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04-12 17:43黄祖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弥漫性红霉素支气管炎

黄祖旺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1500)

浅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黄祖旺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1500)

支气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新型的支气管疾病。由于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研究较少,治疗的手段不足,因此易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本文结合近几年临床上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成果和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就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致病机理、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是一种新型的、特发的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1-2]。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考虑可能与感染、遗传、吸入有害气体等因素有关。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浓痰、气促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衰竭。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支气管疾病或肺部疾病患者类似,因此给临床上诊断该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4]。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的基本概况

关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报道最早出现在日本,后相继在美国、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该病的报道。我国学者袁景、叶涛等[5]人于2013年在文献中报到了一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该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但在日本和韩国的发病率较高,在其他国家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有所升高。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患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慢性副鼻窦炎史,有20%的患者有慢性副鼻窦炎家族史[6-7]。有数据显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气肿)的几率高达90%以上,能够确诊的患者不足10%。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学分析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肺表面弥漫分布着多个细小的灰白色结节,触之有颗粒状的凹凸感。在该病患者肺部的切面可以看见较多的结节,这些结节以广泛细支气管为中心分布。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学特点:1)仅在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存在炎症反应,其他的肺组织可以完全正常。2)存在细支气管全壁炎,但基本不累及肺泡。3)细支气管狭窄、阻塞,在肺泡间隔和间质内可见泡沫样细胞。4)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管壁增厚,且存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的现象。对于典型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通常对其进行X线检查或CT检查即可确诊,不需要进行肺组织活检。但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影像学改变不明显的患者,需对其进行肺组织活检。

3 诱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因素

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阐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但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不断的研究发现,导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生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8]:其一,感染是诱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因素。前文提到,慢性副鼻窦炎患者(或有慢性副鼻窦炎史的患者)发生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几率高达80%以上,而慢性副鼻窦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鼻腔感染、牙源性感染等情况。由此可见,感染是诱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二,家族遗传因素。有学者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家族病史进行统计发现,约有60%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存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家族病史[9]。这表明遗传因素是诱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三,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吸入有害气体等因素也会导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 生活在二氧化硫污染区的居民其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几率要比生活在无污染区的居民高一倍以上[10]。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普通支气管炎或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这给该病的诊断增加了难度。近年来,国内学者经不断的临床实践已在该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1-12]。李雪梅、胡荣胜等[13]认为,若患者存在持续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其患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慢性副鼻窦炎病史,且经胸部X线检查显示其双肺有弥漫性分布的颗粒结状阴影,则可初步诊断其患有弥漫性支气管炎。若此患者同时伴有胸部断续性湿啰音,且对其进行血清冷凝集实验的结果显示效价≥1∶64,则可确诊其患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郝风华、张建红等[14]对确诊患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分析认为,对该病患者单独进行X线检查或CT检查并不能确诊其病情,在必要时应对其进行开胸检查或经胸腔镜对其进行肺组织活检,否则很容易将其病情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此外,他们还认为,若患者存在以下症状,则其患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几率会明显增加:鼻旁的窦壁黏膜增厚及患有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此外,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痰液检查时若发现其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或绿脓杆菌,则可作为诊断其患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辅助标准[15-16]。

5 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

红霉素是临床上最早用于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其疗效已得到了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17]。 向星晓等[18]在使用红霉素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现,用红霉素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若超过6个月,其病情的治愈率就会大大提升。若患者的病情复发,再次使用红霉素对其进行治疗仍有很好的效果。另外,红霉素的毒副作用较小,用药的安全性较高。但目前临床上还未完全阐明用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机理,考虑可能与红霉素具有抗炎作用和调节免疫作用等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红霉素可抑制气道上皮分泌IL-8,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LT-B4和弹性硬蛋白酶,减少中性粒细胞在气道黏膜表面的聚集,抑制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成熟和分化,从而起到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和气道分泌黏液的作用[19]。另外,红霉素还具有抑制绿脓杆菌生物被膜和细菌毒性代谢产物产生的作用。除红霉素外,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均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0]。另外,有研究指出,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曹秀琨等[21]研究发现,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其不良反应较少。但目前临床上关于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机理还未阐释清楚,考虑可能与此类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抗感染作用有关。另外,有研究表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普遍存在绿脓杆菌感染的情况。而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绿脓杆菌的作用。因此,临床上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一般情况下,若患者坚持服药达6个月以上,其病情基本好转,则可考虑停药。若患者存在严重的肺功能障碍,则应长期服药,以免其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危及生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若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抗药性,从而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孙爱军、顾碧君等[22]使用柴前梅连散加减方(柴胡12 g、全瓜蒌12 g、前胡12 g、薤白12 g、薏苡仁30 g、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12 g、蒲公英30 g、重楼12 g、天花粉12 g、紫苏梗12 g、浙贝母12 g、桔梗9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服1剂,早晚分服,连续治疗3个月)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临床上根据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具有止咳化痰、抗菌、调节免疫力、活血化淤等功效的中药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可取的较为理想的效果。杨克敏、潘宝峰等[23]在总结张天嵩主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经验时指出,张主任认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机主要为新感引动伏邪,故应采用清透伏邪的原则对急性期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应以扶正袪邪为原则对其进行治疗。

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预后

过去,临床上普遍认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慢性支气管疾病。相关的资料显示[24],临床上在未使用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时,该病患者5年的生存率仅为40%。若患者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其5年的生存率仅为8%。近年来,随着红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该病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其5年的生存率已达到94%以上,其死亡率也明显降低。郝珍、冯长顺等[25]指出,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及早进行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7 讨论

综上所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国内外关于该病的研究报道较少,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方法还有待完善。因此,临床医生应不断学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该病的了解程度,从而为诊断和治疗该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1]郎圆圆,黄小宁,邓军,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征象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36-39,48.

[2]黄庭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原因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6):918-919.

[3]刘炳波,王辉,郭爱新,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J].中外健康文摘,2014(16):134.

[4]刘璠,朱然,康健,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征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3):357-361.

[5]袁景,叶涛.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病例教学查房[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532-1533,1535.

[6]刘璠,朱然,刘亭威,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误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8):45-47.

[7]蒋亚林,荣令.有家族倾向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并文献复习[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0):796-798.

[8]周滢,李时悦,罗群,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0例临床诊疗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6):631-633.

[9]宋新平,江伟.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治相关性研究(附23例报告)[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20.

[10]刘丹丹,邵长周,何礼贤,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8例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1):18-20.

[11]唐志坚.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诊断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12):132-133.

[12]宋承东,曾光,黄鼎祥,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54,1164.

[13]李雪梅,胡荣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CT 表现[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6):563-566.

[14]郝风华,张建红,钟晓燕,等.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2):19-21.

[15]翟艳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116-117.

[16]马艳梅,时黎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03-404.

[17]Lee J.S,Bae J.S,Kim J.H,et al.Effect of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critical region 1 polymorphisms on the risk of aspirin-exacer 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 in Korean asthmatics[J].Respiratory care,2012,57(5):758-763.

[18]向星晓,王晓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0例临床诊断相关问题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3-14.

[19]雷蕾,解好群,蒋瑾,等.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74-2675.

[20]宋丽,范理宏.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2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4):732-733.

[21]曹秀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3):19-20.

[22]孙爱军,顾碧君,张天嵩.清透伏邪法治疗进展期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3(5):51-52.

[23]杨克敏,潘宝峰,张伟伟,等.张天嵩从伏邪论治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特色浅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5(2):83-84.

[24]冯艳,丁辉,陈如华,等.阿奇霉素治疗1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999-1001.

[25]郝珍,冯长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 6(6):91-92.

R562

B

2095-7629-(2017)12-0060-03

猜你喜欢
弥漫性红霉素支气管炎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红霉素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