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燕菲
对我国影视人类学研究的几点探讨
□ 祝燕菲
影视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一种,透过影视作品展现出人类思想、行为和文化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指代人类整体发展情况的一个侧面,因此对影视作品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人类学这一大学科的探索。我国对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尚有不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流程,也不存在系统的研究理论,对深入研究影视人类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此,加强对影视人类学整体的规划和探索,分析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困难之处,为影视人类学的整体发展指出方向,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研究;影视研究
在影视这一前提条件下的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研究体系和研究具体内容。这也是建立在我国影视行业发展状况与国际顶尖发展情况有一定差距的前提上,但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与影视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不到位的状况。由于影视作品本身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作品,以此对人类学学科进行研究,显然也意味着有一定天然的误差性,导致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发生矛盾。如何克服这一矛盾、促进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是每一位影视人类学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影视人类学的概念
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由当时的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传入中国来,而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导致直到80年代末期,才出现初步的研究专著。影视人类学是指以影视手段和媒体载体,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其作品一般被称为人类学片。由于其具体的定义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中的某些要素,例如是否能够将影视手段的表现形式纳入研究对象等问题,无法得到统一的承认,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目前我国在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环节中,存在一些争议。理论上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分支,研究对象应该与其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上,传统人类学通过实际调查组织相关资料,影视人类学的资料全部来源于影视拍摄,分析的同样都是已经得到记录的文化相关资料和内容。二者虽然从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但单纯作为研究手法的影视分析拍摄,基本上很难构成独立的学科门类,因此影视人类学更加注重影视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信息。但这样一来,其研究对象的定义又与作为母科的人类学近乎完全重合,这就代表着影视人类学实际上并没有太高的存在必要性,对学科发展实际上是不利的。所以,影视人类学不能局限在对人类学相关影视作品的摄制和分析方面,而应当尽快地拓展自己独特的研究主题,以保证学科的存在价值。
(一)科学与艺术间的矛盾
人类学的影片是影视人类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类学追求的是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影视学追求的是作品成果的艺术性。科学学科的描述和研究都是极为严谨的,但影视作品对艺术的高要求却意味着可以通过适当的扭曲和夸张展示艺术成果,因此二者有着天然的矛盾之处。影视作品是影视人类学发表研究结果的载体,但这一载体在展现科学的研究结果时却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艺术加工,因此会导致二者间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这一前提下,如何调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正逐渐成为影视人类学研究者无法避免的问题。
(二)处理科学与艺术矛盾的方法
处理影视人类学影片中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三方面进行。首先,人类学片从根本上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但文学电影追求的是文学的价值,一般来说,纪录片只需要如实记录事实,但人类学片除了要如实地记录事实之外,更重要的是借此来表达某种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首先要坚持的是影片的科学性。其次要遵守客观性原则,要求人类学家在拍摄过程中彻底排除主观因素,而采取客观的态度进行拍摄。最后要重视可视性原则,在揭示科学文化内涵、用于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需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履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影视人类学有必要在人类学指导下,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发挥视听语言的可视性原则,拍摄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人类学片,有效诠释人类文化现象。
(一)利用媒介的发展促进影视人类学的整体发展
影视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比较剧烈的转变。最开始的研究工具仅限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但在近年来,影视媒介的发展逐渐令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实质上参与到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发展中来。电影、互联网这一新环境根本改变了传统的生活习惯,可以说现如今的世界就是媒介的世界,一方面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新形式社区的出现产生了各种亚文化,全新的文化实践导致人类的个性塑造越来越依赖媒介技术和媒介信息。目前我国对介入媒体的人类学家和研究成果为数不多,通过媒体对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正在逐渐发展,近年来正在逐渐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同样无法成为研究体系和完善的研究理论。人类学与传媒学间需要一个合适的交流方式,加强学科合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推动影视人类学发展的效果和作用。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研究路径
新媒体的存在和发展,实质上能够有效地拓宽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对研究路径拓宽的表现首先在于能够对传统民族志进行补充。在理论上将西方学术与中国文化对照,构建起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质的传统民族志,以维护文化传承。而进行影视人类学研究,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越来越真实地记录人类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从而拓宽研究的路径。在这个层面上,意味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导致影视人类学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范畴更加广阔、记录方法更加多样,技术设备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能够更加还原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沿革。利用新媒体进行影视人类学研究,能够有效地拓宽研究路径,最终取得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其次在于能够为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提供新技术和新视角。与传统电影的拍摄方法相比,现代虚拟现实(VR)技术能够更完整地对文化场景加以记录,使研究者能够更近似于亲身感受文化情境,显著地增加民族志的文化厚度,让位于不同地区的人类学家突破空间上的阻碍,在同一情境中讨论某一个学术主题。影视人类学所拍摄出的影片,能够以更令人接受的影像和声音资料进行传播,更加直接地传达价值判断,有助于文化张力的形成。
最后,有助于获得更丰富的文化细节。新媒体说到底能够提供的是更加有效的工具,能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主体间的理解。影视人类学在提出问题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描述现象,更要解释其中所展示的各种文化细节,坚持素材的真实性,在保证学术道德的前提下保护被拍摄对象的隐私,最终取得更加丰富的文化细节。
(三)建立专业系统,培养专业人才,消除学科分歧
进行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影视人类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想要令拍摄的材料能够兼具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作为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在短时间内尚无法形成严格系统的理论进行约束,但能够通过加强影视人类学的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常言道,理越辩越明,通过人才间的相互交流和辩驳,能够不断地提高影视人类学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达到加速影视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的效果,最终有助于平衡影视人类学研究资料中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消除学科间的分歧,促使影视人类学的专业得以系统地建立起来,促进影视人类学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对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尚有不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研究理论,对影视人类学的深入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建立在影视作品这一已经经过艺术加工了的作品的前提下,进行人类学研究,也必然无法完全保证其科学严谨性。为此,加强对影视人类学整体的规划和探索,分析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困难之处,平衡艺术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差距,为影视人类学的整体发展指出方向,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段丹洁.新媒体拓宽影视人类学研究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05(001).
2.李文英.试论新媒体与影视人类学的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06):110-116.
3.张肜肜.对我国影视人类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10(02):107-108.
(作者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