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导学课堂模式的策略

2017-04-12 13:50缪海琴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梯形导学

缪海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主导,是组织者。在教学中怎样将理论付诸实践呢?虽然很多教师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大部分只是“修修补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行导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一、关于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意义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导学模式更多的是采取反馈矫正模式,也就是说先让学生自行探索,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引导矫正点拨。这与传统的“师主讲”有着本质的区别。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以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展示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这与传统教学中师生对话形式也有所不同。当然,这都是表象,最根本的就是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导,都围绕一个目标进行。

1.学习对象必须面向全班学生。教师应该明白,真正的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教师要立足实际,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一方面可以以小组合作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要求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将反馈与矫正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建构,让所有学生体验成功。

2.学习目标必须面向学生终身发展。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尽可能培养其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准确认识到学生的存在,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习目标,采用合适的方式推促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3.学习过程必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更多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如果学生被动应付,其学习效率必然下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继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促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

二、关于导学课堂教学建构模式的操作

整个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复习引导、导学导练、反馈矫正三个环节。下面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重点举例说明具体导学操作程序。

1.复习引导,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主要起到铺垫引导作用,目的在于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复习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旧知,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检查或者习题方式进行,这样便于教师对知识掌握欠缺的个别学生进行再次巩固。在学生都做好旧知准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导入到下一环节。比如对于《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说说下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求出相应面积。(图略)

补充说明:①平行四边形长为12厘米,高为8厘米;②长方形的长为12厘米,宽为8厘米;③三角形底边长为12厘米,高为8厘米。

(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针对这两道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相关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以便为学习梯形面积公式作好铺垫。下一步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梯形后提问:“那么这个梯形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比如,“这一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梯形面积公式具体是什么?”“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研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懂得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能否用你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便能顺利进入下一环节,为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生成精彩创造条件。

2.小组合作,导学导练。

这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然后通过巡视反馈信息,进行整合,对于共性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对于个性问题在行间指导解决。这样反复地评价、引导、矫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针对这一课中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采取以下几步:

自主探索。教师出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解决。比如,有的学生通过剪贴,有的学生通过割补,也有的学生是通过分合……固然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障碍,或者遇到了难题,以至于推导不下去,或者得出错误结论,对此教师需要适时对他们进行点拨,给他们一点启示,推促他们再思考、再探索,以便让探索顺利进行。

小组合作。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够借助相关知识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不同推导方式,推促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巩固,同时还能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迁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自我反思,并且能够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成功,从而有效提升其自信心。

达标训练。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后,他们对新知已经形成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及时出示一些习题,以便引导他们巩固新学知识。这里选编的习题需要立足基础,突出重点,注重技能训练,以便让学生能够形成解题思路,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

3.反馈矫正,补充检测。

对于教学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情况反馈信息,教师应该根据主要问题进行评价、指点,这样便于推促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对于个别问题,应该通过引导自我分析、小组分析或者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解决。当然也可以尝试“兵教兵”,让优秀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去辅导学困生,以便推促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这里教师还需要注意,对检测习题,不能设置过多。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紧扣学习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如有可能,还需要分层设计,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一般情况下,课堂检测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好,让学生课堂完成,然后进行检验,统计结果,以便让学生巩固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比如,针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检测题:

(1)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如果用S表示梯形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与高,那么其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

(2)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图略)

①上底长为3cm,下底长为6cm,高为4cm的梯形。

②上底长为2cm,下底和高均为4cm的直角梯形。

三、关于导学课堂教学建构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导学课堂有很多可能性,而这也恰恰是导学课堂的精彩之处。导学课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优等生一般都能游刃有余,较快地完成任务。但遗憾的是,大多学困生却有点力不从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考虑优等生,而忽略学困生,那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失败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可能发动他们进行自主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既能让优等生有发挥余地,同时也能解决学困生的相应困惑。

总而言之,对于导学课堂教学建构模式的研究,重点是在彰显《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毕竟相对而言,导学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环节,而且还能推促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进行融合,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生成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梯形导学
玩转梯形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梯形达人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梯形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