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抉择

2017-04-12 05:56党永锋
生产力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陷阱贫困人口

党永锋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744000)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抉择

党永锋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744000)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举措,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抉择。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挑战、历史教训与成功经验,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定位为破解陷阱的战略抉择。要明确“扶持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推进四化同步,带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等收入陷阱;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表明了国家从深化改革的层面来重视收入分配问题,足以体现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4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上致辞时指出,对我们国家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2016年5月,他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就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进行了研究。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志又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解决农村的扶贫现状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可见我们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他们的获得感,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为全社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分配真正起到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让全社会人人都能参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中来。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挑战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内涵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3 000美元~10 000美元的阶段)后,其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在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中不再有效,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人均国民总收入难以突破10 000美元的上限,经济很容易长期徘徊或停滞不前,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意味着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够成功地上位到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会陷入了经济增长的摇摆期或停滞期,没办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相互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方面与高收入国家竞争。难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瓶颈,一直周旋徘徊于较低层次阶段,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从而引发社会不满,积累各种矛盾,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造成很大的威胁,若不能适时变化调整,改革创新,就容易陷入“不进则退”的现实困惑。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和巨大实绩,使我们完全有能力跨越这一陷阱,为人类迈向高层次的发展不断提供中国方案。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曾指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过去三十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二)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挑战

中等收入是指人均收入在1 000美元~12 000美元之间,我国2015年超过8 000美元,已处于中等偏上的发展阶段。从发展的阶段上来看,明显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阶段相契合,必然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况且我们属于后发国家,前国发展的教训必须引以为戒,这是对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呈现出由高速转入中高速的L型态势,2012年开始,我国结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指数,2012—2015年增速分别为7.7%、7.7%、7.4%、6.9%,经济的下滑,已不是周期性而是结构性变化,实质上是生产率的下降。在这个阶段,经济快速发展与矛盾积累爆发相互交织,原有的增长机制难以有效应对风险,经济增长很容易波动。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尤其在这个阶段更应该注重对挑战的分析与评估,最好最完备的防御工作,才能防止出现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好多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就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改变发展策略,合理应对挑战,迟迟不能上位到高收入国家行列。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会见21世纪理事会成员时坦诚地指出:“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总书记非常坦白地回答,也道出了我们在面对这一陷阱的重大挑战时,审慎地做好各项防备工作,以利于我国向更好方向发展。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教训与成功经验

(一)落入陷阱国家的历史教训

根据世界银行划分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四个阶段,即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这是“中等收入陷阱”密布的阶段;从经济增长的驱力来看,与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可概括为市场驱动、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像菲律宾、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到现在这些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在4 000美元~12 000美元,并且没有增长的动力和迹象。菲律宾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84.6美元,2014年只有2 865美元,人均收入基本变化不大。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很难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 812美元,2014年为10 804美元。阿根廷在20世纪末就达到了8 000多美元,2002年又回至2 000多美元,而后又上升到了2014年的12 873美元。墨西哥1973年人均GDP为1 000美元,在当时称得上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而2014年人均GDP也就只不过为10 718美元。当然拉美和亚洲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与奋斗,还没有成功地跨越这一陷阱,没有跨过15 000美元的发达国家的水平和标准。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迷,社会发展难以持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中等收入陷阱的“十个特征”凸显,给以后的经济复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颇多问题。

(二)成功跨越国家的案例经验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日本通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 000美元,到1984年达到1万美元。韩国通过实施“新社区运动”,1987年大约3 000美元,1995年则达到了11 469美元,2014年更是达到了28 101美元,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说明只要在这一发展阶段,要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发展策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就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就一定能实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跨越陷阱的教训汲取与经验借鉴

从迈进高收入国家的经验看,适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很关键。一些国家长期以来依赖国外投资、贸易进口来支撑经济发展,缺乏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沦为未能跨越陷阱的失意者。从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来看,中国现在远高于当年拉美国家落入“陷阱”时的水平;从收入水平来分析,不少国家的人民已经迈入上中等收入水平,整体上属于“脑袋已经进入上中等,身子还在中等水平”。中国一直借鉴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力避滑入“陷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中国正在采取各方面措施,使经济能够实现由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的平稳转型。这一深刻转型,将使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社会。”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十三五”期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为6.5%,且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则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14.5万亿美元,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只要深化改革,措施得力,就会变阻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和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前进的发展路程中,中国会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只有牢牢扭住发展这个根本要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跨域“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抉择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2015年1月,他在考察云南省昭通市时提到,“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改善分配结构,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需求和供给两端着手,更要注重供给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深入发展的矛盾源头,转变思路,改变过去的针对消费不足而实施的四万亿投资、家电下乡等一些货币措施,那只能解决一些表层问题,要真正解决消费不足,还是要从供给侧发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

(一)要明确“扶持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人民、发展过程需要人民支持、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从而在共同富裕中增强发展的动力。从这个维度上讲,新发展理念中共享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由于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疆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治理难题。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 44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7.2%下降到5.7%。虽然“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圆满收官,但是全国依然有5 500多万的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能否脱贫,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到2020年,5 5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实现脱贫,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达1 000万人以上。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贫困地区幅员辽阔,仅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国土面积就达40%左右,区域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距。要明确“怎么扶”,找到“贫根”,对症下药。要明确“谁来扶”,明晰分工,落实责任,通过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进行施策,践行“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活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在奔向小康的征程中不落伍掉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推进四化同步,带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

以工业化为动力,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为依托壮大特色绿色产业,推动劳动密集型污染少的产业发展,打造脱贫攻坚的发动机。以“信息化”为纽带,降低扶贫工作成本、提升扶贫工作实效,激发扶贫开发的发展潜能。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贫困人口实现从农村向相对发达城市转移,同时为工业化提供场所、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推动脱贫攻坚全面展开。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提高农业劳动效率,促使富余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推动城镇的形成和贫困人口的减少,夯实精准脱贫的基础。

(三)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益

扶贫资金是困难群体的“活命钱”,也是精准扶贫举措的“催化剂”,承载着保本、兜底、促公、提效的重要使命。衡量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的直接途径,就是看扶贫资金的运作与管理是否有效。例如,河北省阜平县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贫困山区。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后,要求推动阜平县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此后,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把阜平县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区。据报道,如河北乾元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承担的荒山改造项目,就是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改“输血”为“造血”的有益尝试。该项目总面积4 000多亩,总投资5 200多万元,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输配电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搞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预计新增耕地2 300多亩,人均1.8亩,人均年收入增加4 000元左右。对农民而言,既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又可以通过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对企业而言,既可以通过种植业和旅游业获得经营收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又可以通过“占补平衡”获得建设用地指标。这是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多赢的模式。

(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做好传统农业基础实施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消除“数字差距”、抓住“数字机遇”是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大财政投入,运用PPP、委托经营等方式,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消除信息差距。推动脱贫、农业发展是关键,必须找准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病根”,从供给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是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提高,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激活农产品市场,真正形成结构合理、协调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1]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外国专家谈“中等收入陷阱”(上):未雨绸缪中国有能力防范风险[N].人民日报,2013-03-25.

[3]张雁.中国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吗?[N].光明日报,2012-10-29.

[4]贾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难在哪里?[N/OL].人民网,2015-09-09.

[5]专家分析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已跨入上中等收入阶段[N/OL].人民网,2012-06-29.

[6]邹东涛.“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N/OL].人民网,2013-08-13.

(责任编辑:C校对:L)

F124.1

A

1004-2768(2017)03-0085-04

2017-01-09

党永锋(1978-),甘肃泾川人,中共平凉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陷阱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陷阱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陷阱2
陷阱1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