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坤 刘 芳
探析李安电影“家庭三部曲”中的民俗文化价值
□ 姚 坤 刘 芳
李安导演的电影“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中民俗事项在电影中的运用,提升了影片的质感,同时也积极地调动了观众的观影兴趣。本文以影视民俗学为研究视角,探寻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中民俗文化的运用和作用,以及民俗文化呈现的意义,找寻其电影中的民俗文化价值。
李安;家庭三部曲;民俗文化
“民俗”一般也被称为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创造的一种可供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象征。例如当我们看见“旗袍”“太极”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中国,当我们品尝寿司和观赏樱花时就会想到日本。民俗毫无疑问最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外在表达,在电影中加入民俗元素,可以提升影片的观赏趣味,增加人文内涵,通过电影影像的记录可以使本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
出身于台湾书香门第的李安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在家里逢年过节还要行跪拜礼,他就是在这样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大。他儿童和少年时期在台湾学习生活,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大学之后在美国留学和生活,李安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思想教育,在他电影作品中具有中西方文化内涵,因此能够得到中西方观众的认可。“家庭三部曲”是李安导演早期拍摄探讨家庭的伦理情感和中西文化碰撞的三部电影,李安巧妙地把中国民俗事项融入到这三部电影中,从《推手》中父亲的太极拳,到《喜宴》中隆重且繁琐的婚礼习俗,再到《饮食男女》中父亲为女儿们准备的精美的中国民间家宴,都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①
(一)深化主题,营造意境
在“家庭三部曲”中,民俗事项虽然不是主体部分,也不是叙事的主体部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俗文化在影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营造出了文化意境。在中国,人们都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提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讲究饮食中的食材要根据地点、季节等来烹饪,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视“吃”的国家。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在《饮食男女》中,饮食民俗出现在影片中,不仅提高了影片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饮食在影片中成为父亲与女儿之间情感的联系和沟通方式。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父亲和三个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在电影的开始部分,父亲为了迎接女儿回家,在厨房大展身手,进行琐碎且繁杂的烹饪。在电影中,导演巧妙地把饮食和父亲的味觉联系在了一起。影片出现多次家宴场景,但是每一次都是不欢而散,在饭桌上女儿们挑剔父亲做的饭菜的缺点,不断地顶撞他。父亲的味觉是消失的,父亲对女儿也是一种不爱搭理的状态,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到电影最后,大女儿和三女儿陆续搬离了家,二女儿偶然在医院看见年迈的父亲独自在看病,顿时心疼父亲的隐忍和不易,认识到了父亲多年独自把三个女儿拉扯长大的艰辛。父亲也在女儿们陆续离家之后感受到了孤独,也认识到就算女儿们在家和他吵闹拌嘴,也是真正的家。当父亲和女儿之间相互理解之后,父亲的味觉也突然间得到了恢复。影片中的饮食不仅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更是与影片的主题紧密结合,家庭情感和饮食民俗融入到影片的主题思想感情中。
(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吸引观众注意力
民俗事项在电影中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在影片中的运用让电影更具真实性,同时也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在影片《推手》的开始,“父亲”朱师傅在从容地打着太极拳,而“洋媳妇”玛莎则是在电脑面前匆忙地打字。在这里,太极代表着传统中国文化的符号象征,而电脑则代表西方文化的符号象征。两种文化符号在影片中交相展示,表现出了中西文明的相互碰撞和汇合。影片中的太极拳不仅仅只是可以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导演的用意是表达在西方的环境之下,中国文化展现出的一种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太极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李安导演的隐藏用意,成为贯穿整个影片的主体。在影片中,朱师傅在餐馆里打败了美国的地痞流氓和警察,表现出了太极的外柔内刚,虽然太极的表现形式看起来比较软弱,但是一旦爆发就有着强大的力量。影片的最后,父亲认识到了儿子所在的美国的“家”并不是中国传统意识中的那个“家”,他做出了进一步的包容与退步,决定独自搬到单人公寓,用一种包容的心态接受一切。“太极”在李安的镜头下,贯穿影片始终,从一开始被洋媳妇认为是一种暴力的象征,再到最后父亲博大宽容的胸怀,“太极”的展演推动着影片的情节发展,同时也展现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调动了观众的观影注意力。②
(三)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心理
电影作为一种生活式的艺术,民俗文化在影片中展现生活,同时也呈现出了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物形象,通过民俗事项的展演,可以揭示出影片中的人物心理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呈现的是一种民族所共有的集体性。民俗文化在电影中的展现,能够反映出其民族的性格特征。在中国,对一个家庭来讲,婚礼和丧礼都是重要的民俗仪式,相比较而言,婚礼比丧礼更为隆重,因为婚姻的结合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也是延续香火的重要事情。在《喜宴》中,儿子伟同是同性恋,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伟同和女主角威威假结婚,结果没有想到父母居然不远万里从台湾赶到了美国。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伟同和威威突如其来说当天就要去教堂结婚,父亲非常生气,愤怒地摔下碗筷离开。可是当在饭店吃饭时意外遇到了父亲的老部下,老部下想给伟同和威威张罗婚礼,父亲又笑逐颜开。通过婚礼民俗在电影中的展演,反映了父亲作为传统中国人物形象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李安导演运用民俗事项来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巧妙地把民俗事项和电影中的人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③
“家庭三部曲”中民俗文化的展演,表达了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电影的结局体现了李安导演对其的态度,展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核。在《喜宴》的结尾,高伟同和威威假结婚了,威威意外怀孕,高伟同父母只能假装糊涂,默认高伟同和赛门之间的关系,因为老夫妻两人更希望看到儿子能够传宗接代,在这里,西方文化的自由恋爱精神和中国文化中的传宗接代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影片《推手》中的父亲最终拒绝了儿子与他一起同住的邀请,决定搬到唐人街自己住,在美国这种环境之下,西方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固有传统中国家庭思想的父亲艰难地做了让步,结局也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电影《饮食男女》中父亲和女儿身份设置更为巧妙,父亲拥护着中国传统文化,而三个女儿受到了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但是父亲最终与大女儿的同学锦荣相爱,这种忘年之恋有违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而在影片追求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的二儿女,最终留在了父亲的身边,依旧继承着“家宴”这种中国家庭传统民俗,展现出了这个时代,中西文化融合的趋势和兼收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研究李安电影的“家庭三部曲”中的民俗文化价值,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国电影业界人士可以从李安电影作品中得到一些启示,能够重视中国民俗文化,并且将中国民俗文化事项运用到中国电影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精神文化方面却日益匮乏,很多年轻一代忽视本民族文化,盲目地追求西方文化,成为如今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方文化。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全世界,创作出风格独特的电影?这就需要充分吸收我国的民俗文化,认真解读和充分地利用我国本土的民俗文化,这样才能够制作出既是全世界又是本民族的中国电影,才能把中国文化真正融入到电影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注释:
①毛斯.想要了解的李安[J].电影新作,2006(3).
②丁卉.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01(6).
③张梦雅.李安电影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和解——以《喜宴》为例[J].电影评介,2012(8).
(作者姚坤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刘芳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