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协商:进步中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如何发展

2017-04-12 05:59郑逢燕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题材协商冲突

□ 郑逢燕

冲突与协商:进步中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如何发展

□ 郑逢燕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对于促进我国不同民族间文化的融合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较之最初的创作,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虽有进步,却依旧充满了发展瓶颈与内在冲突:一方面,面对文化差异时,民族间跨文化的交流充满了无奈的冲突;另一方面,创作者集体无意识的生产以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面对主流电视剧时资源占有与影响力的不均衡也亟待改进。本文立足于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生存现状,通过分析其在视角、内容与地位三个方面的内在冲突与在主题创新、人才培养两个方面的发展协商,试图揭示进步中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冲突中协商、在协商中发展的动态过程。

少数民族;电视剧;冲突;协商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即以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色、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取向为逻辑起点,在内容上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族群历史、生存现状、人物命运和情感诉求,在视听语言上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作品。①约瑟夫·奈认为大文化内部的认同冲突要远远多于大文化之间的认同冲突,在中华文化的大文化环境中,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视为大文化内部的共识协商,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作为民族间沟通的一座“桥”,其现状与未来发展对我国民族间的沟通有着重要影响。

一、被动的冲突:无意识的生产与边缘化的地位

冲突一直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指意见的对立或不一致,齐美尔认为冲突是社会互动交往的一种形式,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进一步发展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汉族为主的创作者在创作中集体无意识的生产与少数民族深层文化内涵的不一致,以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与主流题材电视剧之间地位与影响力的对立。其中,集体无意识指创作者超越所有文化与意识的长期经验的积累与反映,其体现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中即为创作中视角的差异与内容的把握与选择。

(一)差异的视角:他者与自我的冲突

少数民族因其语言和宗教的特殊性,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他们的认同感是基于文化互动而产生的。不同族群之间或民族之间在文化间交流与对话,彼此接触、交往,面对母体文化和主流文化,往往会产生他者与自我。②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他者化的观看视角与现实中事实化的观看视角是不同的,创作者观看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自我观看的视角是存在差异的,创作者从他者化的角度讲述的关于少数民族的故事,未必是少数民族视角下对自我的认知。主体塑造他者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以自我(群体)为中心进行偏见呈现的过程。③很多情况下,创作者对少数民族的故事讲述并非“原生态”的呈现,而是存有偏见的,这种以他者化的视角(即汉族眼中的少数民族)诠释下的少数民族是粗浅且不真实的,由此所造成的他者与自我的视角差异冲突会使得观众从剧中获得的少数民族印象是浅显与些许失真的,对少数民族的误读或偏见有可能进一步加深。

(二)割裂的内容:表面与深层的冲突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往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是使该民族独立和自豪的重要依据,是其代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汉族为主的创作者集体无意识的想象不仅导致观看视角的差异,同时也造成了作品内容的割裂,仅表现出流于表面的浅层内容而未表征少数民族的深层内涵。

通过对少数民族服饰、生活场景等视觉要素的调用,只是为了满足以创作者及创作者镜头之外以汉族为主的观众的凝视目光所必须的景观塑造,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视听文化中关于少数民族形象呈现的固定叙事框架。当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一味宣扬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和风景,而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表达与内在精神的提示,以致陷入仅追求表层视觉奇观而忽略民族精神内涵的误区,仅注重对少数民族人物或少数民族风情的介绍,只是借用了少数民族的服装、风景,但缺乏深刻的民族内涵与文化特色的解读,将内容进行了表面与深层的无意识分割,如此呈现出的剧作是失去深层内涵的底蕴奠基、空中阁楼般的表面化场景。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层次的文化形态,最表层的自然风光、民俗表现虽夺人眼球,但只是浅表的审美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不是记录风土人情的纪录片,若不注重深刻内涵的发掘而仅当作视觉奇观来展演,是无法激起观众精神上的共鸣与文化认同的。④

有学者曾说:“一提及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人们往往以为仅仅是指风俗人情、山川地貌。但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一方面。从大量的作品看,它包含着人物、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也涉及历史现状和未来。其中,尤以人物形象为主体,只有真正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的人物,才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⑤因此,如何进行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深层次挖掘,如何使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内容方面跳出流于表面与深层解剖的冲突是其进步发展中不可绕过的一步。

(三)失衡的地位:边缘与主流的冲突

社会中的各阶层、各类人群,由于他们的民族背景、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不同,在媒介资源的占用上,是不可能均等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吸收和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有限,在媒介资源占用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⑥此外,由于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涉及国家统一与民族和谐等政治性问题,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在创作方面受到的限制更多、监管更严,先天不利的创作环境也导致其在面对主流题材时数量与地位被边缘化。其实,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不仅在数量上难以企及其他题材的电视剧,在质量和影响力上也很难和其他电视剧相媲美。纵观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有一定知名度,且能够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并不多,而且所谓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相对而言,距离真正的“热播”还有很大的差距。

再者,从宣传的角度来看,国家对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宣传扶持是较大的,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观众的注意力是偏向主流电视剧的,并未收割大众的主流性观看与影响,代表少数民族声音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电视剧多方话语的场域中的发声是微弱甚至是较为边缘的,其在市场中遭遇强势主流电视剧时冲突明显,与同期主流电视剧相比,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制作、收视、影响力及总体地位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总之,面对收视、市场化的考验,作为小众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遭遇主流电视剧的冲突中,还需进一步发展协商。

二、积极的协商:主题的创新与人才的培养

今天的世界虽然在走向文明与和平,但并没有消除争议与冲突,面对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冲突式的被动现状,其进一步的发展需要的是积极、温和渐进式的主题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商,而非强制性的规范。

(一)创新型的主题协商:从单一性到现代性与多元性的结合

观看电视剧是观众建构或加强对少数民族认知与印象较为方便、直观的信息获取方式。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多以历史剧与革命剧为主,时空较为久远,主题较为单一,信息现代化的今天,依然鲜有反映少数民族最新生活现状的电视剧,观众通过观看电视剧所获得的关于少数民族的印象仍旧停留在较为落后的过去。一定程度上,观众通过电视剧所获得的认知与印象和如今少数民族的真实存在状况是有极大时间割裂与些许失真的,很多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层次,简单地将少数民族的进化等同于乡下人进城,完全忽略了其民族性。⑦同时,以革命剧、历史剧为主的题材与当今人们的生活距离较远,很难引起认同与共鸣,也很难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因此,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主题从单一性到现代性与多元性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以继续保持对少数民族以往独特历史故事与民族传奇的关注,数量可以降低但质量应有所突破,从内容到制作都应更加精良;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创作者应多实地考察少数民族地区,发掘反映当下的创新型创作主题,尽可能现代化、多元化,尽可能找到与当代社会、与大多数人的连接点,寻找当代化的少数民族而非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青年导演谢晓嵋曾说:“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创作,应植根于民族的土壤,提炼出超越本民族特点、能够被更广泛人群分享的主题。这样才能打开民族题材电视剧‘小众’的疆界,而为大众共享。”⑧总之,如何创作出观众喜爱观看的现代性、多元性主题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如何跳出该类型剧汉族不看、本族不看的怪圈,是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关键。

(二)渐进式的协商培养:从他者视角到少数民族自我研究的跨越

目前,我国还较缺乏优秀的少数民族导演、编剧、演员,当前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更多依赖于他者化的生产。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从内容到生产有多重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原汁原味,那么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成品将是汉族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作品所要表现的少数民族独特、深层次的文化品性与民族特点也会被相当程度地弱化。因此,加快培养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少数民族影视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一部好的电视剧,剧本和制作十分重要,因为内容的高度与深度决定着成片质量,但同时演员对角色与剧情的诠释好坏更影响一部剧的成功与否。观察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可发现:较为热播、相对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多为明星主演,而大多数由非知名本族演员主演的电视剧对观众的吸引与影响则逊色许多。一般而言,观众的注意力最先且最易被演员阵容所占据,进一步的观看粘度与电视剧的内容和制作水平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而有知名度的演员通常对观众的吸引力与号召力优于非知名演员。有时,高质量、精制作的电视剧因缺少明星演员,而无法在最初播放中从众多电视剧里脱颖而出,无法在最初引起观众的注意与兴趣而丧失一批潜在观众,使得一些高质量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未必收视率高、受众广、影响力大。

因此,一方面,少数民族明星演员的发掘需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发掘并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编剧、导演进行自我化视角的故事讲述也尤为紧迫。少数民族宝贵的深层价值与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一批优秀且专业的本族人才的加入,需要依靠他们来进行发掘创作与研究,进而实现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从以往他者化视角的粗浅到本族自我研究专业化的跨越。

三、结语

总之,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是广大观众了解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会影响民族间的融合发展与团结。较之最初的创作尝试,如今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进步中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要想解决当下面临的被动式的冲突现状,要想寻求积极协商式的发展以求得更高水平的跨越,依旧需要更多的少数民族影视人才的发掘与多元现代化主题的创新。

注释:

①杨洪涛.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纵览[J].中国电视,2013(04):48-53.

②⑥庄勤早.视角、题材与定位——少数民族电视剧困境及成因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9(05):25-27.

③童兵,潘荣海.“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J].新闻大学,2012(02):72-79.

④王灿,李勇军.少数民族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思考[J].国际文化管理,2013(00):94-100.

⑤⑦郁文.论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困境与出路[J].科技信息,2010(02):222.

⑧黄皓.在百花丛中绽放——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剧创作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视,2010(01):75-76.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题材协商冲突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