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深圳市梅沙小学 易群兰
课改,催生梅小创新传奇
文 深圳市梅沙小学 易群兰
梅沙小学,位于深圳市东部的大梅沙海滨。学校规模不大,目前仅600多名学生,却一次次冒出创新传奇,被誉为 “梅小现象”。
2015年10月,深圳市第一批创客实践室在学校挂牌。
2015年11月,全市科学课研讨会在学校召开,学校作为现场,为全市同行提供鲜活的 “创新”教育样本。
2016年1月,参加 “全国创新教育·深圳峰会”,在全市众多的高校、中小学中,一鸣惊人,荣获作品展示项目和路演 “双第一”。
2016年10月12日,深圳市创客节,梅小再传捷报:学生创客作品 《脚踏节能发电灯》获一等奖,3D现场打印作品 《储钱罐》获一等奖……
面对这个现象,梅小校长的回答一言中的: “课改,成就了梅小的创新教育;梅小的创新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就了学生的创新实践。”
创造融入课程。梅小的课程,叫 “责任陪伴成长”课程。以 “责任于己、于人、于家庭、于自然、于国家”五要素和身心健康、艺术涵养、科技创新、尊重合作、忠诚担当等关键素养为经纬,以 “学向兼有,知行合一”为基本要求而构建。作为面向未来的孩子,对己、对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如何负责,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梅小人认为,德性是基础,学养和创造性是两翼。基于此, “创造”是梅小课程的核心内容,以把人培养为 “创新”的人为根本目的。
课程充满魅力。梅小的创新课程,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而充满魅力。
树立严谨态度。学校编印 《梅沙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册》 (分3、4年级和5、6年级两种版本),通过同学们每堂课的认真填写,养成他们仔细观察、分析数据、找出规律、导出结果的好习惯,同时,也初步树立孩子勤动手、动脑的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激发飞扬神思。梅小根据 “两版块” (国家课程拓展、校本课程) “三途径” (课内、课余、课外) “四载体” (国家课程拓展、校本校材、社团活动、微课题)的“责任陪伴成长”特色课程建设设计,为孩子们推出了充满魅力的“创新”课程。
编发校本校材。学校于几年前引进了3D打印,并于前年开发《3D打印》和Scratch创客初级实验、 《小发明》等校本校材。其中《3D打印》经试用,于去年10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校本教材第一次走向全国。校本教材进课堂,面向3-6年级全体学生。
开展社团活动。学校课余,有《3D打印》、 《无人机》、 《四驱车》、 《电脑开发》、 《心智技能开发》、 《遥控车辆》、 《动力飞机》等10多个社团开展活动,每一个社团都活跃着大批孩子们的身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会、玩中提高创新意识。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区内如华大基因、中兴通讯等研究机构的优势,或带孩子们去这些机构参观,来请专家来校和孩子们亲密接触,让孩子们认识新奇世界,激发他们面向未来,探究科学的兴趣。
微课题组织学习共同体。每学年,学校都发布一次微研究课题,孩子们自我组合,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课外,他们或进行社会调查,或运用图书馆等资源,或完成一项微研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牢固树立孩子们的科研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经过多年积淀,我们目前保有下列常设微课题:一年级开展认识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二年级开展使用签字笔的调查研究;三年级开展了解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研究;四年级开展保护环境的研究;五年级开展梅沙方言的调查研究;六年级开展学校周边湿地的调查研究。
孩子就是课程。在建设学校课程中,学校一方面激发每个老师都成为创造者,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 “课程因素”,让他们成为课程的主人。
每年学校发布微课题前,都向孩子们征题,孩子命题,经学校论证可行者,就可直接由命题者组织微研究。如 《大厦梅沙湿地调查》,就是2014年学校征集到的学生命题。经姚毅锋老师领导的小团队的研究,其调查报告 《万科东海岸湿地调查》获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国际环境小记者项目新闻作品大赛 (中国)一等奖。
经常性展览学生既有的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开拓孩子们的思路,破除 “小发明”的神秘感。学校请这些已经获奖的孩子作演员,拍摄了电影 《我们都是小小爱迪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和他们的创造功力。
开设梦工场,落实小创意。尽管学校规模不大,却在硬件配置上为 “创客”下足了功夫,为师生们配备了一间90平方米的科学实验室和一间15平方米的准备室,一个器材室,这在深圳市的小学里应是很豪华的配置。科学实验室除上科学课外,就是一个落实孩子们的小创意的梦工场。课余孩子们可以随时来这里捣鼓并接受老师的指导。特别是每年区科技节前,这里更成了一个人人争相入驻的地方,也成为一个个奇思妙想落地的地方。几年来,区科技节多项比赛中,梅小四年级以上学生参与率是95%以上,其中,小发明比赛参与率,近30%以上。去年区科技节,学校收到孩子们80多件小作品,由学校造送23件参加区科技节比赛。
“问题导学”,全面深刻的课堂变革。激发自主,激活思维,前者体现梅小老师的观念,即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主动地积极性地进行学习活动。后者体现梅小老师的态度,方法和智慧。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力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思维要素的养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基本此,梅小于2011年推出语言、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各科均参与 “先学后教,问题导学”的课堂改革。这个以 “问题意识”为核心的课堂实践研究,梅小一抓五年,契而不舍,引领了梅小课堂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微课”激发学生创造活力。《以微课促进学生的有效预习》是梅小科学组进行的 《先学后教,问题导学》课题的子课题,这也是学校诸多子课题中之一。学科组针对每个年级的科学课开发制作了一系列的微课,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致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 “观察——提问——制定计划——记录结果——得出结论——交流心得”。微课, “跳出”课堂,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预习,在课堂中进行分享,保证学生助手实验的时间。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