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新媒体传播

2017-04-12 23:53桂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研究

桂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新媒体传播

桂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学术期刊作为传统文化媒体的一种,需要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相结合,应对大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的变化,加速其数字化进程,采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的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编辑,按不同的形式分类推送给潜在的读者。同时,构建新媒体互动平台,构建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创新编辑思路和模式。

移动互联网 新媒体 阅读习惯 传播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新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资讯和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与互联网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载体,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到各种形式的内容,并用全新的方式进行筛选和阅读,让各类信息的交流和运作模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数字化投资和建设的热潮,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

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以刊发文献及学术论文为主,传播学术信息、发表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新成果,推动各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学术期刊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邮寄稿件、手工誊写、批改到使用电子邮件和电脑办公软件进行收稿和审阅,再到现在普遍采用的全数字化采编系统进行编辑和处理,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发行模式也经历了由纸质化发行到纸质发行与期刊数据库同时发行的过程。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学术期刊更多的是固守传统的出刊发行模式,其数字化建设单一,仅限于编校过程的数字化和制作电子版本,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下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出刊模式,受新媒体的冲击愈加明显。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普及对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的使用和普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大部分受众,同时不断吸引着更多的潜在用户。新媒体不仅缩短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扩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地向“碎片化”阅读转化。所谓“碎片化”阅读,指利用零碎的时间,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设备对信息进行快速概览。“碎片化”阅读一方面是指时间的碎片化,即用户对信息进行不完整的、间断的阅读模式;另一方面指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即用户阅读的内容是短小的、片段式的,非结构化的,[1]如,用户收到一段文字或者视频,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时间,如上班的路上,等车的间隙,选取感兴趣的段落或视频片段,进行阅读或者观看,选择的自主权更大,时间更自由。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对学术期刊出版的挑战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载体,其作者和读者基本上由各学术领域的研究者、技术人员、学生和对某研究领域感兴趣的部分人员构成,承载着传播知识和文化,促进研究领域的交流、建设和发展的职责。但长期以来,学术期刊受传统出版方式的制约,出版周期长、传播方式单一,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刊出不及时,研究成果利用率低,有些甚至仅仅作为教师和科研技术人员评职称的工具,很大程度上是为作者服务,而不是有效地为读者服务,其作为促进社会科技文化进步的功能并未有效体现。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出刊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学术期刊要改变长期以来被束之高阁的状态,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分类用户群,主动推送,扩大影响,扩大研究成果被阅读的比例,提高成果的利用转化率。

根据调查研究,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科技专著或使用技术参考书并不都需要进行系统而全面地阅读[2],多数情况下是针对研究或工作需要有选择的部分阅读,从论文的某个章节、某些数据或某种研究方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整篇论著并不会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类似于“碎片化”阅读,所以学术论文、专著并不排斥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相反的,在学术论文的出版方式中,需要充分考虑读者这种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合理地对整篇的论文进行碎片化的重新编辑,整合出版的论文信息,使读者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快速定位浏览,选择性阅读。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手段,与学术期刊的传播需求有很多契合之处,两者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契合发展。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的学术期刊新媒体传播模式探讨

(一)搭建学术期刊新媒体推送平台,优化推送内容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变革。但当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变革,还仅仅处在最初级的模式,即将数字化版权授予国内几家大的数据库,供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虽然这种数字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作者查阅和使用,但其实这种被动等待作者来查阅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应用转化,也因为缺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导致学术期刊的关注度底,影响力提升困难。

学术期刊要从传统的出刊模式向真正的数字化出刊转化,就需要充分了解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搭建微信、微博、微课堂等微媒体平台,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选取、加工,编辑成适合新媒体特性的文本或新的形式进行推送,而不是像各大数据库那样,将纸质出刊内容简单翻版制作成电子版挂网查询。

1. 基于新媒体集视、听、说为一体的特点,学术期刊可将一些原来纸质期刊难以体现的实验过程进行动态展示,将一些纸质期刊中抽象的数据和研究方法,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展现给读者,推送给相关领域的科技爱好者,扩大学术期刊的受众面,增加文本与受众见面的机会;

2. 基于微媒体推送内容“碎片化”的特点,将传统学术期刊的一篇篇论文独立出来,择优选取稿件、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兴研究课题等,对其重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等中心内容进行提取、精炼和再加工,用简洁精准的文字概括并推送给读者,供作者概览,引起读者兴趣,同时提供文章的全文链接,供需要阅读全文的读者下载阅读。

3. 基于新媒体集资讯、通讯、社交为一体的特点,设置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板块,搭建编辑、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实时接收编读往来数据,分析和反馈,研判受众需求,提供编辑加工新思路,把握推送热点。

(二)稳固核心作者,培养潜在作者群,扩大影响力

新媒体给传统学术期刊的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学术期刊可以将传统严肃深奥的研究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加工后,以全新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让科研动态和研究成果及时被大众了解,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新媒体是一种强社交媒体,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可以期刊的主要特色和主要研究内容为核心,覆盖审稿专家、核心作者和相关读者组建,同时根据读者的研究水平按专家和研究人员、学生和暂不具有研究能力的相关领域爱好者进行分组。

1. 利用强社交功能,稳固与研究专家和核心作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承诺优先在微平台发表,弥补传统学术期刊出刊周期长的不足,让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获得转化和利用。

2. 利用推送内容形式多样的特点,定向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和表现形式,向学生和相关领域的爱好者推送热点话题和研究方向,培养他们对人文科学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一些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探究,提高读者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潜在作者群。

3. 利用评论和转发功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评论和转发,一条内容被转发的次数越多,说明影响力越大。同样的,学术期刊刊的观点或数据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越有价值。因此,学术期刊应有效利用用户和群组之间的转发功能,推送热点专题讨论,同行业人际之间交流分享,扩大受众和影响力。

(三)转变编辑角色,提高编辑素养

学术期刊出刊模式的转变,必然引起编辑角色的转化。从纸媒过渡到新媒体,学术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学术素养,全面了解学科的研究动态,还必须提升其信息素养,即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3]。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编辑能够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群,将传统的期刊和论著中的重要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提炼,编辑成适合新媒体发表的形式,进行推送。

新媒体时代给学术期刊的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应对新媒体的能力和编辑素养都亟待提升。因此,学报编辑部需要重视对编辑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编辑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定期参加相关权威机构、组织的对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同时,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除了加强学习以外,应以引导大众、传播学术研究成果、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创新编辑思路和方法。

由于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在现有的发展状况下,学术期刊的出版仍然需要立足传统优势,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创新和跨越。

[1]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

[2]段志兵.巧对碎片化阅读需求,优化科技图书设计[J].中国编辑,2012(5).

[3]王青.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

G23

A

1008-8784(2017)03-10-3

2017-2-25

本文系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高校学报多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H CY2016B14)和2016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路径及品牌构建”(项目编号:16B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桂静(1984—),女,硕士,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学报编辑。

【责任编辑:闫现磊】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