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2017-04-12 11:44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训校园文化校园

高 薇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融合、约束、辐射等功能。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高技术专门人才的主阵地,在文化建设方面,不仅要围绕“职”的特点,而且需要优秀文化的引领。而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并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如何在充分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的基础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中,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形成强大的校园文化软实力,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建设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

价值导向是社会通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等手段,对个人、集体价值取向的规范和引导。作为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趋向于科学合理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用什么思想来引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应当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提炼、校园风气建设中,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凝聚力。

(一)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融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思想认识与共同价值观的引领,是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及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着学校的品牌形象,影响着校园的环境塑造以及其他实际工作的开展。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融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共生,才能从根本上引领校园文化向着正确方向发展。为此,高职院校领导以及思政工作者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找准切入点,做好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首先,将“以人为本”作为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目标。古人云:“为政以人才为先”,“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把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方向,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摆在首要位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其次,营造“明德至善”“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治学、为学氛围。最后,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作为校园文化的崇高追求,引导师生按照“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学习提升,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做到“温良恭俭让”。

(二)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融于高职院校的校训提炼中

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体现一所学校教育宗旨、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的训词,与办学理念一起共同熔铸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而校训的提炼应植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因为没有历史文化根基的校训无疑是无根之草。我国许多著名大学校训文化体系的建立都是基于儒家文化而形成的。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其中,“求是”出自《汉书》;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中,“博学”最早出自《论语》中的“子曰:‘君子博学于文’”,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出自《中庸》。透过这样深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教育思想精髓的校训,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到一个学校的品格和追求的特色,而且对高职高专在校训提炼方面有所启迪。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提炼校训,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可以成为学校师生每日反躬自问的座右铭,从而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内在价值尺度,自觉地衡量并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三)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融于高职院校的校风建设中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体共识,是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治学态度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包含政风、教风和学风。高职院校要将传统文化融于校风建设中,首先,高校领导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真正在思想、领导、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如在思想作风建设上做到“多闻阙疑”,“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工作作风建设上要心系群众,为群众负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生活作风建设上做到“若安天下,先必正其身”,“以廉为贵”,“为政清廉”,以形成良好的政风,起到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的作用。其次,教师要遵循儒家“愤悱启发”“爱生忠诲”“执中而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仁由己”的教学原则,树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这样形成良好的教风,才能打造出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最后,学生要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形成优良学风。在为学的重要性方面,荀子曾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在修身成才方面,《大学》里讲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知与行的问题上,则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这些文化精髓都为大学生学风建设指明了途径。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建设高职校园的物质文化

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展现意境美的重要客体。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能以其强大的同化力,起到润物无声、熏陶渐染的重要教育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元素融入高职院校的环境建设中,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中华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与躬行者。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教育应当是让每一堵墙都说话。”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硬件上,应在校园建筑、景观设计、校园雕塑等方面融入中国优秀传统元素,以物言志,寓意深刻,如行知楼、明礼门、诚信墙等;同时可以将中国古代优秀的科学家、思想家的雕塑摆放在校园,并配以简介。从软件上,借助校内的宣传栏、教室走廊,在教室内、寝室中,都能以文、图等形式将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标语和图片直观地呈现,使学生能够时刻处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中

网络信息的及时性、自由性、知识性、超时空性、开放性等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网络世界,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他们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从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网络中的垃圾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既破坏了他们受教育的原有价值体系,也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为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代传媒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内容,以网络为平台向学生进行传播,如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门网站,精选优秀古典文化以开拓学生的视野;组建QQ群或微信群,选取学生关心的文化热点,邀请学生参与讨论,答疑解惑,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办网络动漫节,将经典文化、成语故事等搬上荧屏;建立校园网络图书馆,共享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在网络的环境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学习环境建设中

大学的图书馆是大学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是大学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充裕,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是学校。”而馆藏丰富的经史子集是校园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为师生的智育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师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提供了心灵鸡汤;传统曲艺、音乐、雕刻、书法、绘画、棋类、武术、节日、民俗等给予师生“真”“善”“美”的启迪和享受。这些都将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帮助。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求真务实建设高职校园的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具有实践性、丰富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朱子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为此,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不同形式的活动中,让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能切实提高校园活动的精神内涵。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自上而下”的活动组织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借助学校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以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围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来历、风俗习惯成因等,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认同。依托学生处、团委等机构设计开展如经典诵读、礼仪教育、国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传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此外,可以借助地域特色文化,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可以邀请国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总之,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使学生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在践行中提高人文精神,进而喜欢传统文化并主动地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自下而上”的活动监督中

作为校园主体的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一群充满激情与渴望的群体,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和创造力,他们会自主设计、自发组织一些对朋辈产生较大吸引力的活动,但是由于年龄及经验的不足,往往带有盲目性、缺乏组织性,有时会出现泛娱乐化、内涵不足和导向错误等问题。基于此,学校层面要予以监督和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创建相关的社团组织,如国学社、“非遗”青年社、文学社、曲艺协会、茶艺协会、书法协会、中医养生协会、琴棋书画社、武术协会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并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扶持,让学生乐于投身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内外互动”的活动开展中

系统论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开放性,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外界进行着能量、信息的交换,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离不开与社会、学校、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因此,校际之间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考察、学习进行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校际间的友谊;高职院校要积极参加国家及地方组织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到企业、公司了解和感悟蕴藏在企业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增强自强不息、仁爱诚信、乐岗敬业的有为精神;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活动、公益活动中凝练厚德载物的仁爱品格,提升奉献精神。

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校园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辐射源,可以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由学校走向社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认知优秀传统文化,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促进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1]穆晓娇.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辽宁经济干部学院学报,2016(3).

[2]朱志明,魏宝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校训校园文化校园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