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以大冶市还地桥镇中小学为例

2017-04-12 10:36余新武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校课堂教学

丁 星 ,余新武

(1.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14级研究生;2.湖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以大冶市还地桥镇中小学为例

丁 星1,余新武2

(1.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14级研究生;2.湖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逐步由城市向乡镇推广,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纵观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发展,人们认识到要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必须从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与教学改革抓起。本文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结合“支架式”教学,以大冶市还地桥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为案例,探索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小组合作;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使得各中小学学校逐步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文化等方面先天不足的农村基础教育能够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95%和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的目标。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涌现许多成功的经验,黄石市大冶还地桥镇的各中小学因为采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拟结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式教学”模型研究还地桥镇学校的课堂教学,探索其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产生于美国,并且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的时候,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前提,并把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小组而后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1]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性,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美国学者巴洛赫(Lnda A.Balche)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书中提出小组合作的五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相互依存;(2)同时性互动;(3)个体的责任; (4)人际的和小组学习技能;(5)反思和计划。[2]

一、大冶市还地桥镇中小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一)操作模式

还地桥镇中小学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成绩、性格,按男女搭配等原则,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是每六人为一组,形成AA BB CC(A学习成绩相对较好,B中等,C相对较弱,每月调整一次)模式,组内形成“学优扶弱、团结互助”的良性机制,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为了让小组之间形成公平竞争,均衡发展,评分细则规定:根据答案的全面、准确性,小组六人中,在展示环节,组内的A、B、C作为主答人,小组得分依次增加,以此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善于互助。在完成目标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根据导学助教策略引导各小组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加深理解、发散思维。随后,各小组分别派代表汇报小组探究内容,在这一环节,其他小组学生可以对所汇报内容提出质疑(这一环节,可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作用),汇报小组同学解答或全班讨论;如果全班讨论也难以获得最佳答案,则由教师灵活地引导、解惑。在互助探究、质疑讨论中,所有同学都认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教师,实现“兵教兵”、“兵带兵”的帮扶机制(如图1所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环节不同,教学主体随之而变,但师生之间的“交集”不变,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实现寓教于乐。

图1 还地桥合作学习模式流程图

(二)实施效果

还地桥镇中小学自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生自我发展效果明显。

还地桥镇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初级中学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突出。据教育部门公布数据,全镇六所初中在中考中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近九年连续整体成绩位居大冶市第一,省示范高中上线率逐年增加,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地桥镇各中学中考的报考率都达到100%,低分率也从0.85%降为0。这种现象在其他农村学校是非常罕见的,也是难以想象的。由此,不难看出还地桥镇学校的学优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增加,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明显的进步。

二、剖析还地桥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式”教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茨基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最近发展区,又称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3]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学生现已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通过某种途径可能达到的水平。在他看来,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是指学生存在的潜能,而这种潜能要通过成人的引导或同伴的帮助被挖掘出来,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并且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提升到可能达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最重要的是以维果茨基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特别是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在这里,“支架”指的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效的课堂学习之间的互动形式与载体。一般来说,支架式教学包括三个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学生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情境(如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不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如资料查询、方案制定、实验探究、展示交流、质疑讨论);(3)学生独立学习(如巩固练习、课外阅读)。教师提供支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撤走支架,使学生能独立地学习。支架式教学就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相互合作,结合教师提供的适当帮助,从而得到发展和自立。

(二)剖析还地桥镇学校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1.“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经过长时间观察、研究发现,还地桥各学校实施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搭建“脚手架”的形式,遵循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基本理论,从实际效果上讲,还地桥学校采用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是对“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式教学”的有效实践和丰富。

如图示,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分为五个区域:基础区(I)、自我学习区(II)、协作学习区(III)、讲解区(IV)、展望区(V)。

“基础区”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原有的知识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知识水平。这一水平相当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小组成员在学习新课之前各自已具备的知识水平,且这些知识学生掌握得非常透彻,并成为学生在他存在的发展阶段中的一种能力,因此,这一区域的知识教师在课上是不需要讲述的,但教师需要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图2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图

“自我学习区”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初始,通过教师提供的导学助教案自我学习从而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也相当于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通过预习所要学习的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利用导学助教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这些知识也是不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则应预知“学生能够知道什么”。

“协作学习区”指学生独自难以解决而需要合作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一水平在小组合作中主要体现在:学生独自难以解决问题时,组内成员共同讨论解决,如果组内讨论不能解决,则需要通过全班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解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其中,教师主要起到掌控全局、引导、激励、启发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氛围热烈而不热闹,活泼而不紊乱。

“讲解区”是指学生无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即学生在同伴的互助下也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教师(成年人)讲解的水平。这一水平体现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小组之间通过讨论后无法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教师分析解答的环节。在小组合作模式这一环节中,小组之间各持己见,难以达到统一的意见,因此,教师要关注小组之间的质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逐一分析学生质疑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实施“协作学习区”和“讲解区”两个环节时,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加上平时的了解应清晰地判断“学生可能未知什么”,使讲解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展望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新知识学习后,再通过练习、复习、课后拓展学习达到的水平,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发掘自身的潜能,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拓展知识视野,也是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的进一步地挖掘。这一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而且也是对教师视野的考验,因为教师应清楚“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还应知道些什么”。

2.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三维结构

通过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II、 III、 IV三个区充分地体现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也有人将II到V称之为智慧教学区),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在教师、同伴的介入下能够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递进层次。在这里,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导学助教案自我学习,构建新的知识,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部分问题。因此,导学助教案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其支点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学生借助这个“支架”,解决学习难题,这即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区”。在学生“自我学习区”未能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搭建一个新的“支架”,即给学生一个讨论的环境,学生通过同伴的相互讨论,再构建新的认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这也是学生的“协作学习区”。如此,教师在学生不同的知识程度的阶段,为学生不断搭建新的“支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与思维的藤枝在“支架”上自由生长与攀沿。图3很好表达了这种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三维立体结构。

图3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三维结构图

总之,还地桥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区域内,搭建不同的“脚手架”,发掘学生的潜力,如此通过反复地“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还地桥学校的学习模式和中考优异成绩非常契合金字塔学习理论,即小组讨论、实践练习和向他人讲授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从产生至今,虽然在全世界推广,但是文化背景、教育制度、教育观念等的不同,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效果。相比于其它学校的流于形式,还地桥学校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实处,内化到师生心里,并且取得优异的效果并非是偶然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社会互赖理论,作为社会互赖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考夫卡(K.Kafka)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5],可见,要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组织者要为它创建有利的条件。具体实施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的评价、激励、协同机制

还地桥镇对“镇域化”的教学管理理念有着深刻和独到的理解,非常重视镇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整体性评价机制的运行,从而弥补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或哗众取宠追求形式,而是从小学到初中,各个学科、各个班级统一实施、协同合作,形成“一体化”,让其理念深入每位师生的脑海,落实到每科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在具体的实施应用中,凸显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实行学生小组整体评价,各班级每周都要开展“最佳小组”、“进步最快小组”等评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团队意识,让学生体验到了被他人接受的快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奖励机制的基本原则是“鼓励学困生、促进中等生、发挥优等生”,通过得分的调剂,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中等生和学困生相应的责任,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因为小组与小组在学习上是竞争与互助的辩证关系,他们作为小组中的一员,有责任去维护小组的荣誉。可见,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要求教师有良好、扎实的教学功底,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6]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处设问,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并反馈,当学生遇到困难和质疑时,教师及时指导和解惑,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同时,教师作为整堂课的管理者,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监控学生的表现,关注不积极的学生,引导教学进展的方向,拓展学生的视野。如果教师学科功底不足和综合能力欠缺,就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效果。

3.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自主协作的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实践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心以及宽松的学习环境、各学科的协同努力,可以提供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的效率,尤其是对乡村的孩子、对许多留守儿童。学生自主、学科协作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有能力、有习惯、自发地主动预习、复习所要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清楚了解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走向真正的高效率、高质量。在还地桥镇学校小组合作的操作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教师讲完每节课的要求后,学生要及时地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再进行讨论和质疑。在这样较短的时间里,学生如果在课下没有认真预习和复习,很难掌握所要学的知识,更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如果是这样,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操作下去了。

三、农村学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还地桥镇学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教学效果,对学生、教师、学校和整个基础教育来说都有巨大的意义。

1.小组合作能激励学生全体均衡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一改传统教学所呈现的沉闷的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同学们都十分踊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根据还地桥镇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和实施效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积极互赖,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为同伴的学习负责;同时,在他们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优生辅导中等生,一起帮助学困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小组整体评价制度鼓励中等生和学困生积极参与探究、并在交流环节勇于表现自己,学优生在辅导组内同伴以及质疑和讨论环节发挥优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另外,组内同学的相互讨论,全班讨论时,学生的发言,都潜在地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困生和不自信的学生得到锻炼。可以看出,学优生不但没有在学习中被“拖后腿”,而且在组内起到“群体教师”的作用,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巩固和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在组内学优生和老师的帮助下更是得到非常大的促进,进步明显。综上,还地桥镇学校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巴洛赫(Lnda A.Balche)的小组合作的“五个基本要素”,还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得到全体均衡的发展。

2.小组合作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再完全依赖老师,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就在这样一个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同学所吸收的知识也不只局限在了老师教的东西当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因为是自己讨论发现的,也会记忆得更加牢固,更多的交流与讨论强化了知识理解与记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大面积的成绩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3.小组合作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采用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各环节的实施中多方面的要求同时也给了教师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组织者,还要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疑难问题的解惑者,课程的研究者,为学生创建恰当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参见图4)。在这种教师角色拓展的教学模式下,要想取得成功,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成长,摆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图4 小组合作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分析图

4.小组合作能缓解农村教师数量与质量的难题

农村各级学校缺乏足够的高水平教师、留守儿童学生比例大是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关节点。还地桥学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优扶弱、团结互助”的帮扶机制和整体评价机制以及各学科协同机制,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之间的多变互动为班级体乃至全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地桥镇六所初中在中考中连续九年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良好口碑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从业信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保障。还地桥的成功案例,让大量乡村普通学校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和温暖的未来,人们能够相信,即使是本土的校长、普通的教师、乡村的孩子,也能够办出好的教育。

总之,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还地桥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校改革的道路中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从理论上讲,更是对“支架式教学”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域理论”的有效实践,对许多乡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陈梅兰.浅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131-132.

[2](美)巴洛赫著,曾守锤,刘华清译.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2005.

[3]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2):18-19.

[4]杜 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7.

[5]曲莉梅.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14,(10):101-103.

[6]王 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

(责任编辑:王国红)

湖北师范学院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2016—10—12

丁星,湖北师范大学教育学14级研究生;余新武,湖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现主要从事教师教育与课程教学论研究。

G622.4

A

2096- 3130(2017)02-0139- 05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2.03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学校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