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职教中心 康玺琳
让人心动不已的职业教育
靖边职教中心 康玺琳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构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打通一些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竭力消除一些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让职业教育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百姓受益的助推器。
(一)技能人才的匮乏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目标。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的现状,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瓶颈。
据了解,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60%,中级工35%,高级工仅为5%。而德国高级工的比例为35%-40%。从学历上看,德国等先进工业国家很多本科毕业是一线工人,而我国本科毕业的一线工人数量很少。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对一线初级工人的需求量非常大,“用工荒”现象时常发生,我们的招生就业部门经常接到沿海企业急切想与职业学校合作的招工电话,我们切身体会到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
(二)现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40年,很多人通过高考进入了高校,成为我国的发展建设的社会精英。但现在我们的高考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我国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不能就业,家长花费了大半辈子的精力和财力供孩子读大学,最终又不得不面对孩子无法就业、无力创业甚至无心守业的残酷现实。并不是社会提供不了就业岗位,只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社会劳动和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社会需要1名管理者,9名工人,而我们却培养了9名管理者,1名工人。“白领”与“蓝领”的比例严重失衡,所以现在的现实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不了业,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格的所需人才。
(三)缺乏高技能操作人才,即使有再好的设计、图纸,也难以转化为产品。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经验说明,支撑制造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经过技能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十三五”期间,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应将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操作人才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和培养重任。这两年在技术技能工人培养上,提出培养“大国工匠”的策略,在各大媒体上不断给我们分享了“大国工匠”的出彩人生。为实施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对接,今后的高考应执行好两种模式: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另一种是现行的普通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而且逐步严格比例划定,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现状。
(四)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让人忧心忡忡。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到现在高考录取率超过88%,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既是一种普及,更像是一种产业:各个高校只顾着招人、收钱、流水线生产,什么热门就开什么专业,什么赚钱就开什么课程。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出的学生,能有多大出息,还能成为“学术型”人才?还指望他们作出多大的研究成果?甚至部分家长还觉得,当年送进大学校门的是智商和情商较高的孩子,出了大学校门后却变为“低智商、零情商”“不服水土”的无用之才,体质、知识、智慧、品德等方面不升反降。
教育厚此薄彼,只看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遵崇了商业化模式,而非教育规律,体制严重误导了高校,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是家长,是社会,更是国家。
(五)职业教育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来说,一提起它真的让人怦然心动,激动不已,一旦踏进这个领域,你会觉得在这片田地里真的可以大有作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那些为社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精英们,大都是技术技能超人。从瓦特到爱迪生,从蔡伦到毕昇再到袁隆平,无一不因身怀绝技而又善于创新才成就伟大发明的。但职业教育又让人焦虑无奈:办学规模萎缩;吸引力不强,招生困难;难就业和就业层次太低,环境较差;生存困难,发展艰难;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职业教育的现状让人非常尴尬。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被夸大被神话,职业教育被轻视冷落的现状,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制约了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所以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到社会的自我选择,已经在改变和扭转这种不正常的教育体制和结构,职普教育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从清末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掀起的“实业救国”思潮,到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再到新中国建成后的“劳动最光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当今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中国品牌”“大国工匠”精神等无不体现着职业教育与国家兴衰的丝缕关系。
中国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世界奢侈品消费最大的国家,中国人喜欢德国的汽车,喜欢法国的香水,喜欢日本的电子产品,喜欢瑞士的手表,为什么不喜欢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去实现“中国制造”?
中国人口最多,高技能人才却奇缺,为什么近代以来世界上1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的?中国一些有钱人和少数官员把在老百姓那里赚到的钱毫不吝惜地消费在他国生产的奢侈品和制造的精美高档消费品上,让外汇受损,让财富流失,为什么要偏离价值取向呢?中国的职业院校学生和未来从事技术技能事业的对象,是经过普通高中、普通高等院校、行政事业单位若干次筛选后的落选者,他们的选择与追求是非常无奈的,可我们在给一代代接班人设计理想和未来的时候,却将绝大多数智商较高的学生送进了大学校门,后来部分变为“废品”,而从事技术技能工作者只能靠当初的“学困生”,最终编织了一个严重的资源浪费、人才颓废、变“废”为利、恶性蔓延的现实和周期漫长的循环链条。试想让基础教育段的部分高材生选择职业教育,从事技能劳动生产,中国的现实和人们的价值取向仍然是如此的“非同一般”吗?职教和普教只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不应该是以分数和学业成绩来划分的教育,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政策以及考试招生制度将绝大多数学生引向了高考的“独木桥”,推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造就了成人、成才、就业、创业中“水土不服”的“白面书生”。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并不是所有教育都能兴国。所以,怎样才能改变现行的教育结构严重失衡和不协调的现状呢?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的主题是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这让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中国的高速路最高限速是每小时120公里,但为什么德国的高速就不限速呢?这则新闻是这样解释的:一是德国的高速公路好;二是德国人开车有素质,守交通规则;三是德国人开车形成了一种默契,前车从后视镜看到后车速度比自己快,都会主动让出道,让后车行驶过去;还有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德国人对自己开的国产车非常自信,德系车性能优越,安全性高。这种自信来源于德国人对本国制造业的自信,而这种享誉世界的优质制造业就是以强有力的职业教育作为后盾。中国在发展当代制造业的道路上,在不断借鉴德国经验,那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都做了重要批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个经济强国必须是一个制造强国。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做的《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而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绝对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高速、优质发展。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空间的平台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大展身手,成就出彩人生。
同时,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职业教育是惠及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教育;是积德行善的教育;是实实在在培养有素质、有技能劳动者的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是“找饭碗”和“造饭碗”的教育;是发家致富、成就大业的教育;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负起责任的教育;是讲求良知、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是不误人、不误业、不误家、不误国的教育;是将弱势群体中的“弱者”扶上马背的教育;是促进就业和创业、崇尚技术和能力的教育;是与就业、经济、市场、改革、发展等联系最紧密的教育;是具体、真实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
所以,我们职教人必须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来审视自己肩膀上所扛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可能是一个落后的群体,一个边缘化的群体,但也必须要成为一个敢于担当、勇于做时代弄潮儿的团队。为民服务,为国担忧,是我们一生都要牢牢守住的底线。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几年,职业教育在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质量提升”,“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并将职业教育提到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政治高度。李克强总理则强调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陕西作为一个教育大省,率先落实国家有关政策,2016年“三校生”单招考试本科层次招收1626人,2017年扩大到2030人,2018年本科招生计划继续保持2030人,这让职校学生在上大专、上本科、上研究生的光明大道上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
陕西省大刀阔斧地落实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榆林市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中也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升学和就业为导向”。所有这些指导性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让各地中职教育在这场改革浪潮中牢牢把住国家政策的脉搏,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浪尖,大胆创新,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一定范围内结束了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打破了限制中职教育向上升华的“天花板”,为就读职校的孩子创设了六种渠道进入高等院校就读和深造,也为孩子更好的就业创业铺就了光明大道,使职教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并再次怦然心动。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们“职教人”将继续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为更多孩子学到更好更精的技术,为下一代顺利地就业创业和创新创造,为受教育者播下一颗永恒的责任种子,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