靠各种考试来完成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测评,让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性出现了偏差,为了考试而翻译,英语翻译教学的理念已经被误解。
其次,学校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案与现实人才需求之间有一定的“时差”,学校的教学工作总是与社会人才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尤其是课程设置上,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未能满足我国对外交流中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此外,全英文化的场景式教学未能实施起来,学校未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也是英语翻译教学成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一般学校的外语学习仅限于课堂教学中,而缺乏课外延伸学习,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下课即忘,以致下节课也已经忘记上节课所学内容,这种“左耳进,右耳出”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在课下之时,学生们都不会再用英文进行交流,也给英语知识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加上单一的考核制度,更是让部分学生产生英语只是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的错误学习思想。
最后,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汉语言知识掌握有限,也加大了提高自身英汉翻译的难度。本分学生对英语重视程度不够,英语考试前大多都是“临时抱佛脚”,不能长期坚持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也是阻碍我国英语翻译教学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因素正是影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其创新策略的研究也要追根溯源,从这三方面入手。
1.高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新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当今社会的知识传播环境变得便捷与复杂,知识的传授渠道更加的便捷与多样化,让英语翻译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环境的改变就要求教学模式也要与之相协调,不断与时俱进。教学环境的改变最主要的还是一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各种公共社交平台如,针对学校的公共账号进行二次开发,尤其是在对学生提供各种英语学习的资料,包括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抱着手机也能学习。英语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不能过于死板和教条化的统一,而是要因专业而异。如,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且针对非英语专业的,也要根据其所学专业进行专业化的英语翻译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素养,对其日后的职业生涯有所裨益。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打破现在陈旧的教学方式,让英语翻译课堂不止于课上,紧密联系实际,延伸至课下,而不是将学生放在一个真空象牙塔之中。学校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如,与外企合作,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的实践能力。当然学校的英语翻译考核制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学生参加的各种英语交流活动也应该成为其测评的一项重要指标。
2.提高英语翻译教师的整体授课能力。英语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教师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也就间接地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从提高英语教师的翻译能力出发,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变革打好基础。
首先要提高英语翻译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必须从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入手。學校所举办的针对英语教师的各种翻译培训课程以及对外交流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高校提高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可以让教师在课程学习以及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还能让其英语翻译教学理念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有利于教师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更加有利于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变化中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次,不断引进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也是提高英语翻译教师整体素质的一种途径。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不仅限于英语专业的人才,而是要针对每一个专业都可以引进英语翻译人才,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客体,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其学习方法上的启迪者,而不是一种灌输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学校与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于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各种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在实践课程中让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主体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其自身翻译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该重视对英语翻译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英语翻译学习观念,“三分钟热度”是无法真正学好一门语言的。对于外国语言的学习,没有一个浓厚的本土化学习环境,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学习,而且这种正确学习理念的树立也是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策略顺利实施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海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9:62-64.
[2]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06:29-33.
[3]刘晓民,刘金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13,05:69-73.
[4]王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2,05:59-60.
[5]李艳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改革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D].烟台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