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羚(《晚霞报》报社 四川 成都 610000)
社会·经济·法律
坚持办报宗旨做目标受众喜爱的报纸
——《晚霞报》实现办报宗旨的路径探索
但羚(《晚霞报》报社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必须是能投射时代精神,反映当下现实的,她必然是定位准确、办报宗旨清晰且可具操作性的。一份成功的报纸,应是辨识度极高的,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风云变幻中,既能坚持自己灵魂的根本,又能顺应变化,紧跟时代进步的节拍,调整形态,不辱自己媒体的使命。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晚霞报》才成为了老人喜爱的老年报。
《晚霞报》 办报 老年群体 编辑
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必须是能投射时代精神,反映当下现实的,她必然是定位准确,办报宗旨清晰且可具操作性的。1985年,为应对初现端倪的老龄化趋势,刚成立不久的四川省老龄委决定办一份老年报。当年7月1日,第一期《晚霞报》正式出版。当时《晚霞报》的办报宗旨是:言老人之事,抒老人之情,排老人之忧,解老人之难,做老人知心朋友。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群的变化,晚霞报办报宗旨调整为:言老人之事,传老人之声,解老人之惑,排老人之忧。
通过16字办报宗旨,可以清晰地明了《晚霞报》的目标定位:城乡老年群体(涉老工作者也是报纸的目标受众,但他们只是为老服务的实施者,终极目标仍是老年人群);功能定位:言、传、解、排,即,通过内容传播,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为老人发声,做老人的精神家园;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为老人排忧解难。所以,要真正办好《晚霞报》这样一份老年报,就必须首先研究老年群体,特别是所处时代老年群体的特征风貌,然后将研究结果贯穿于报纸内容设计、编辑方针、形态呈现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办报宗旨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晚霞报》的订阅方式以单位订阅为主,阅读人群中以单位离退休人员为主,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应在初中以上,随着时间推移,新晋人群的文化程度将逐年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年龄划分为60周岁以上,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人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减缓,但这个群体中又分60-74岁年轻老人、75-89老年人,以及90岁以上长寿老人。相较于其他人群,老年群体对益寿健康更加关注,更渴望寻找到科学养老的正确路径,但与渴望程度成反比的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在下降,这使他们更易成为“骗老族”的盘中餐。科技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让不少老年人惶恐不适,既想靠近,又怕被淹没,无助无力,无可循形。他们渴望能够以老年人可接受的方式打开新知识的窗口,希望有力量的手牵引着他们迎接新时代的浪潮。
通过分析画像,《晚霞报》读者与其他媒体受众群体没有本质区别,但又有显著的不同。他们把老年报当作自己的报纸,共情度、忠诚度更高;他们精力有限,不可能大量阅读,所以对《晚霞报》的有效阅读率更高。充分认识这个群体的共性和特性,并结合报纸的功能定位,再将此转化为明确的规则,在办报过程中加以落实,才能真正坚持办报宗旨,办出老年群体喜爱的报纸。
本部分从内容设计、编辑方针、美编方针,以及新媒体建设几个方面分析,面对目标受众,《晚霞报》如何实现办报宗旨。
1. 以老人需求为出发点,设置版面及栏目。《晚霞报》自2010年起改为四开8版周四彩色印刷。目前,一版要闻,二版综合新闻,三版时政,四版益寿,五版医药,六版文史,七版服务,八版晚春苑(周三老年大学);周五文摘16个版,一版热点,二版社会,三版法治,四版环球,五版人物,六版体娱,七版健康视点,八版诊疗参考,九版心理健康,十版饮食营养,十一版游玩,十二版读书,十三版美文,十四版家庭,十五版百科,十六版往事。2011年,《晚霞报》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版,通过此次改版,基本确立了目前报纸运行的框架。近几年,《晚霞报》坚持在每年年末以读者调查表、抽样电话问答等形式,征求读者意见,对版面设置进行微调。目前的读书版、环球版的军事栏目,均是采纳读者意见调整实施的。而《晚霞报》的副刊版从办报之初延续至今,在许多报纸瘦身砍掉副刊的情形下,体现了《晚霞报》对传老人之声宗旨的坚守。在这块园地,有如李致、卢子贵等专业老作者不时奉上的佳作,更有一般老人抒发情怀回忆往昔的故事。30年来,《晚霞报》副刊真正成为了老年群体发声的平台。另外,《晚霞报》还有一批短小精干的读者互动小栏目,如“呼朋唤友”、“祝福快递”、“我心中的美文”、“有话要说”等等,篇幅不大,着墨不多,却是真正将读者内容变成了报纸价值的一部分,这也是《晚霞报》多年来在老年群体中无可取代的原因所在。
2. 版序排列有讲究。每份成熟的报纸,在版序排列上都有自己遵循的逻辑,《晚霞报》的版序排列逻辑,就是老年人群的阅读习惯:有效阅读率极高,几乎是逐文逐版逐字逐句阅读;精力有限,一份报纸会分几个时段读完;喜做剪报,乐于收藏。针对老年读者的这些阅读共性,《晚霞报》版序排列注意把握阅读节奏,适当板块集中,虚实间隔、信息服务与新闻板块间隔。如周末文摘的16个版就采用板块归类,前六个版为热点新闻,主要是接受性质的内容;中间四个版为健康板块,是老年读者最关注、最喜欢剪贴的板块;后面六个版互动性稍强,阅读时的情感代入程度更为明显。周五拿到16个版的报纸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兴趣,从容地分三次或多次读完全部内容。
3. 用专题报道提升常规报道的影响力。老年读者在认知能力方面有所下降,他们归纳总结提升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减弱。针对这一情况,报社近年来在常规报道之外,加强对专题报道的策划,力图借这一特殊的报道形式集束力量,向老年读者、涉老部门,乃至全社会传递、灌输正确的观念。每年初,编辑部要认真梳理上一年老年群体反映较集中的问题,涉老部门、国家层面等新的政策变化,形成全年专题报道计划,如2015年,报社共完成的多个专题报道:“居家养老服务动起来”系列报道——为提倡和号召社会各方切实行动起来,把“空巢”变“暖巢”,提供舆论鼓动和范本参考;“新春走基层在养老院过年”系列报道——读者不但看到了养老院对入住老人的入微体贴,还明显感知到传统养老观念在老年群体中的渐渐改变,等等。
4. 调大字号、行距、字距。一度,因强调报纸信息量,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版面,《晚霞报》的字号、字距、行距与一般报纸基本一致。但当越来越多的读者反映看报比较吃力的时候,报社认真分析读者意见,认为老年读者视力退化,导致他们读报吃力,从而影响了阅读的快感,调大字号势在必行。编辑可以通过精编细选来弥补调整后信息量的损失。基于此,报纸近年来连续调整两次字号、字距、行距,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5. 以年为周期,版面栏目设置相对稳定。报纸作为周期性出版物,其形态在一定时间内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晚霞报》针对目标受众的特殊性,在这方面做得更为仔细到位。每年初,每个版的编辑在开年第一个出版日,必须以新年寄语的方式,将各自版面在新的一年有无调整变化、为何变、如何变等详尽告知读者。之后,在一年的出版周期中,除特殊情况,无论栏目定位还是篇幅长短,无论栏目名称还是摆放位置都相对固定。比如,《民政之声》栏目基本都在七版左边栏,《社区人物》基本在二版右下边栏,等等。这种稳定性之于老年读者,就是一种安全感的传递,让他们觉得《晚霞报》就是他们的一个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只要手捧这份报纸,就能心安,就能从容地阅读。
《晚霞报》作为创刊三十余年的老年媒体,其媒体属性早已经过几代报人身体力行的传承,融入报社灵魂中。在晚霞报社,新晋员工的入职教育除新闻出版行业的规范化培训,敬老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哪个岗位,都要时刻谨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老人,每一个面向读者的窗口都要遵从老年人群的特性。编辑人员作为内容加工者,更不例外。《晚霞报》编辑方针明确要求,报社采编人员除严格执行新闻出版行业规定,还要尊重老人阅读习惯,从老年人群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心理共性等方面考量,进行编辑工作。首先,要做到小报大信息量,在精选稿件、精找角度、精挖深度、精编文字上下功夫,用角度和深度来弥补时效性方面的欠缺。其次,对文字编辑工作也做了明确要求:文字平实,尽量不用生僻字(如有用,要注明读音、意义);尽量避免使用长句,鼓励多用短句;不危言耸听,不搞标题党,一般情况下,标题最多采用二级标题;科普文章不使用晦涩高深术语,需将这类用语转化为老年人看得懂的文字;在校对方面,对差错率的控制要求较高。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报纸面对的是老年人群,编辑人员在处理稿件时,对细节的把握更需谨慎。如2015年2月6日《晚霞报》文摘刊发摘自中国网的关于台湾4日空难的新闻。原文中关于现场的描述过于血腥恐怖,虽然中国网也是国家媒体,其现场报道也是真实客观,其他媒体均有转载,更有为博取眼球,格外突出现场场面描述的。但《晚霞报》考虑到读者的因素,放弃了这种令人不适的表述,事实证明这种站在读者角度的取舍,读者是认可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顺应老年群体、满足他们心愿的同时,也要注意引领他们接受新的观念。如《晚霞报》连续几年利用清明专题,向老年群体灌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正确理念,宣传健康的生死观。几年过去了,明显感觉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生死问题上变得更豁达更从容。
任何媒体,无论纸媒,还是互联网新媒体,界面一定要友好。以传播学而言,界面即传播者与受众传递信息的平台。这个界面对互联网而言,就是页面,对报纸而言就是版面形态,也就是美术编辑运用视觉规律,通过设计手段将内容呈现出来的模样。所以,一张报纸给人的第一直观感觉怎样,往往取决于报纸的美编环节,而一份报纸的阅读快感,除内容本身外,和美编的设计也息息相关。《晚霞报》自2011年改为彩色印刷后,更加注重美编环节,加强对美编力量的投入和培训提升,逐渐形成了《晚霞报》独特的版面风格:简约、紧凑、美观,版面以四栏为基础,强调图文比例适中、适当留白、虚实对应,大小搭配。具体到每一个版面,针对不同的版面内容,每个版面都有各自的风格,形成了较强的辨识度。
在新媒体建设方面,《晚霞报》起步较晚,除政策层面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目标受众离互联网相对有距离,他们对纸媒的依赖远高于其他人群。但随着互联网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特别是随着新晋老人群体整体知识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对新媒体的向往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已远超之前的老人,在这种情势下,晚霞报社以微信公众号为主打内容的新媒体建设也随即开展起来。坚持办报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引领老人拥抱新媒体。
1. 引领入门。针对很多老人渴望用新媒体打开更多观察世界的窗口,但又惧怕新科技的心理,报社在报纸开辟如何使用微信专栏。
2. 专注内容。晚霞报微信公众号内容定位为健康养生,百科互动,旨在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以不同于报纸的呈现方式,做报纸传播的有力补充,并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如敬老月摄影比赛、岁末读者调查问卷回答、各种知识(新媒体、金融理财、健康)讲座,等等。
3. 与报纸互动,提升《晚霞报》品牌影响力。如健康、百科版一些具操作性、实践性的文章,在报纸刊发的同时,微信公众号上也同步推出相关视频、音频,让读者立体、生动地接收相关知识。下一步报社还将在新闻报道板块引入微视频链接,用新媒体来加强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留住读者,和读者一起开辟新时代传统媒体新的传播路径。
一份成功的报纸,必然是辨识度极高的,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风云变幻中,既能坚持自己灵魂的根本,又能顺应变化,紧跟时代进步的节拍,调整形态,不辱自己媒体的使命。希望《晚霞报》能成为这样一份报纸,坚守自己的办报宗旨,为老服务永远在路上。
[1]王正鹏.报纸突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2]宫承波.现代报刊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老龄政策调研优秀成果选编[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G215
A
1008-8784(2017)03-120-4
2017-4-3
但羚(1965—),四川仁寿人,晚霞报社社长,主任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
【责任编辑: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