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

2017-04-12 23:10经月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经月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8)

专业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

经月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8)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面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和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开展辅导员专业化研究,对高职院校卓有成效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困境出发,对辅导员专业化概念进行解读,并提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高职院校 辅导员 专业化发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健康成长需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指导,以实现学校既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门性人才。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学生生活辅导、就业创业咨询指导等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同时亦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更是学生工作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专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既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职业教育呈现规模化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生活和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长期存在的辅导员队伍非专业化现象依然成为制约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瓶颈。辅导员忙于日常繁杂事务而缺乏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辅导员职业的专业性还存在众多争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正面临严峻考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成效。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指导能力不足

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宽泛的社会知识,知晓基本教育规律,具有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意识和能力,又要具有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专门化知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引进辅导员时,大多采用不限专业的公开招聘,招录入职的辅导员很多都是非教育类、非师范类、非思政类毕业生,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虽有较为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内容培训。现有岗前培训实为教师入职前的通适培训,培训未能分层、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辅导员的普遍认同,辅导员上岗后缺乏过硬的专业功底,在知识结构上明显失衡,工作时疲于应付日常事务,专业指导水平明显不足。

(二)工作职责不明确,岗位事务繁重

在“凡是学生的事就需要辅导员参与,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就要辅导员来承担”的错误观念引导下,由于辅导员专业化知识缺乏,工作职责不明确,许多事务性工作顺其自然落到辅导员身上,辅导员日常管理事务繁杂众多,远超出其自身职责范围。高职院校辅导员常常存在多头领导现象,学校团委、行政机关、学工部门都可能向辅导员下达各项工作任务,而二级院系的学生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党务行政工作等直接由辅导员承担,辅导员常常忙于应付、被动招架,“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一度成为辅导员工作状态的形象写照。而辅导员原本应承担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学生成熟成才的人生导师”等职责,则由于缺乏显性的成果标志和绩效衡量,往往被弱化、淡化,甚至忽视。

(三)职业倦怠感明显,发展前景模糊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最亲密接触的教师群体,相比于一般专任教师,其身份受多角色困扰,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既是学生的指导老师、知心朋友,也是学生日常活动的监管者,多种角色的冲突易使辅导员自身出现困惑与迷茫,也造成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不信任感。辅导员工作方式常常无固定时间、地点,学生有突发情况,辅导员须第一时间出现应对并解决,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负担责任重,精神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心压力俱大。而辅导员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人格引导、道德教化等,工作成效周期长、成果无形化、工作绩效难以量化,难以获得及时、积极的评价,自身付出与个人所得不相符直接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对本职工作认同感降低,萌发职业倦怠感,会不自觉的放松自身业务钻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迷惘。

(四)职业思想缺乏,队伍流动性较大

辅导员职业思想稳定与否直接关乎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成效。当前辅导员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前景迷茫导致辅导员职业思想不稳定,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辅导员本身亦不想在繁重、低水平重复的日常事务中荒废自己原有的专业研究方向,造成辅导员“身在曹营心在汉”、“人未离岗心已离岗,出工而不出力”的现象。虽然高职院校每年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广泛引进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但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实践和繁琐事务处理的工作环境,部分辅导员将所在岗位看作过渡性职业,当作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中转站,在上岗两到三年后即申请转岗、考博深造、考公务员或辞职转行等。辅导员在岗任职时间不长,人员流动频繁,直接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长期稳定。

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涵释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教师范畴中的思政教师系列,而非纯粹的行政人员,辅导员同专任教师一样,必需迎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对于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可从职业群体和职业个体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就职业群体而言的专业化

针对辅导员群体来说,专业化着重强调辅导员群体外在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学校适当设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壁垒和标准,严格选拔符合一定条件和要求的新进人员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学校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培养和管理,完善与辅导员岗位相适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对辅导员开展专业训练,使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职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队伍,并促进队伍逐渐符合专业标准,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专门职业,使岗位从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而推动辅导员职业成为一个稳定的社会职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就职业个体而言的专业化

就辅导员个体来说,专业化则表现为在岗辅导员在入职前及从业过程中,不断加强职业训练和自身学习,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实践工作中,实现专业自主,展现职业道德,通过培训、学习、实践及研究反思,全面有效履行岗位职责。这全过程的实现,既要求辅导员按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来审视自身所属职业,不断完善自我,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也要求辅导员个体作为一名从业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胜任力,逐步完成个体由一般从业人员向专业人员转换,并在此过程中,将专业技能发挥得日趋成熟,使辅导员职业真正成为一种终生性的专业。

辅导员群体专业化和个体专业化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群体的专业化策略,又要重视个体的专业化指导,既要重视个体专业知识的积累、凝练、传播,又要形成长效机制,指导辅导员个体自愿、主动的适应专业化的发展目标,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辅导员已从一个纯粹的工作岗位逐渐转变为一种专门性的社会职业。辅导员专业素质与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成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完善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可从三方面入手:1.根据素质优先原则,在选聘辅导员时,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测评,更需要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道德素质。高职院校在招录过程中,增设道德考察、心理测试、模拟实践考核等环节,仔细观察应聘者的言行举动以及所展示出来的个性、品格,从而判断和选拔出更加符合辅导员岗位要求的人员。2.在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中坚持队伍结构的多重性,在专业结构优化方面,学校适当选聘有专业特长和特殊技能的专门人才充实现有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结构,并按照应聘人员的学科背景和专业能力优势,合理安排匹配的岗位,最大程度实现人尽其才,形成合理的辅导员队伍结构和个人成长渠道。在年龄结构优化方面,年轻的求职者在时间和精力上更有利于融入学生群体,但年长人员在人生阅历、工作经验、问题处理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学校应合理配置辅导员的年龄结构,形成年龄梯队。3.拓宽辅导员来源渠道,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招聘不仅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更要放宽至社会大环境中,从社会上招录更多热心教育事业,又有较为丰富的专门工作社会经验的优秀人员从事辅导员工作,亦可从校内挑选思想觉悟高,学生工作较为突出的青年专任教师和党政管理人员补充到辅导员队伍。

(二)确定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地位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就需要缩小辅导员职业框架范围,去除辅导员多余的兼职角色,明确全职身份,而非目前各高职院校要求的辅导员需学习所有工作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低水平的个体综合化。结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辅导员工作涉及的范围、内容及任务,现阶段辅导员角色定位有四层内涵: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者;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导者;4.学生相关工作的研究者。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应注重辅导员基本角色和专业角色间关系的平衡,明确辅导员身份和职责,尊重辅导员工作,重视辅导员的作用,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激励机制

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人格引导,辅导员的劳动成效需要通过学生的成长发展来实现,而人的思想素质能力的提升在短期内不具有显现性,更难以用量化指标进行考核衡量。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周期长、成果非显性、绩效难量化的特点,学校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应坚持公平、公开、导向性、实效性的原则,将考核评价与考察监督紧密结合起来,考评结果与奖惩激励有效统一。在考评方式上,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兼顾辅导员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动态的评价辅导员工作成效。允许并鼓励辅导员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形成各自的风格与特色,及时予以肯定嘉奖。在考评主体方面,坚持以学生评价为主,兼顾领导评价与同行评价,力求真实有效的获取辅导员工作的学生满意度及其反馈信息。建立合理的辅导员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访学进修,学术交流考察等方面为辅导员单独设立指标。根据辅导员岗位工作时间长、任务内容繁重的特殊性,可设立特殊岗位津贴、辅导员专项基金等发挥调节和补充功能,鼓励多劳多得,确保在岗辅导员愿意长期从事该职业。

(四)搭建系统科学的继续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要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搭建融专业培养、在职培训、实践研修、科研提升四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平台,分层次、多渠道的为在职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项目,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和职业胜任力。1.培训进修平台。辅导员培训工作应将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研究性培训有机结合,培训项目、内容有效贴合辅导员岗位职责与业务实际,注重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普遍提升和优秀辅导员业务骨干重点培养相结合。2.实践交流平台。学校定期组织专题论坛、学术报告、个案研讨等内容丰富的内部交流活动,加强同事间的学习与沟通。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顶岗锻炼、参观考察、学术会议等对外活动,为辅导员提供更多专业提升、同行交流、开拓视野的机会。3.学历提升平台。学校完善教师学历学位进修政策,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业务素质拔尖的优秀辅导员进行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进修,提升辅导员职业理论水平,优化辅导员队伍梯队结构。4.科研能力提升平台。学校设立校级思政教育系列专项科研项目,鼓励辅导员积极申报,开展理论研究,探索和解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肖兆飞】

[1]赵雅卫.对高职学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8-39

[2]汪园超,霍彧,吴成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52-55.

[3]孙爱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议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6),157-162

[4]王军.基于职业要素分析构建高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培养方案[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12,54-55

[5]王雪琴,王道峰.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16-117

G64

A

1008-8784(2017)02-69-4

2016-11-9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协调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038)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SJM15007) 的研究成果。

经月美(1983—),女,江苏南京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