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需要大智慧

2017-04-13 08:02郑功成
中国慈善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社会保障慈善

这种主张因为强调对资本的综合治理和明确以共享为追求目标,显然超越了比尔·盖茨的慈善资本观和托马斯·皮凯蒂的新制度资本观,为资本“扬善弃恶”指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方向

书名:

《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

作者:卢德之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大时代。背景是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大变革势头不可阻挡,各种文化的、制度的、技术的文明在比较与鉴别中相互交融,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带来的是世界大格局的重构和全球治理时代的到来,最终将会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升华。

在这个时代,资本以其活力充当了无可替代的驱动力量,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则构筑了跨界合作与深度融合的新式桥梁,全世界都在感受大时代带来的深刻影响。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更加证明了全球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然而,英国公投“脱欧”,美国“特朗普现象”横空出世,一些西方大国出现保护主义倾向,许多国家贫富差距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普通民众不满情绪蔓延乃至局部地区的极端主义,表明全球化进程中的分裂与分离主义也在日益显性化,所揭示的不仅是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不会受到普遍欢迎,而且预示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因此,大时代还需要大智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卢德之先生所著的《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一书,以探求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为己任,堪称与大时代相呼应的智慧之作。这是他在多年研究并已出版《交易伦理论》《让资本走向共享》《论慈善事业》《资本精神—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走向共享》等著述的基础上将其资本精神与共享理论系统化的标志,其意义不只是一种理论创新,更能为当今的社会实践提供行动指引。

在传统意识里,资本与共享存在着内在冲突,也很难调和。因为资本既能造血,更能吸血,必定追求效率与利润,需要利己;共享强调互利,突出普惠,必定追求公平与正义,需要利他。早期资本主义只顾利己的血腥资本积累,曾经引发无产者的激烈抗争,也催生了共产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运动,导致民族国家的革命此起彼伏;后來随着强制性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建立与发展,资本的“恶”才受到相应的抑制,劳动者才能从发展成果中分享到一定的份额,社会则进入了相对文明的发展阶段,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赢得了稳定与繁荣。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造就了有利于资本自由流动的环境,资本主义加自由主义确实为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积累提供了加速度,但因缺少共享发展的理念与行动,国家(或地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在加剧,世界发展格局亦在调整中充满了曲折性。

因此,如何真正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重塑资本的价值,造就共享发展的世界,无疑是大时代关乎人类命运走向的重大主题。卢德之先生的著作,正是围绕这一重大主题,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将资本与共享融为一体,认定资本精神与共享发展是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共同价值,充分展示出了作者的深刻思考、独到见解与人文情怀。

卢德之先生推崇资本对财富创造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强调资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深刻地剖析了资本的“两面性”(即同时具有正能量与负能量),阐述了资本精神及其发展变迁,更赋予资本在当代社会的新追求,提出了让资本走向共享的资本观。这种主张因为强调对资本的综合治理和明确以共享为追求目标,显然超越了比尔·盖茨的慈善资本观和托马斯·皮凯蒂的新制度资本观,为资本“扬善弃恶”指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方向。

卢德之先生是共享主义的信仰者。我曾多次听过他有关共享理念与共享主张的演讲,拜读过他馈赠的相关著作,这次他将以往的思考结晶进一步凝炼,在书中构建起了一座框架完整、内容丰富的共享主义理论大厦。

他认为共享是东西方文明的源泉和最终归宿,主张资本应从被动共享走向主动共享。他将当今时代定位为资本与共享进入博弈发展的时代,共享被他列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目标。他从历史脉络的梳理中归纳了共享的历史发展形态,提出现代共享理念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因为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而共享则是历史传承下来的重要或主要的民族基因。

他还提出“共享能”与“共享场”的概念,构建了由共生发展观、共同价值观、共享财富观、现代治理观构成的现代共享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分析资本与共享的关系及资本走向共享的必然性,断定未来社会形态必定是共享发展的社会,强调要推进国内“协同共享”和国际“协同共享”,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等等。尽管这些观点还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展开论述,但能够立足现实,站在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交汇处将共享理论如此系统化者,卢德之先生堪称第一人。

卢德之先生以善眼看世界,他始终认同人之初性本善,把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的道德理想叫做善,把其中终极的、普世的或者说共同的核心部分叫做至善。他指出,至善是个人对自身灵与肉的整体性超越,一个没有超越道德理想的人,一旦获得了财富,不但会穷奢极欲,而且会为富不仁。因此,他主张,人类社会理当为至善而创造财富,共享就是对至善的追求。

因为慈善就是共享,书中还提出了21世纪的新慈善观,即以全球治理与全球共享为目标,以东西方文化融合为桥梁,以慈善方式来促进全球社会发展与进步,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并可以实现参与感、获得感、尊严感、幸福感“四感统一”的一种全新的慈善形态。

书中还阐述了如何发展21世纪慈善事业的主张,包括以道德引领慈善,以法律治理慈善,以富有亲和力、人见人爱的中国国宝—熊猫作为共享理念与全新慈善形态的形象代表,进而倡导全世界慈善人(“好人”)联合起来等。这些见解与主张,对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全球慈善领域合作水平并发挥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独特功能,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与国际意义。

我与卢德之先生的相识,缘起于对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的共同热爱,更有对共享主义的强烈共鸣。我从1985年以来一直耕耘在社会保障领域,1994年伴随中华慈善总会的诞生开始关注与研究慈善,而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关注社会保障,在湖南推动农村社会保障试验并撰写多篇调研论文、出版社会保障图书。后来他虽然离开了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却继续推动着慈善事业的发展。2014—2015年,他多次参与我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起草中若干重大问题专题研讨会,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慈善立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2015年2月,我们又一起和国内一批社会保障学者共同创建了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数十年来,无论他的身份如何变化,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再到慈善家,关注社会保障的情怀未变,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初衷不改,实在难得。多年来,他更在资本与慈善领域不遗余力地倡导共享理念,在众多重要的国际国内会议或高端讲台阐述自己的共享主張,而我也一直在推崇“公平、正义、共享”的社会保障核心价值观,并认为没有共享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会有现代资本主义,强调法定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分别作为强制性共享制度和自愿性共享机制,构成了实现共享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都是共享主义的信仰者。

不仅如此,他还把“不当官、不留钱、不移民”视为实现个人真正价值的“三不”原则,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原始出资额最大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 华民慈善基金会,将己之所得源源不断地用于公益慈善事业,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共享价值观。这在利己主义日益精致与泛滥的当今社会,特别具有正向的示范作用。

因此,卢德之先生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也是出色的慈善家,更是新时代资本精神与共享理论的思想者、创新者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从而是值得敬重的时代卓越人物。当今时代需要更多这样坚守理想、崇尚公益、追求正义、富有人文情怀的卓越人物。

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生逢的这个大时代,既不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时代,也不能只是全世界资本家联合起来的时代,而是需要在合理竞争与互利合作基础上推崇共享主义的时代。令人欣慰的是,卢德之先生孜孜以求的共享理念已经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不断内化为相关制度安排,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动,相信它也必定能够成为得到广泛认同的全球治理的理论基石,引领人类社会沿着健康、文明、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

(本文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为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教授的专著《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撰写的序言。)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社会保障慈善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慈善义卖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おにのめにもなみ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