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广昱叶贻刚熊丽纹
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
陶广昱1叶贻刚1熊丽纹2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时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929例接受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并发气胸情况,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气胸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术后CT扫描显示发生气胸患者113例,发生率1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变位置、大小及破肺距离均是影响气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当病灶位于下肺、病灶直径小和离胸壁远时,穿刺后出现气胸的可能性较高。
肺;穿刺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气胸;Logistic 回归分析
目前,CT引导下穿刺术是临床诊治胸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气胸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少量气胸一般不需要临床处理,当气胸量大且患者出现临床相关症状时需要及时处理,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为了更加明确胸部病变CT引导下穿刺术后并发气胸可能的危险因素,我们整理了本院近几年行胸部病变CT引导下穿刺术诊疗患者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CT引导下穿刺术操作提供依据。
1. 资料收集
整理本院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因胸部病变接受CT引导下穿刺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设计表格登记患者年龄、性别,记录病变位置、大小、穿刺时进针深度、破肺距离、穿刺次数、咳嗽、咳血等临床症状,穿刺前肺功能检查结果、穿刺后并发症及处理等情况。
2. 定义及标准
①进针深度:穿刺针进入皮下的深度(cm);②破肺距离:CT肺窗显示穿刺针进入肺内的长度(cm);③胸部的分区:以平第2、4前肋下缘的水平线将胸部分为上胸部、中胸部和下胸部。
3.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气胸相关因素进行逐步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1. 病例收集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929例因胸部疾病行CT引导下穿刺术(表1),其中男性623名(67.1%),女性306名(32.9%);年龄范围17~87岁,中位年龄61岁,平均年龄60.0±11.5岁。其中发生气胸患者113例,发生率12.2%。①病变分布:位于左肺394例,右肺489例,前纵隔36例,后纵隔9例,骨1例;②病变位置:上胸部493例,中胸部73例,下胸部363例;③病变大小:最大径范围为0.5~15.0cm,中位最大径为3.4cm,平均最大径为(3.9±2.2)cm;④进针深度:范围为0.5~12.5cm,深度中位数为3.5cm,平均深度为(4.0±2.1)cm;⑤破肺距离:范围为0~9.3cm,距离中位数为1.0cm,平均距离为(1.3±1.5)cm;⑥穿刺次数:穿刺次数为1次的患者为845人,2次者为80人,3次者为4人;⑦单/双侧穿刺:单侧穿刺人数为905人,双侧穿刺者为24人;⑧肺功能检查情况:fev1范围为26~140,中位数为92,平均值为90.3±18.6;残总范围为17~153,中位数为38.34,平均值为41.8±17.4;弥散范围为1~195,中位数为98,平均值为98.9±31.1;Mw范围为33~208.4,中位数为111,平均值为113.1±29.5。
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
表2 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术后并发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
2. 影响气胸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是否发生气胸为因变量(y=0或1),以所选择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即发生气胸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2)显示病变位置、大小及破肺距离是气胸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术在胸部病变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对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且应用CT作为引导手段,定位更加准确、阳性诊断率高;其次可以对一些诊断明确的病灶施行治疗,如脓肿或积液的引流术、恶性肿瘤消融术等。总之,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术在临床上已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我们知道,临床上任何一项操作都存在各种风险,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术当然也不例外,也会出现各种跟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文献报道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气胸[2]。
气胸是肺穿刺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范围跨度大,一般在20%左右[3],本组资料中发生率为12.2%,本组病例中含部分位于纵隔及胸膜的病变。气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穿刺过程中损伤肺及胸膜。本研究结果显示病变位置、大小及破肺距离均是影响气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位置会影响气胸的发生,位于下胸部的病变发生气胸的可能性相对大,这是因为呼吸运动是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会相对滑动,而穿刺针由于受胸壁肌肉的相对固定作用,随着呼吸运动对脏层胸膜会产生一种切割作用,这是导致胸膜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下胸部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度大于中上胸部,因而穿刺位于下胸部的病变时产生气胸的几率会大于中上胸部者。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破肺距离是影响气胸发生的另一个独立影响因素。Ohno等[4]研究发现病灶与胸膜的垂直距离和气胸发生呈显性相关性,认为随着病灶与胸膜距离的增加,穿刺针对肺的损伤愈多,同时,随着穿刺深度增加,损伤到较粗级别的支气管的概率越大,从而出现气胸的可能性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这个观点。此外,胸部病变的大小也是影响气胸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这可能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首先,病灶越大,命中的几率高,需要调整进针方向的情况少,整个操作时间短,这样对胸膜损伤的程度相对就低,因而气胸发生的几率低;其次,病灶越大,损伤到较粗级别的支气管的概率越小,也是气胸发生率相对低的可能原因。本研究的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5-6]。之前的部分研究还表明[7],穿刺次数也是影响气胸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该因素并未进入最终独立影响因素的模型方程,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组数据中,绝大多数病例(91.0%)都是只进行了1次穿刺。
总之,本研究从年龄、性别、进针深度、破肺距离、穿刺次数、病灶大小、分布及位置等多个因素入手,统计分析其与穿刺术后气胸发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病变位置、大小及破肺距离均是影响气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是目前国内同类研究所含样本量较大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对指导胸部病变CT引导下穿刺术操作和预测及处理术后气胸并发症的临床实践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
[ 1 ]倪颖梦, 时国朝, 万欢英, 等.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1, 10:162 -167.
[ 2 ]李成洲, 刘士远, 肖湘生, 等. 320例胸部病变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总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1, 7: 380-383.
[ 3 ]Hirasawa S, Hirasawa H, Taketomi-Takahashi A, et al. Air embolism detected during computed tomography fluoroscopically 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8, 31: 219-221.
[ 4 ]Ohno Y, Hatabu H, Takenaka D, et al. 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of small (≤ 20 mm)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AJR, 2003, 180: 1665-1669.
[ 5 ]钟 涛, 于红光, 王 勇, 等.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 1232-1236.
[ 6 ]Li H, Bioselle PM, Shepard JO,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afety of CT-guided percutaneous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of the lung: comparison of small and large pulmonary nodules. AJR, 1996, 167:105-109.
[ 7 ]杨肖华, 黄新宇, 汪国祥.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658-662.
The Factor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Pneumothorax after 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TAO Guang-yu1; YE Yi-gang1; XIONG Li-wen2
Purpos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multiple factors on the incidence of pneumothorax associated with 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Methods:The sign of pneumothorax after 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was recorde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ultivariate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Results:Of the 929 patients, 113 (12.2%) presented postoperative pneumothorax.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ze of lesion, depth of lesion and locat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pneumothorax after 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pneumothorax caused by CT-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are related to the size, depth, and location of lesions.
Lung;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CT; Pneumothorax;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445.3
A
1006-5741(2017)-01-0091-03
2016.05.28;修回时间:2016.11.23)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23:91-93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放射科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
通信地址:上海市淮海西路241号,上海市200030
叶贻刚 (电子邮箱:yeyg2005@sohu.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 815716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No. 81301218
Chin Comput Med Imag,2017,23:91-93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ddress: 241 West Huaihai Road, Shanghai 200030, P.R.C.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YE Yi-gang (E-mail : yeyg2005@sohu.com)
Foundation item: 1.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571629; 2.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3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