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波,贾根来,丁 兵,张 鹏,陈长兵,肖红波
(1.江苏省如皋广慈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探究
何海波1,贾根来2,丁 兵2,张 鹏2,陈长兵2,肖红波2
(1.江苏省如皋广慈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目的:探讨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如皋广慈医院收治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2例患者均采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3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没有患者死亡。其血肿的清除率为100%,其病情的复发率为0。这32例患者手术的用时为49~92min,平均用时为(71.3±11.2)min。其住院的时间为12~21 d,平均时间为(16.5±3.3)d。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有1例患者发生癫痫,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结论: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清除患者颅内的血肿,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该病发生的部位通常位于患者的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积血量可达100~300ml。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1]。临床研究表明,该病在50岁以上的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呕吐、记忆力下降、定向障碍、偏瘫、失语以及局灶性癫痫等。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该病[3]。为了进一步探讨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笔者对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如皋广慈医院收治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32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得到确诊。在这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龄为51~77岁,平均年龄为(51.5±3.6)岁。发病部位:有右侧颅脑发生硬膜下血肿的患者15例,有左侧颅脑发生硬膜下血肿的患者12例,有双侧颅脑发生硬膜下血肿的患者5例。血肿密度:有高密度血肿患者5例,中密度血肿患者16例,低密度血肿患者11例。发病原因:有因摔倒而发病的患者11例,有因头颈部过度活动而发病的患者13例,有发病原因不明的患者8例。
对这32例患者均采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对其进行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在其顶结节处(位于顶骨颞线的中央、耳尖上方约5厘米、顶骨外面的最突出处)做一个小切口,并进行钻孔,要确保钻孔的部位位于其血肿腔的最高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将骨孔向外侧或内侧扩大。将患者的硬脑膜切开(要使开口的面积超过引流管横断面的两倍),在此过程中要及时为其止血。切开患者血肿的外侧壁和包膜,将其硬膜下的部分血肿缓慢地释放出来,以降低其颅内压。之后缓慢地扩大患者血肿包膜的切口。若患者存在多囊性血肿的情况,则要将其多囊性血肿打通。在靠近患者血肿腔外的1/3处放置两根脑室引流管(其中一根只在头端有侧孔,另一根则有多个侧孔),将引流管置入其血肿包膜中(位于血肿腔的枕部)。在置管的过程中若遇到阻碍,可以一边旋转导管一边进行插管,也可以稍微改变置管的方向。用引流管缓慢地将患者硬膜下的积血抽吸出来,之后用生理盐水对其血肿腔进行反复的冲洗。待患者血肿腔内液体的颜色转为清亮后,将只在头端有侧孔的引流管拔除,保留有多个侧孔的引流管(作为术后的引流管)。将生理盐水注入的患者的血肿腔中,排出里面的空气(以防其术后发生颅内积气)。然后逐一缝合患者的切口,并在其钻孔的部位用明胶海绵进行填塞。需要注意的是,在缝合切口的过程中不要让血液返流至患者的血肿腔中。从患者切口的内侧引出引流管,或在其切口的内侧做一个小切口将引流管引出,然后将引流管固定好。将无菌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后持续对患者进行闭式引流。在此期间要将引流袋放置在比患者侧脑室额角高出5~8cm的地方。若患者为双侧颅脑硬膜下血肿,且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则先对其一侧颅脑进行上述手术操作,然后再按照相同的方法对其另一侧颅脑进行手术。
观察并记录这32例患者手术的用时、血肿的清除率、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这32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其病情的复发情况。
这3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没有患者死亡。其血肿的清除率为100%,其病情的复发率为0。这32例患者手术的用时为49~92min,平均用时为(71.3±11.2)min。其住院的时间为12~21 d,平均时间为(16.5±3.3)d。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有1例患者发生癫痫,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2/3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现阶段,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但多数学者均认为,该病的病因主要是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脑部萎缩的情况,从而使其脑组织的活动量增加,导致其颅内的桥静脉破裂、出血,血液沉积在其硬脑膜下腔,使其硬脑膜内层出现炎性反应并慢慢形成包膜[4]。该病患者通常不存在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因此其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该病患者会逐渐出现食欲下降、头晕、头痛、言语不清、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5]。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其中首选的手术方式就是颅骨钻孔引流术。这种手术方式不仅操作简便、耗时短,而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大的创伤,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较小,有助于其术后尽早恢复。这种手术方式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以及合并多种其他疾病、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6]。过去,临床上常采用血肿中央钻孔冲洗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但这种手术方式难以将患者血肿腔中低位、黏稠的积血冲洗干净,因此术后其病情容易复发。另外,这种手术方式在留置引流管时,引流管和脑表面、血肿内包膜基本上是垂直的。在这种情况下,引流管很容易刺入脑组织中,也容易将血肿包膜刺破,从而引发脑功能障碍或脑出血[7]。而本研究中采用的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主要是在患者的血肿高位处进行钻孔,并在其血肿的1/3处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这样可以有效地清除其血肿腔内的淤血,且不会对其脑组织造成损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8]。
虽然采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较高,但患者在术后仍可能并发张力性气颅、继发性颅内血肿、脑脊液漏、癫痫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其身体的恢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有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癫痫。笔者认为,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可能是放置引流管时损伤其蛛网膜,或对其血肿腔进行冲洗时水压过高而冲破其蛛网膜。患者术后并发癫痫的原因可能是其大脑皮层受到血肿包膜的刺激所致。李伟等[9]对2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采用血肿中央钻孔冲洗引流手术和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1%,血肿中央钻孔引流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6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更高。笔者认为,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避免患者术后发生颅内积气,应尽量在其顶结节处进行钻孔。2)术中应选用温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血肿腔进行冲洗,且要合理控制冲洗的力度。3)在缝合患者的切口之前一定要在其血肿腔内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排净其血肿腔内的空气,以免其术后发生颅内积气。4)术中要将患者的多囊性血肿打通。
综上所述,用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清除患者颅内的血肿,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1]袁盾,赵杰,刘劲芳,等.4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5):517-520.
[2]徐伟光,殷利明,钟德泉,等.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4974,4975.
[3]李寰,程佳,智冬梅,等.116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0):942-943.
[4]苏少波,张建宁.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2):145-148.
[5]汪朝阳,郑佳坤,林小聪,等.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35-38.
[6]高辉,马哈提,刘瑞刚,等.单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13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7):155-156.
[7]张继东,王相阁.锥颅单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37.
[8]周劲.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J].医学综述,2012,18(17):2899-2901.
[9]李伟,陈云.探讨不同单孔颅骨钻孔引流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5,28(1):308-309.
R743
B
2095-7629-(2017)12-0034-02
何海波,男,1963年6月出生,汉族,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