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之解读

2017-04-12 11:42柴志光
上海地方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天安宋庆龄牧师

柴志光

《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之解读

柴志光

“持躬正直,秉性慈祥,尤为扶危济国引为己任。”这是《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文中对倪蕴山的概括和点评。倪蕴山的思想和行为深深地影响着五位子女,也传承给宋家六位姐妹兄弟。《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应引起广泛重视。

倪蕴山公纪念碑;解读;史料价值

倪蕴山(1837年1月—1889年4月),浦东川沙城东北倪家宅人,早年在浦西盆汤弄租屋开修鞋制鞋的小店,后入基督教并给外国传教士当厨师,不久担任基督教天安堂牧师,成为基督教职业传教士。他的三女儿倪桂贞婚配宋嘉树,他的外孙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都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人物。宋家姐妹兄弟出生时,倪蕴山已去世。有关倪蕴山的史料不多见,但《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颇引人注意。

一、寻 碑

2005年,笔者从浦东档案馆调至浦东史志办公室工作,在老主任张建明先生的介绍下认识了原川沙县文化局局长王乐德先生。王先生退休后一直在研究宋庆龄家族在浦东的活动历史。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是浦东川沙城东北倪家宅人,宋庆龄的外公倪蕴山是一位基督教牧师。从王先生处得知在上海市区西藏路沐恩堂里有一块倪蕴山的纪念碑。从王先生所著的一本书中也看到了这块碑的照片。但由于忙于事务,一直未能去沐恩堂寻访该碑。

2014年10月5日下午,笔者专程到沐恩堂寻访该碑,但未见该碑踪影。经向堂内的牧师请教,才得知教堂在修理时,发现有几块记载已故牧师的碑刻,就请相关牧师的后人来领取;但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故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当时经办的人员已退休。那么倪蕴山的这一块纪念碑会有谁来领走呢?会不会由某一机构来取走呢?一时不得而知。

2014年11月10日,笔者陪同《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朱峻峰教授到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走访,才看到该碑陈列在宋庆龄纪念馆。该碑体量较大而且材质很好,系汉白玉石质,立碑时间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上海地区历代众多的石碑中,汉白玉的石碑是很少见的。而且,碑文字口内浇嵌着锡,因此,除了该碑刚刻好后做有拓本外,嵌锡以后就无法制作拓本,所以尚未见到该碑有拓本流传。

《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云:“寰球无无教之国,即寰球无不信教之人。我国夙以崇尚道德著称,虽未显立国教,然儒释道三教大化弥纶,流传罔替。洎乎互市外来传教者,接踵而兴。其仪式信条容与我国习尚微有不同,而与人为善之心固无古今中外其揆一也。先大夫云峰府君早年崇奉耶教,每所阐发,乡人咸目为有道君子。而倪蕴山先生实为先大夫挚友。前清戊午受洗於慕维廉牧师,旋被任为天安堂牧师,在会达三十二年。立身行事与先大夫志同道合,且持躬正直,秉性慈祥,尤为扶危济困引为己任。惜局於一隅,未竟厥志,良可慨矣。今距先生之殁歘已卅有五年。令嗣锡纯会长属为诠次厓略,勒诸贞珉。征祥不文,且久历外邦,於先生之嘉言懿行,亲炙日浅,未能道其万一,辄举其荦荦大者以诏当世,并垂不朽云。先生讳嘉珍,江苏川沙人,生於清道光丙申十二月初八日,殁於光绪己丑三月九日,春秋五十有四。基督降世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十一月。世愚姪上海陆征祥谨撰,泾县包希蔺书丹。”

二、碑文史料价值

《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文是笔者所见到的一份最原始的关于宋庆龄外公倪蕴山的史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石刻档案。倪蕴山作为出生于浦东川沙的一名基督教信徒和传教牧师,在1949年以前的浦东地方志书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而该碑文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使我们对倪蕴山有更深入的了解。

1.倪蕴山生卒年月日。碑文云:“先生讳嘉珍,江苏川沙人,生於清道光丙申十二月初八日,殁於光绪己丑三月九日,春秋五十有四。”从中可知道,倪蕴山生于清道光十六年农历丙申十二月初八日,即公元1837年1月10日;殁于清光绪十五年农历己丑三月九日,即公元1889年4月13日,享年54岁。倪蕴山殁时,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年方21岁,刚与宋嘉树结婚不到二年,宋氏姐妹兄弟都没有见到过外公。倪蕴山的夫人徐氏则为长寿者,1923年去世,享年83岁。宋氏姐妹兄弟小时得到过外婆的照管。

2.倪蕴山受洗入基督教时间。碑文云:“前清戊午受洗於慕维廉牧师,旋被任为天安堂牧师,在会达三十二年。”碑文中的清戊午是指清咸丰八年(1858年),是年倪蕴山22岁,受洗入基督教,慕维廉牧师主持受洗礼。慕维廉(W.Muirhead)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的传教士,1847年8月到上海协助麦都思传教。慕维廉是个中国通,他是位语言学家,在英国时已懂得中文,他把《地理全志》《大英国志》翻译成中文本印行流传。麦都思在1843年12月到上海定居传教,在今山东路一带占用大片土地,建造仁济医院、墨海书馆以及传教士的住宅,该地称为麦家圈。1864年,基督教伦敦会在麦家圈正式建筑第一座属于该会的教堂,即山东路天安堂。倪蕴山应该是经历了天安堂建造过程的,他也成为基督教天安堂的传教士。1848年3月8日,麦都思、慕维廉、雒魏林到青浦县城散发布道资料,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酿成青浦教案。1900年,慕维廉在上海去世。

3.倪蕴山与陆云峰。碑文云:“先大夫云峰府君早年崇奉耶教,每所阐发,乡人咸目为有道君子。而倪蕴山先生实为先大夫挚友。”“先大夫云峰府君”是指碑文撰者陆征祥的父亲陆云峰。陆云峰也是位基督教信徒和传教士,与倪蕴山是挚友。陆云峰祖籍江苏昆山,1840年前后到上海谋生并加入基督教教会,其夫人吴金灵也是基督教信徒。1872年6月12日,陆夫人生下陆征祥,可惜产后得病,在1879年陆征祥八岁时去世。陆征祥从小就跟着虔诚的父亲,深受其影响。陆云峰确实是个见地不一般的人,很通达,也很务实。当时中国科举未废,做父母的总想方设法要送子弟上学,日后好得个功名,然陆云峰厌恶官场恶习,根本就不愿儿子走科举之路,他甚至不送孩子上私塾,怕冬烘的学究用陈规陋习束缚小孩,于是他就自己做了陆征祥的启蒙老师,课本就是《新约福音》。1862年,北京开办同文馆。第二年,上海开办了广方言馆。两馆都是总理衙门主办,旨在培养外语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是法语、英语,同文馆还增开格致等课。陆云峰有意送子入广方言馆,习得一门外语,以便将来出洋学些实务,好回上海做邮局职员,父子将来也可安逸度日。赴考广方言馆时,陆征祥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少年。进广方言馆后,陆征祥主修法文,虽然年纪最小,却因为刻苦而成绩居前。其间因病休学一年,病愈后,他很快赶上了功课。二十一岁时,他以优异成绩从广方言馆毕业,并被推荐入北京的同文馆深造。一年后,被总理衙门选中放洋,为大清帝国驻俄使馆的四等秘书兼译员。从此,陆征祥进入外交界。1901年,陆云峰去世。1920年陆征祥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时,在北京百万庄天主教教会墓园买了一块地做陆氏家族墓地,并把祖母和父母的墓迁葬至此。一反平日他做人的低调平和,陆征祥亲自精心设计了父母的墓碑。该墓坐东南朝西北,立面仿古希腊神庙,墓室四壁镶嵌着北洋政府首要、各界名流如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溥仪、康有为等五十余人的题词石刻,他希望以此补偿自己未尽的孝心。由于陆云峰与倪蕴山的挚友关系,陆征祥与倪蕴山家族的往来是自然的。

4.关于倪锡纯。碑文云:“令嗣锡纯会长属为诠次厓略,勒诸贞珉。”倪锡纯是倪蕴山的七子。倪蕴山与夫人徐氏共生育有十个子女,其中五个早夭。长子倪锡令(1864—1896年),长女倪桂金(1866—1946年),三女倪桂贞(1869.6.3—1931.7.23),七子倪锡纯(1880.9.12—1933年),九女倪秀珍(1882—1960年)。倪锡令在26岁时接替其父亲担任天安堂牧师。1896年在去崇明布道途中沉船而身亡,年仅33岁。有关倪锡纯的生平在民国《川沙县志》第十六卷《人物志》中有记载,其记文云:“倪锡纯,字燮臣,市区人,自幼随父迁居上海,入耶教,受洗礼,恪守教义。毕业圣约翰大学后,即应江督招生留学之试,以官费留美,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科,得学士位。复入宾斯回尼亚大学铁道管理科及雪拉科斯大学桥梁建筑工程科,均得硕士学位。旋即归国,受聘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商务所所长。天怀淡泊,虽戚属多贵显,不乐仕进,其高尚如此。生光绪六年,卒民国二十二年,年五十有四。”1912年,倪锡纯与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曹吉福之女曹惠英结婚,育有三子一女。碑文中所称“会长”不知是指何会,可能是基督教的教派组织。

5.撰碑文者陆征祥。陆征祥父亲陆云峰与倪锡纯父亲倪蕴山是世交好友,而且是信基督教的世家。因此,在纪念倪蕴山去世35周年时,倪锡纯请陆征祥撰写纪念碑文是最合适的,而且陆征祥有担任过外交总长的身份,又是同道教友。陆征祥1893年奉派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官。日俄战争事件后,在俄国愤而剪去发辫。陆征祥在俄结识比利时天主教女子培德女士,不顾使馆反对,于1899年结婚。1906年,陆征祥升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1912年共和革命后,应总统袁世凯电命,从驻俄大使任所返国出任外交总长,并推动中国现代外交机构之改革,将清代“外务部”改为外交部。袁世凯称帝其间,曾短暂出任国务卿职务。1919年,陆征祥率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出席巴黎和会。由于夫人病况,陆征祥和会后即辞去职务滞留比利时,参与天主教本笃会工作,后成为正式修士,照料病妻并传教。培德女士1926年病逝后,陆征祥专心教会事务。二战其间,帮助受纳粹迫害之比国地方群众,并曾推动抵制日货之运动,为中国与盟国战胜而祈祷,受教廷封赠为比国圣伯多禄刚城修道院荣誉院长。1949年1月15日,陆征祥病逝于比利时,葬于比国布鲁日圣安得鲁修道院。

三、立碑地点

由于该碑几经搬动,原立碑之处一时难以弄清。笔者认为该碑刻好后一开始并不立于沐恩堂,因为碑刻于1924年,而沐恩堂建成于1931年,是后来移碑立于沐恩堂。那么,该碑开始立于何处?有两处可能性比较大。该碑为纪念碑,故立于老慕尔堂内让信徒知悉基督教牧师的传教经历,宣传基督教传教士的奉献精神,新堂建好后,该碑从老堂迁移进新堂;另外一处是碑立于天安堂,倪蕴山生前是该堂的牧师,他在天安堂布道传教几十年,在该堂内立倪蕴山的纪念碑顺理顺章。后天安堂并入仁济医院,医院扩建堂被拆,纪念碑迁移到仁济医院附近的慕尔堂,再迁移到新建的慕尔堂即今天的沐恩堂。沐恩堂原名慕尔堂,由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传教士李德创建。前身是美国教会监理公会设的监理会堂,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19世纪20年代教徒剧增,旧堂不敷使用,后来筹划募捐将原中西女塾(即现堂址)让给慕尔堂建造新堂。1929年开工,1931年落成,建成红砖结构的哥特式教堂,内有可容1000余人的礼堂及音乐室等。1958年,上海基督教各派在这里举行联合礼拜,并正式把它的名字定为“沐恩堂”。二十一世纪初,《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被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在宋庆龄纪念馆。该碑几经迁移终于有了一个长久的安放地。

该碑的书丹者包希蔺,安徽泾县人,是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政治理论家包世臣(1775—1853年)的孙子。包希蔺也以书法著名,他曾在湖北担任知县。1924年,大冶铁矿全体同仁暨大冶士绅建立《大冶铁矿盛公纪念碑》,碑文由吕景端撰,书丹者也是包希蔺。倪锡纯曾经是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商务所所长,他是否知道立《大冶铁矿盛公纪念碑》之事,这尚待考证;如果是知道的,那么,是否由此而请包希蔺书丹《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这也尚待考证。

在倪蕴山去世35周年之际,刻制树立《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对倪家而言不是一件小事。其树立之日是否有一个仪式,倪蕴山后代有哪些人参加,现尚未见到史料记载。1924年时,倪家家道处在鼎盛期,倪家除了长子倪锡令去世外,长女倪桂金、三女倪桂贞、七子倪锡纯、九女倪秀珍均健在,按理会参与立碑之事。倪家的三位女婿牛尚周、宋耀如、温秉忠虽然其时已去世,但他们的子女理应为纪念外公而参与立碑之事。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牛惠霖、牛惠生、牛惠珠、牛惠珍等是否参加立碑或者看过该碑,尚待用史料证实。

结束语

陆征祥在《倪牧师蕴山公纪念碑》中对倪蕴山的评价是:“持躬正直,秉性慈祥,尤为扶危济困引为己任。”言语不多,但高度概括。倪蕴山的思想和行为深深地影响着五位子女,也传承给宋氏六位姐妹兄弟。浦东作为宋氏六位姐妹兄弟的娘家,母亲倪桂贞,外公倪蕴山和外婆徐氏那种浦东传统地域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交织在一起的信念和行为,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1.王乐德编:《宋庆龄母系倪氏暨父系宋(韩)氏家谱》,学林出版社2004年2月。

2.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编:《宋耀如生平档案文献汇编》,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10月。

3.阮仁泽、高振农主编:《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4.黄炎培总纂:《川沙县志》,1937年。

5.胡心鼎、吕才、胡颖:《弱国外长陆征祥》,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8月。

K25

柴志光,上海市浦东新区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 200135)

陈 畅)

猜你喜欢
天安宋庆龄牧师
中材天安(天津)工程有限公司
谁是真牧师
江南天安:实现密码的可管、可控、自主安全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阅读理解Ⅰ
牧师与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