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形象思维发展较早,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很大潜力。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好思维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和情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呆板、枯燥的教学很不感兴趣,也容易使他们的大脑产生疲劳。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美妙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挂图、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韵母(后鼻音)ang eng ing ong时,先准备好《彩虹》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动物,学生很快说出有“天空、太阳、虹”,再让学生说“虹”有几种颜色,引出“青、橙”等多种颜色,让学生整体感知几个后鼻音,激发学生的思维。接着利用电子拼音声控板示范读音,纠正学生的发音方法,初步感受后鼻音的发音部位,学生很快掌握了发音方法,然后出示教学课件通过图画强化发音。通过学生看、听、读,生动活泼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好这几个后鼻音。
二、动手参与操作,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动手亲自操作,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眼看、耳听、手摸、口讲)进行感官认识,积极的思考来获取知识。如教学写“田”字,部分小学生喜欢封口后再写里面,于是,我把每种笔画做成活动的,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并边操作边说顺序,下面的学生思维也被引导起来,个个动手操作,很快便记住了这个字的笔顺。
三、借助课文插图,培养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配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插图,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充分有效地使用它们,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具体形象思维,插图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了直观凭据,经常借助插图,进行思维训练,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富有生活的情趣,先让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边看边想图上画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学生说出图上的大意后,再引导学生细看每幅图,弄清图上还有谁,结合课文文学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再安排學生看这几幅图,结合图意,说一说,为什么小猴当上了万兽之王?这样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四、依靠语言环境,发展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一是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二是由出声思维过程到无声思维。学生的思维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思维的结果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它可以使新的知识更清晰、明确、有序。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充分看图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不仅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而且利于学生思维结果的获得,如《该怎么做》是一年级的看图编故事。先教给学生如何说的具体方法,如故事的开头小松不小心打碎花瓶,被爸爸打了一顿。让学生观察图想一想,如果你是爸爸应该怎么做,又如果你是孩子会怎么想?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就会有说不尽的故事。教师这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说并求异。最后,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被学生编了出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