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彦良,龙如银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资源型城市锁定突破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西为例
侯彦良,龙如银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全球性难题,找到突破资源锁定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山西省10个资源型城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解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分析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现状,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了这十个城市突破锁定效应的综合能力,最后从经济因素、人力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财政因素以及技术因素上对资源型城市解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论认为科技、财政因素对资源型城市解锁有促进作用,但在工业发展初期,经济发展会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解锁;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全省11个地级市除了太原,大同、阳泉、晋城、运城等10个城市都是典型的煤炭型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均为煤炭及其周边产业。截至1996年,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就有2662亿吨,占据全国的27%,且煤炭质量优良、种类齐全,开发条件良好,是我国第一产煤基地,多年来山西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2015年全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即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增加值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占到74%,虽然该比例较上年下降了3.3%,但是整个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对煤炭资源过于依赖。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供给需求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凸显,加之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当前多元化经济发展形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包括山西在内的我国一大批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可被开采的资源日趋衰竭、开采成本不断上升,支柱产业逐渐衰退,再加上资源型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恶化,资源型城市生产难以继续。目前山西各资源型城市发展陷入如下困境:(1)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2)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3)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发。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当地资源的开采,进而形成了路径依赖,导致城市产业结构难以转变,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型城市“锁定效应”,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的锁定效应,越过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转型障碍,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下文以山西省为例,将山西省除了太原之外的十个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一个综合评价,然后定量分析各方面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结论。
对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即对各地区突破“锁定效应”, 实现经济转型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文章此处选用的评价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2.1 主成分分析模型理论介绍
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定量(数值)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即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具体地说,是导出少数几个主分量,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
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测得p项指标之间往往具有相关关系,且每个样本各指标取值的单位和数量大小不同,使我们较难利用这p项指标的信息区别这n个样本。主成分分析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设X=(X1,X2,…,Xp)是一个p维随机向量,且E(X)=μ,协方差阵D(X)=V。考虑它的线性变换:
………………………………………
主成分分析目的是为了减少变量的个数,故一般不用p个主成分,而用m
(1)主成分ZK的方差贡献率,这个值越大,表明ZK综合X1,X2…,Xp,信息的能力越强。其中Z1在总方差中占的比重最大,其余综合变量的方差依次递减。
(2)主成分Z1,Z2,…,Zm的累计贡献率,即累计贡献率表示m个主成分提取了X1,X2…,Xp的多少信息。在应用时,一般取累计贡献率为70%~85%或以上所对应的前m个主成分即可。
(3)因子负荷量指第k个主成分ZK与原变量Xi的相关系数ρ(ZK,X1),因子负荷量是主成分经济解释中非常重要的解释依据,由因子负荷量在主成分中的绝对值大小来刻画该主成分的主要经济意义及其经济成因。
(4)前m个主成分Z1,Z2,…,Zm对原变量Xi的贡献率V1,表达了某个变量被提取了多少信息。
2.2 数据处理
2013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其中规定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考虑。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本文选取了山西省2014年大同市、朔州市、阳泉市、长冶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以及吕梁市这十个资源型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占比、单位GDP能耗、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国内旅游收入、每万人拥有绿地面积六个指标进行评价。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占比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以及产业结构,单位GDP能耗反映了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以及每万人拥有绿地面积反映了民生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要考虑接替产业的发展情况,此处由于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了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下文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山西省2015统计年鉴》。
2.3 综合评价实证结果
根据主成分分析模型,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表1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通过输出的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可以看出,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到78.698%,基本反应了原变量的总体情况,因此选择提取3个主因子较为合适。各主成分得分见表2。
表2 各主成分得分
以每个主成分Yi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得到主成分综合模型:
把每个主成分得分带入Y函数后,就可以得到每个样本的综合评价函数得分,即综合主成分值,以得分的大小排序,就可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评价比较。
表3 综合主成分值
通过表3可以看出,晋城、大同和运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得分排在前三,而长冶、临汾和朔州排在最后三位。同为典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城市突破锁定效应的过程易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城市,那么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哪些方面的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对资源型城市突破锁定效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文将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锁定突破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关于资源型城市突破锁定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尚且不多,总结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李树人等(2006)认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不足严重制约着当地产业转型;陈作如等(2012)以河北迁安为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战略,认为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势在必行,并指出了未来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的具体内容。二、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刘振霞(2007)认为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绿色管理和管理创新三个方面发挥作用;胡国辉(2012)以河北迁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在明确转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高转型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三个方面所起的功能和作用。三、财税政策以及公共援助政策,黄溶冰等(2008)认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离不开各项财税政策的扶持,深入探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增值税与增值税的配套改革问题,并分析了共享税与地方税的合理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税收政策。四、其他方面的因素,王淑娟(2011)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职工再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衡量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李惠娟、龙如银(2012)对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两者相匹配时可以促进城市转型成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下文将对资源型城市解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经济因素、人力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财政因素以及技术因素上对资源型城市解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城市转型的影响程度。考虑数据的合理性及可得性,在指标选取上具体选择了山西省十个资源型城市居民消费水平(JX,万元/人)、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SZ)、科技活动人员 (KR,千人)、公共财政支出 (GZ,亿元)、高等学校人数 (GX,万人)五个指标进行分析,将十个城市的综合得分(ZF)作为因变量,上述五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考虑到原始数据量纲不一样对回归结果有一定影响,将自变量指标变换为上述括号内单位,与因变量指标保持统一数量级。通过SPSS软件,得到表4。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注:***代表在1%的水平上显著,**代表在5%的水平上显著,*代表在10%的水平上显著。)
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五个指标中居民消费水平、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公共财政支出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得分是有显著影响的,而第三产业占比和高等学校人数对其没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表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ZF=-0.484JX+0.116KR+1.765GZ
从具体影响因素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对综合得分产生负影响,即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一个单位综合得分降低0.484分。居民消费水平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动力越足,然而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出现了显著负影响现象,这主要是山西省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山西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其经济发展四分之三以上来自当地资源以及相关产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受益于这些传统产业。从工业发展历程来分析,早期的工业发展使得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工业发展初期都是以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为基础,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进步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当其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代价大于经济进步带来的优势时,工业发展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负面作用。当前山西工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反而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当工业发展到中后期,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类型也由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的发展才能做到真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并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活动人员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地科技投入程度,上述结果显示科技活动人员增加一个单位,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增加0.116,这也再一次说明科技创新是资源型城市突破锁定效应不可或缺的因素,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是资源型城市由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的基本前提,也是工业由初级阶段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必经之路。资源型城市解锁过程中,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技术人才,构建科研创新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公共财政支出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政府支持力度,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两方面用途,一方面是直接为产业转型提供的补贴,比如科研资金支持、基础设施补贴等等;另一方面是资源型城市在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财政资金进行治理,具体包括环境保护费用、治理资金等等。表4显示,公共财政支出对资源型城市解锁有促进作用,而且促进力度很大。从公共财政支出第一个用途来看,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力度越大,企业的资金压力越小,同时政府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产业转型能够有序稳定的进行。从第二个用途来分析,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投入,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质量,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结果显示系数值为1.765,主要是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此处选择的指标为该地区所有的公共财政资金,而用于城市转型资金的只占到总资金的一部分,因此实际促进效果会小于数值效果,需要乘以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系数。
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占比以及高等学校人数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没有显著影响。从山西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来看,其产业类型主要是围绕当地资源而展开来的,即使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等行业也是深受当地传统产业的影响,因此在此处并没有我们常规理解的第三产业占比越高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高等学校人数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但是当今人员高度自由流通,人们可以自由择业,当地高校学生不一定留在当地从事生产,因此这个指标在此处并不显著。
本文以山西省十个资源型城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解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分析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现状,然后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了这十个城市突破锁定效应的综合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并进行了排序,最后从经济因素、人力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财政因素以及技术因素上对资源型城市解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城市转型的影响程度。
从本文的实证结果来看,科技、财政因素对资源型城市解锁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水平需要根据当地的工业发展程度来定,在工业发展初期,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最终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突破资源锁定,因此还是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速科技创新,将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1]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树人, 谢承泮.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163-164.
[3]陈作如,高 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战略——以河北迁安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 2012, (5): 88-92.
[4]刘振霞.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政府管理的三大转变[J]. 中国行政管理,2007,(12): 75-77.
[5]胡国辉.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J]求是,2012, (9): 61.
[6]黄溶冰, 赵 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税收扶持政策探析[J]. 税务研究,2008, (11), 39-41.
[7]王淑娟.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职工再就业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11, (1):116-117.
[8]李惠娟,龙如银.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耦合研究——以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2): 40-44.
(责任编辑:胡乔)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ities based on resource
HOU Yan-liang,LONG Ru-yin
(Government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 Xuzhou,221116, China )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y is a global problem. In this paper, 10 cities in Shanxi as an example, the resource type city are analyzed. From the quantit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resource prote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10 city . From the economic factors, human factors, industrial structure, financial factor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e technology, financial has a positive effect and industry has a negative effect.
resource-based city; influencing factors; main factors; analysis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kf2016z03)
2016—11—28
侯彦良,男,山西沂州市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与方法;龙如银,男,安徽寿县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与方法。
F127
A
2096- 3130(2017)02-0088- 04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