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音:以陪伴和倾听解决人性刚需

2017-04-13 00:45王筱
中国慈善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播公益

王筱

多年来青音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情—让人们放下多年来被父母、被环境和内化到自己心里的“別人的目光”搞出的那些个“纠结”,学习跟自己和解,跟世界和解

青音:“心联网科技”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

一位妈妈说,她有过跟孩子一起自杀的念头;一个男孩说,两年前他父亲突然过世,他至今没有走出来;一个女孩子极其慌张和不安地说,小时候她遭遇过邻居家男孩的性侵,以为长大了就都过去了,但今年刚过完春节,那个男孩突然加她微信,她当时一下子就崩溃了……

在“绵羊热线”APP公测期,看到这些痛苦而真实的倾诉,青音对搭建“睡前陪伴情感热线互助平台”的意义更加深信不疑。

3月1日,“绵羊热线”APP正式上线。在这个平台上,有懂得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播音主持人与心理咨询师驻守,晚间连线那些因个人情感、职场困惑、家庭生活等问题产生情绪困扰的人,听众可以选择倾听连线直播,或之后根据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回放。

这个平台,是青音创立心联网科技的初心所在。

认真告别 再次上路

2015年的冬至,青音用一段语音,向自己十六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生涯告别。不长的七分钟里,她几度哽咽暂停。

“我这个人在大事上没有糊涂过,小事都非常糊涂,”青音回忆,“好像从21岁开始,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极其清晰。”

青音从小就与广播有缘。还在母亲肚子中时,她就总是跟着母亲收听父亲送的半导体收音机。这个在当时非常贵重的“高档家电”,在青音出生后,也成了她哭闹时最管用的“魔法盒子”。为此,母亲曾跟青音打趣,说她是广播带大的孩子。

父母为了纪念彼此互为知音的下乡知青岁月,给她取名“青音”。这两个字日后成了中国广播界的一个声音符号,在众多听众的心目中代表着温暖、专业与理解。

从最开始的《星星夜谈》到后来的《神州夜航》《千里共良宵》,无数个夜晚,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话筒前陪伴广大听众说心理、学习爱。2012年号称世界末日的那天,青音制作了广播专题“假如生命真的只剩下一天,你拿来做什么呢?”对于自己出的这个题目,她脱口而出的答案是,“我会守在广播节目里陪伴大家,这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末日仪式……”

考虑到身体健康,青音后来将节目量压缩到每周一天,再往后,她主动申请调入新媒体部。新媒体工作为她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互联网新世界。2014年,她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微信号,坚持每天发布原创的“晚安心灵语音”,并录制心理脱口秀《听青音》在视频网站上播出。

新媒体与互联网领域挑战与诱惑并存,对于曾经的广播岁月,青音没有任何遗憾,“我做广播真是拼尽全力去做,那十六年我已经尽力了。”

作为两届“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主持人奖得主,青音成为中国广播界粉丝(青音的粉丝自称“音符”)最多的主持人之一。即便现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下仍时常会有“音符”留言感谢她当年的陪伴—“谢谢青音陪伴了我这么多年!”“习惯听青音姐的声音入睡……”青音偶尔也会给收到的手写信拍照,在朋友圈感慨:“在互联网不发达的那些年,每天我的办公室里都是几麻袋的听众来信。”

2015年初的一个冬夜,直播节目时,青音感觉心脏很不舒服,她甚至跟听众开玩笑说:“如果我突然没声音了,你们可以帮我打110。”节目结束时,她并未像往常一样说下周见,她知道,自己不会再回来了。凌晨时分,她给无比熟悉的播音话筒与播音室外高挂着的电子时钟拍了照片,发了条朋友圈,“纪念”。

倾听 满足人性刚需

青音敏感于生命中愁苦与无常的一面,她喜欢向人性与哲学的深处探寻。在她的书架上,除了《小王子》,鲜有纯文学类书籍,哲学与心理学占了绝大多数。

青音到央广做的第一个节目是《星星夜谈》,心理访谈的节目设置切中了她的兴趣,对心理学专家的访谈在此后加深了她与心理学的缘分。她先是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系统学习心理咨询,之后又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家庭治疗师中国和德国联合培训项目”专业心理训练,成为大陆惟一一位在主持人和心理咨询师两个专业领域跨界深耕的媒体人。

所以,她创业的关注点始终在于如何帮助有情绪困扰或心理问题的人,“在全国各地的电台节目中,夜间情感节目都是最火的,因为它弥补了国内心理咨询师还不够普及的现实,在深夜里满足了人们需要陪伴,需要被倾听的需要,这是人性的刚需。”

微信公众号下面带有论坛性质的“微社区”功能开放后,青音没怎么去运营过这个线上社群,与粉丝的直接互动也不多,但“青音微社区”曾连续15周位列腾讯名人微社区影响力排行榜周榜第一,韩寒、陆琪、张德芬的粉丝社区都落于其后。

不断有“音符”告诉青音,很喜欢她的节目内容,很治愈,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成为下一个“青音”,去帮助更多的人?

青音逐渐意识到,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能通过合适的方式聚合一批具有助人意愿的人,则可能改变很多事情。

一个粉丝曾经在青音微社区中不断拍照上传,扬言要自杀,青音告诉助理,秀自杀都是一个过程,不会立刻实施,保持关注,每隔一段时间及时通知她即可。一个小时后,助理告诉青音,社区中的其他粉丝自发组成了一个“音符帮帮团”,已经把那个粉丝劝下,现在她已经上街买菜去了。

至此,青音创业的方向渐渐明晰—搭建一个情感互助平台。“这是我创业的一个原动力。”青音说,“真正的创业项目是发挥人的力量,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能够把大家联系在一起。”

在“绵羊热线”APP之前,两个前期运营项目“青音魔法学院”与“U anchors主播自媒体孵化联盟”诞生于2015年,前者通过众筹、线下豪华游轮旅行开课、线上视频课程等方式,聚集心理专家资源,与青音一同为学员讲授如何学会爱;后者则意在聚集那些不愿落后于自媒体时代的主播,分创业主播、转型主播、粉丝主播三个方向,提供内容助理、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在电波的一端,青音倾听过无数渴望被理解与安抚的心灵,她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人关注自身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并为主播们提供播音与心理学知识培训,让他们除了有助人的意愿之外,也更加具有助人的能力。

2014年,青音发起“为你的心撑起伞—音符·爱计划” 关爱抑郁症公益联盟,并于中华救助基金会下设立“关爱抑郁症公益基金”。由于人们对情绪、心理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青音的个人魅力,“音符·爱计划”公益基金项目很快召集到了超过5000名志愿者,并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与悦跑圈合作,关爱抑郁症感恩公益跑,连续两年加入到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活动所得与心联网科技捐赠的资金被用于拍摄抑郁症公益心理课视频,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知识普及讲座,以及为贫困抑郁症患者发放物资等公益用途。

回顾过往,青音坦承,以前做公益的心“有点大”。比如2014年发起的“全国留守儿童心理帮扶计划”,原本计划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每人“领养”一到三个留守儿童,在三年的志愿者协议中,保证每周跟孩子们沟通,通过电话或者其他通讯方式与他们聊天、谈心。“现在看有点早。”青音不无遗憾地说,产品没有成型的时候,仅仅靠微信公众号最多能实现传播,聚合志愿者的效果并不理想。

青音自称之前几乎都在“踩坑”,通过尝试不同的公益活动形式,在试错中发现成本控制、运营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让如今的她对公益有了和以前不同的认识:首先应该自己站住脚,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公益是自己的选择,其他人没有义务来免费帮忙。

青音认为,创业的情怀很重要,但只有先保证产品能够影响更多人,团队成员的物质生活与价值感有保障,公司拥有持续造血的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到更多其他人。

更好的自己 更大的公益

2017年,“青音魔法学院”将更名為“更好的课堂”;在刚刚过去的2月,心联网科技联合粉丝代表、心理专家、联盟主播们,举办了一场名为“更好嘉年华”的年会;再加上不久前推出的《“更好的自己”全年养成计划》,心联网科技的愿景——“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愈发清晰。青音说,“本着‘让每个人成为更好自己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个应该是更大的公益。”

“绵羊热线”APP就是一个半公益性质的产品,如今的青音更加知道怎么去核算成本与考虑商业模式。在“绵羊热线”APP上有不同主题的直播间,听众可以免费进去倾听有情绪困扰的当事人与主持人对话,可以自愿打赏,如果发现需要进一步获得帮助,找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私密倾诉,平台可以提供服务,这就是一个初步盈利模式。

正式开始创业的这一年,青音“没有一天是完全放松和开心的,因为有很多责任要负,永远有新的问题和麻烦要去面对,而且作为创始人,常常是孤立无援的。”可能正因如此,在员工Shyann眼中,其实“非常热心”“特别在乎员工”的老板青音,会想要给自己加上一些更硬朗的元素。

青音说,“以前的青音是温柔甜美、知性可人的,春风化雨;现在会更犀利、雷厉风行一点。来我们公司看看,被我骂哭的很多。”但事实上她柔软的一面从未改变。因为公司产品开发方案有所调整,她曾经在自己的朋友圈替公司的三位APP开发工程师发送应聘信息,担保、推荐他们的人品与业务能力,“希望有更好的公司能热乎乎地接受他们。”

从之前的心理访谈节目,到后来的关爱抑郁症公益联盟、《听青音》心理脱口秀,以及如今的“绵羊热线”APP,青音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情—让人们放下多年来被父母、被师长、被周围环境和内化到自己心里的“别人的目光”搞出的那些个“纠结”,学习跟自己和解,进而跟这个世界和解,从爱自己开始,学会爱他人和爱这个世界。她说,“其实,这也就是心理学的全部意义了。”

猜你喜欢
主播公益
『人气』主播
公益
公益
公益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
公益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