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的政策选择

2017-04-12 04:00庄俊明
市场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工业化产业结构

◇庄俊明

广州市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的政策选择

◇庄俊明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是相互关联的,两者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产业产值、就业人数的变动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广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产业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政策建议

10.13999/j.cnki.scyj.2017.02.017

一、引言

关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国内外学者都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钱纳里(1995)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产业间存在关联效应。在国内,喻桂华、张春煜(2004)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在于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结构性偏差,且偏差的收敛速度慢于国际经验。陈大红(2007)基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二、广州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坚持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充分认识到工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悉心营造了汽车、电子产品、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了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为主体内容的服务业。与此同时,广州市不断地对劳动就业体制进行改革,这不仅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促进了劳动力的就业。

从广州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来看,一方面,其三大产业的发展过程比较符合国际经验;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人数结构均显示出了工业化成熟时期的特征;另一方面,其产业存在结构性偏差,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将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国际市场,其市场化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其发展路径也必将有所调整。

三、政策建议

1.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广州应该考虑继续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从生产方式、类型和效益等方面提高广州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如加大对现有农业生态园区的投资、改造和开发新型的农业生态园区,注重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另外,综合考虑区位因素,培育具有区位优势和区位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不断完善新的产业价值链,这些可以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农业吸纳就业的空间,而由于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流动门槛相对较低,转移成本也低,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从低技术水平生产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2.有效促进工业顺利转型和升级

广州的工业化发展在促进广州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目前广州工业化已进入成熟期,产值、就业趋于饱和,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和国际经验,广州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当然,转型升级是要朝着发展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向进行的。此外,在以汽车、电子产品、石油化工制造业为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注重发挥产业的关联效应,通过延伸产业的价值链,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发展,这不仅能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关键作用,而且能增强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就业方面,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要使原来在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到具有更高技术要求的部门,因此,有必要考虑建立适应新时期的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对从传统产业部门流动出来的劳动力进行培训和引导,使其掌握新的生产技能;另外,加强社会职业技能的教育投入和推广、创新应用劳动就业合同机制等,这些都可以缓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素质低和生产部门要求高的矛盾,利于促进工业转型和升级。

3.发展现代服务业

广州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最大的,当然其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也是最强的。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广州正处于发展现代型服务业阶段。传统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阶段中,既要发展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金融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以吸纳第三产业中的高技能劳动力,更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房地产、餐饮行业等,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包括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因为这些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物流、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或将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会在很大范围内缓解广州的就业压力,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是有益的。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5.

[3]陈大红.《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3).

[4]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05).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工业化产业结构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