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的孤独与慰藉
——纪录片《纪实72小时》的符号设置

2017-04-12 12:46梁尔欣
视听 2017年4期
关键词:上野都市人纪实

□ 梁尔欣

都市人的孤独与慰藉
——纪录片《纪实72小时》的符号设置

□ 梁尔欣

当前,孤独的个体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冷漠成为了事实。而在经济发展前沿的日本,这类问题已经有着广泛的讨论。日本NHK综合频道的纪录片节目《纪实72小时》没有刻意制造噱头的剪辑,也没有呆板说教的解说词,而是拍摄普通人的生活情景,展现出都市人生活中的孤独与慰藉。纪录片运用各种符号性的表达完成影片的符号学意义的建构,《纪实72小时》中影像符号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思。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片叙事时空和人物的符号设置来探讨都市群体影像的构造。

纪录片;符号学;都市文化;《纪实72小时》

一、时间的符号设置

《纪实72小时》的叙事时间是72小时,也就是三天。每期节目针对同一地点连续跟拍72小时,由记者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采访,将节目按拍摄顺序剪辑成25分钟的节目。

“72小时”是一个与生存话题紧密相连的时间概念。72小时作为灾难发生之后存在的黄金救援时间,是医学界的常识。虽然片中72小时的慢节奏生活片段与“黄金72小时”的紧迫感相距甚远,但两者都指向一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影片更是希望通过这看似平淡的生活细节反映出个体生存的沉重话题。也可理解为在这生活时间段中我们内心感受的珍贵,而我们匆忙的一生正是由这些“黄金72小时”的内心感受组成。

而三天的时间周期,可以理解为一种“重复”,也正是指向都市人重复而单调的生活。三天时间内对同一地点的集中拍摄,往往会遇见重复出现的人。影片中的一次“重复”就能有力地加强这种孤独感。然而,再次被镜头发现,受访者白纸般的生活被镜头从头到尾“穿破”,毫无防备之下受访者也只好“弃械投降”,较之第一次更为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的变化细微却又震撼。

《大都市中的深夜食堂》中,在一位大叔与友人谈笑风生的镜头之后,紧接着第二天同样是这位大叔,却是缠着绷带紧握着拳头、趴在餐桌上睡觉的镜头。其实昨天的情景只是他在女朋友离他而去之后的故作坚强,而今天的他终于按捺不住痛苦而发泄,来到深夜食堂寻求最后一丝庇护,其中都市人的感情生活与寂寞表露无遗。在《大医院的小卖部》中,年轻女妇产科医生初次表现的礼貌回避态度在第二次遇见记者时有所转变,虽然仍然是那张坚强乐观的笑脸,但是每天只能在医院小卖部中购买速食便当来维持高强度工作的生活已被旁人识破,她卸下了包袱,眼眶溢满了泪水,向记者诉说她工作的愧疚与喜悦。

二、空间的符号设置

该系列纪录片的叙事空间,按照“表现交往目的主要方式”的标准来划分,可以分为直接或间接的空间。

直接表现交往目的空间,如《上野公园,盛开的樱花》中的拍摄地“上野公园”。去上野赏樱是东京人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通常以团体聚会为主。该片聚焦樱花盛开时的上野公园:寒冷的春夜,公司的后辈睡在地铺上,为次日的公司赏樱聚会守候场地;一群白发老人每年同一时间在公园里举办老员工聚会,已经有40年之久,其中年纪最大的员工甚至有86岁了。全片在以热闹聚会作为基调,同时也夹杂独自来赏樱的人的孤独故事。

建筑师想念以前一起工作过的同伴,虽然如今的生活索然无味,但来到“上野公园”,美好的回忆便逐渐涌上心头。值得一提的是上野公园中发生了珍贵相遇:年轻人被刚认识的老爷子教训得灰头土脸,又耐心地聆听了很多人生训言,老人笑着感慨“就算是自家孩子也不见得会听这些”。同类的叙事空间还有《羽田机场,夏秋交替时》中的羽田机场。

间接表现交往目的的空间,如《街角的照片打印机》中的拍摄地——数码照片打印店。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相机的普及,可以轻松拍照留念的时代到来了,但这些照片往往不了了之,很少人会把照片打印出来,而能够被选择打印出来的照片往往对于拍摄者是弥足珍贵的。虽然前来打印照片的顾客通常都是独自一人,但他们总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因为手里捧着的照片是他们牵挂的人。照片中合照的也许是最亲密的身边人,又或者是身处异地、不能经常见面的老熟人。把照片打印出来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就可以期待着下一次见面。女生来打印男朋友向自己求婚时的照片;主人来打印已经离世的宠物照片;老夫妻来打印孙女毕业典礼上的时装展示照片;独身中年男人最大的爱好是摄影,他冲印拍摄的万花筒里面的花纹,感慨着“我到底该怎么定义我的这一辈子呢”;父亲在几天前突然离世的中年男子来打印一张全家福,他回想起幼年就没有多少与父亲倾心交谈的时刻,曾经试着寻找和父亲的合影,却只找到这一张。“照片打印店”中的故事,代表互联网交际导致的传统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稀释的背景之下,人们虽然孤独但却又不失温暖的慰藉。

三、个人生存的符号设置

影片中一些个人生存的符号设置是指向永恒的生存话题。如《冲绳的不眠理发店》中,“理发”作为小伙子成人礼前夕的仪式,映射他对大人生活的热切期盼;《大型书店,漫步书林》中,读者在“书籍”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大医院的小卖部》中的“乌冬面”,映射年轻医生面对高强度工作的坚韧;《上野公园,盛开的樱花》中的“樱花”映射生命的短暂,亲友相聚时间的珍贵,正如患有癌症的老人感慨“今年我也能看到樱花盛开啊”。

面对如此厚重的话题,这些符号设置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纸质书的需求已经大不如前,“书籍”逐渐成为一种奢侈。也许年少时的我们会因为学校课程而对“教科书”有抗拒感,但是当我们离开校园,发现社会上再没有派到你手上的“教科书”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汲取。重新抽出“书本”、翻阅“书本”作为一种符号,是属于每一位社会人的私密仪式。在《大型书店,漫步书林》中,大三女学生在小学期间曾有过被同学欺负的不愉快经历,长大后她发现“书籍”中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位女孩,但她的坚强使女大学生感到震撼。她勉励自己,在面对往后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也一定要如此坚强。失业的男青年描述自己为“一直平庸生活的人”,如今为了改变生活方式而开始阅读书本。读过书籍中的《人不能仅仅只靠面包活着》一文后,即便生活依然囊中羞涩,他也愿意把钱花在买书上。

一些个人生存的符号设置则指向备受争议的社会议题。在《化妆间里的女人》中,女性坐在紧凑的间隔的空间里,熟练地操作着种类繁多的化妆仪器,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在日本,女人总是被认为必须要打扮成乖巧可爱的形象,而女孩子从青春期就开始日常性地化妆。在这些窄小逼仄的空间和工业化生产般的化妆场所中,女性们尤为熟练和精心的“化妆”,实际上指向的是日本社会中如幽灵般存在的“男权主义”。在《福岛早春的超市》中,影片聚焦位于通往福岛核电站路上一间生意蒸蒸日上的“超市”。“超市”代表的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超市的蒸蒸日上代表居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背后隐藏的却是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居民的生存困惑。在《新宿二丁目午夜中妈妈的味道》,突出表现店主面对客人和蔼可亲的“妈妈”形象。“妈妈”是温柔慈祥的,她能够无条件地让孩子自我选择,对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然而拍摄地“新宿二丁目”却是同志酒吧和俱乐部的集中地,是日本乃至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同志街。位于新宿二丁目的这家食店中,来往着各式各样特殊职业的人,然而“妈妈”店主却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甚至是他们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许在别人眼中她是个“怪人”,但是来到这家食店的客人,尝着“妈妈的味道”,似乎所有外在身份和职业背景的枷锁都卸下了。他只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的人,甚至是一个仍然需要被呵护的孩子。借用“妈妈”的视觉,面对“同性恋”和“性工作者”一类的话题也多了一份理解与宽容。

四、互动关系的符号设置

阿尔图塞认为,任何文本都有双重结构。一是表面的文字结构,即“可见的话语”,如词语、概念、句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等。二是深层的无言结构,即“不可见的话语”,它们往往体现为文本中的各种“症候”,如沉默、遗漏、空隙等。依据症候的阅读,就是要发掘文本深处隐含的甚至连作者本人都未必意识的东西,从其无意识的深处发觉文本的深沉内涵。影片中的一些空间、物品、形象和感觉,构成了影片中互动关系的符号。经过语句的构成,在影片中都生成了符号学层面的意义,建构起都市人的孤独与慰藉。

这些符号中有些是针对显性的互动关系的。在《地下偶像的青春》中,“偶像”这个符号指向粉丝与偶像的关系,是都市人在精神上无限地渴求接近“偶像”却又在现实上和这些“偶像”存在距离感的矛盾关系。更为讽刺的是,她们是“地下”偶像,这些年轻的女生集体住在拥挤凌乱的房间,她们往往是在大型选秀中落选的选手,因为想要坚持表演梦,唯有靠着微薄的薪水支撑生活。然而,观看演出的男性却有着不凡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在一天劳累的工作之后,看着女生们卖力表演,工作上的不顺心也会消散。在演出过程中,偶像与粉丝亲密无间,台下的加油,让台上台下“打成一片”。但演出结束后,粉丝只会静静在大门外守候,目送偶像离去,只为跟她们说上一句“辛苦啦,路上小心”。即便偶像看来已经赶不上归家末班车,粉丝也坚持认为自己不能送偶像回家,认为粉丝和偶像之间是要划清界限的。

另外一些符号则是指向隐性的关系。如《街角的照片打印机》中的“照片”,表面上讲述的是父子关系,每到周末父子俩都去拍电车的照片,每次回家前必定会顺路来一趟这里。但其实半年前父亲已经和妻子离婚,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孩子在最近几年都没有被拍过照片,而当父子开始二人的新生活时,拍照成为维系父子感情的重要纽带。“照片”这一迟到的救赎,是都市夫妻关系脆弱的明证。又如《城市不眠的动物医院》中,“宠物”是都市人的精神寄托,医院是主人们为宠物的生病而痛苦或是为他们康复而喜悦的场所,“宠物”似乎已经成为家人一样的存在。“宠物”也可以是家庭关系的纽带,家里的狗妈妈生病了,女主人已经离家生活的长子因为担心也特意赶回来。而这位儿子中学期间经常离家出走,与母亲的关系并不好。女主人感慨:“说到底啊,感觉宠物可能要比孩子可爱!”夸赞“宠物”可以看作女主人对其儿子的间接讽刺。

五、结语

《纪实72小时》通过大量的符号设置构造了一幅全景式的都市群体画像。然而分集中也有过不明确的符号设置,导致影片的碎片化。在《求职的青春》中,全片仅仅聚焦求职指导所对入职者的指导,即便有各年龄层和学历水平的求职者,但是单纯的求职指导和受访者的自我介绍无法构造一个鲜明有力的符号。

总体上看,《纪实72小时》透过平凡生活中对都市人孤独与慰藉的符号设置,也传达着大都市中人们的生存力量。城市的生活是如此忙碌,即使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大家也都努力地前进。也许就像纪录片中介绍的那样,“在人间关系日趋稀薄的今天,且暂停一下脚步,把目光转向自己以外的日常戏剧吧。”

1.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张红军.纪录影像文化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上野都市人纪实
篽箖·上野书屋
《上野不忍池》
Kiss and Ride
砚边纪实
爱自己 你做到了吗
《向北方》中的压抑空间及都市人困境表征探析
深夜,拥有一缕光的安全感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上野的樱花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