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构建高中生物教学新课堂

2017-04-12 17:59:53丁亚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探究细胞实验

丁亚军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226500)

“让学”是指教师让出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潜能的机会,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让学习行为真正发生.“让学”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让”,即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启发、诱导下,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唤醒主动发展意识,释放内在学习潜能,体会学习的乐趣.而学则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将关注点集中在了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是否得到发挥上,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主动构建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优化学习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坚持问题引学,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合作交流,激发每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开展实验活动,为学生创设巩固旧知,吸纳新知的条件,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状况,实现优质高效教学.

一、情境优化,诱发探究

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是“让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为切入点,寻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思想方法和规律.这就需要教师捕捉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结合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素材诱发探究欲,将探究思考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徜徉在自主构建知识的行为过程中,亲自体验学习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从中掌握学习方法.

如在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分子结构特点,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楼梯,引导学生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样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具体形象的概念,从而理解抽象的结构模型.那么如何构建起形似楼梯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呢?这就需要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脱氧核苷酸结构(DNA的单位)进行回顾,并在回顾的过程中,能独自链接脱氧核苷酸模型的各个部分,并准确说出每一个部分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拼接DNA长链,让学生亲身经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拼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拼接几条链?每条链的方向?内外侧如何拼接?等问题,学生独立探究,最终,拼接出DNA的立体模型.有效生活背景的切入,教师让出时间与空间,学生亲历探究,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问题引学,质疑启思

“让学”与教师的引领不可分割,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纽带,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在学习中重新发现诸多新的问题,而这些新问题又会成为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可在新旧知识关联点、学习重难点、理论与实际结合点等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思维碰撞,诱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在教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区分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师演示向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的实验诱发学生探究兴趣,并提出:“哪些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哪些分子不能通过?如何解释葡萄糖不能通过没有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却能大量吸收葡萄糖?观察物质跨膜运输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探寻答案.部分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借助表格的形式针对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等运输形式进行特点的归纳,在归纳中,还将各种类型的案例罗列进去,构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对应.有效问题的设置,学生自由发挥,不仅掌握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习得了学习方法.

三、合作交流,真正参与

“让学”力求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心理和智能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围绕探究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彼此思想碰撞中获得锻炼与提升.

如,在 “细胞的分化”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的意义,教师设置如下问题:“思考一下,假如没有细胞分化,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不同的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为什么会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为何动物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探究中,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能够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增强了学生自由选择性,这就使得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彼此讨论和交流中形成最终的结论:如果没有细胞的分化,就不会有生物个体的发育,不会形成多样化的细胞群,也就不会产生稳定的变异;尽管各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所执行的情况不同,如在某些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有的是打开的,有的是关闭的,因此细胞出现了在形态、结构以及功能上的不同.在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的参与中,学生亲自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获取知识,有效地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组织实验,吐故纳新

任何知识的学习只有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素养,才能称之为有效的学习,而生物实验的组织恰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知识迁移、内化的条件,给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实验参与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生物知识的原理和规律,达到巩固课堂知识,吐故纳新的学习效果.

如,在“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实验组织中,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教师将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实验流程进行操作,操作的形式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技术,学生在教师讲述操作要点后进行独立制作,装片制作成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能对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四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辨别,验证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验观察是否相统一.由于学生在装片制作、显微镜操作以及对有丝分裂过程知识掌握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出现观察错误、发现新情况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更多有关有丝分裂的知识,从而丰富了已有的知识体系.在教师创设的让学条件下,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实验操作,通过亲自观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实现了抽象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让学”既是智慧也是艺术,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有效渗透“让学”思想,能改变学生“被学”、“被思”、“被动”的学习状况,从而实现优质高效教学.

[1]韩益钧.高中生物课堂“让学”策略例析[J/OL].华夏教师,2017(11):38-39[2018-01-12].https://doi.org/10.16704/j.cnki.hxjs.2017(11):025.

[2]石美银.少教多学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16):91.

猜你喜欢
探究细胞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DANDY CELLS潮细胞
睿士(2021年5期)2021-05-20 19:13:08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潮细胞
睿士(2020年5期)2020-05-21 09:56:35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做个怪怪长实验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睿士(2019年9期)2019-09-10 21:54:27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