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欧,涂元生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绿道景观设计对生态园林城市的推广与实践
谢 欧,涂元生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绿道是兼具旅游、生态、环保、教育、健身、休闲等功能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绿道在景观设计的范畴里指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的自然走廊。本文仅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析绿道景观的特点、功能及优势。以德国鲁尔工业区绿道案例的成功经验,结合黄石地区的现状对廊道、慢行道、驿站、标识系统进行分析。优化绿道景观设计对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推广与实践有极强的实用性。
绿道;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设计
绿道指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资源建立,连接旅游景观,内设游憩线路和服务设施,兼具旅游、生态、环保、教育、健身、休闲等功能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1]。绿道在景观设计的范畴里指与人为开发景观相交的自然走廊。在我国,“绿道”的范畴涉及到景观设计学、社会学、交通学三个方面。本文仅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析绿道景观的特点、功能及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greenway)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言,这种热潮被称为绿道运动(greenways movement)[2]。绿道(greenway)一词在1959年第一次被作家威廉·H.怀特(William H.White)所用,1987年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正式官方使用。绿道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自然廊道(河岸、溪谷、山脊线)、游憩廊道(运河、铁路沿线、风景道、线性的开放空间)、公园及绿带。涵盖了河流廊道、休闲绿道、自然生态廊道、风景道、历史线路、综合绿道等方面。
(一)绿道激发美国刺激经济增长
绿道以自身的生态、休闲、经济价值受到各国及国内外学者、政府部门的关注和研究。1867年至1900年建成的美国波斯顿公园绿道沿着淤泥排放区建造,将富兰克公园、阿诺德公园、牙买加公园、波斯顿公园和其他周边绿地联系起来成为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绿道系统。之后,政府把绿道放入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布局中,在景观设计师的推广和实践下,美国率先形成了全国综合绿道网络。其中,全长 4500 千米的东海岸绿道将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户外运动项目、休闲旅游资源串联在一起,共投入 3 亿多美元,使绿道沿线的 3800 万居民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 160 多亿美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
(二)绿道焕发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青春
德国建立绿道的主要目的为提高空气质量,提供更多的休闲机会。以采煤工业起家的鲁尔工业区(图1)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因资源开采枯竭,煤矿、钢铁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纷纷倒闭。1988年—1999年期间,鲁尔地区利用国际建筑展组织开展工业遗产旅游计划,借助绿道景观设计将百年脏乱的老工业区变成宜居的城市。让埃姆舍河与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鲁尔工业区用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利用7个绿道计划整合了17个县市的绿道设计,并于2005年对绿道系统进行立法保护,以保障绿道的推广与实践。一系列的措施让城市脱离滞后、脏乱的面貌,形成了生态安全、景色怡人的宜居城区。在改变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让老工业区焕发青春。开辟了一条属于鲁尔地区特有的以燃气管、炼焦炉为标志的工业遗产旅游线路。以北极星公园(图2)为代表的工业遗址绿道系统成为了德国工业区绿道建设的典型标志。
图1 鲁尔工业区
(三)绿道促进中国生态发展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为环境污染、生态资源破坏的现状买单。生态型城市建设正成为我国社会转型的趋势。政府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生态环境的治理应该从源头抓起”,“留给自然更多修复空间,留给农业更多良田,留给子孙后代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奋斗目标[4]。2010年广东省提出建立了珠三角绿道网络体系计划。2013年珠三角地区建成了6条省级主干绿道。构建总长约1678千米的区域绿道网络。从此,绿道在我国开始由理论研究走进实践应用,在国内众多发达省市掀起了建设热潮[5]。2014年12月26日我国颁布了《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LB/T035-2014)》(下文简称: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绿道旅游的基本要求、组成要素、设置要求、植物景观要求、设施设备要求、导向系统要求、代码要求及服务要求等[6]。此规范的颁布为全国各地域的绿道设计提出了指导性的思路。
图2 北极星公园
《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一书中结合不同学者对绿道的分级,提出将绿道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区域级绿道、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从城市功能角度可以将绿道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从绿道的使用功能方面可分为交通类绿道、游憩类绿道、生态类绿道。从绿道的景观类型可分为历史文化类绿道、城市公园类绿道、城市滨水类绿道、城市商业类绿道、城市游憩休闲类绿道、郊野类绿道。从交通层面可分为步行绿道、自行车绿道、综合型绿道。
在实践中,以绿道的最初样式“林荫大道”形式为代表,遮阳、美观的功能让人流连。绿道合理的利用线性空间、连续性的绿地空间可以优化城市的道路功能达到景观效果。规范中提出绿道应具备生态、交通、休闲、环保、健身和教育等功能。因而,优化城市的绿道景观可以让城市朝着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发展,并具备决定城市的生态特点。
图3 2015年北京pm 2.5空间分布图
(一)绿道设计可以帮助城市建设“收”“放”结合
城镇化建设使城市发展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扩张迫使原有的农田、耕地、森林面积越来越少。人口增多、工业及汽车尾气排放使城市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以北京市为例(图3),,通过调整产业、优化能源结构等举措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力度,2015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下降了6.2%,超额完成全年下降5%的目标。此外,2015年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7]。众多的政府调控才获得过半的达标空气,这是城市建设中的最大弊端。城市建设为了达到生态环保的优质空气质量,不能仅靠“收”来解决问题,还必须利用“放”的手段达到平衡。“放”的手段就是优化城市绿道设计。在高压工作环境、高成本生活压力的当下,人们追求工作以外要享受优质生活。除了需要大型的公园与广场外,优质的绿道系统也必须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的必备。城市建设的“收”“放”结合要求绿道景观设计做到更合理、更安全、更顺畅。
(二)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自行车高速公路设计启示
鲁尔工业区在转型发展中为了满足生态型城市的发展目的,在城市的绿道系统设计中新建了一条4米宽的自行车高速公路。此绿道将连接德国西部10个城市和4所大学,满足区域内200万人口通勤。公路拟建100公里,现以开通一期5公里长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德国是一个10%的人口依靠自行车出行的国家。这条区域级绿道的推出得到了德国其他地方的充分响应。成功案例使法兰克福金融中心拟建一条从法兰克福至达姆施塔特的一条约30公里长的区域型绿道;慕尼黑北部郊区拟新建一条约15公里的休闲型绿道;首都柏林在2015年12月政府批准了城中心与西南郊区自行车绿道计划。纽伦堡地区也将新建连接四城的自行车绿道计划。鲁尔工业区的绿道设计的成功案例将复制到其他城市中。
纵观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随着城市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汽车数量持续增高。原道路规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堵车现象成为常态。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在购车上以摇号政策掣肘民众热情,同时以单双号调控私家车出行频率,这些手段无疑是杯水车薪。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下,利用德国鲁尔区自行车高速公路项目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新增绿道设计不仅符合当下国情,也可在“放”的做法提出新的手段,同时更适应中国“自行车大国”的形象。
(三)城市级绿道设计是增加城市活力的助推器
广州是中国最早借鉴国外绿道设计的城市。在德国高速自行车公路的做法成功推行后,广州拟在2016年投入1.2亿元增加3万辆自行车来配合政府大力升级中心城区自行车道项目,来达到治堵和绿色出行的目的。公益组织“拜客广州”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自行车出行状况及配套设施做了调查分析。《报告》显示,1984年,广州的自行车出行比例是35%,《2005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显示,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至8.2%,而近几年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则稳定在7%-8%[8]。而来自媒体公开报道和学术论文的数据显示,北京为18.10%,上海为28.7%(含助动车)、天津主城区为33.8%、杭州为34.3%,广州的比例明显偏低,显示自行车出行在广州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市政府准备大力推广自行车出行无疑是正确的[9]。两则报告用数据呈现了自行车绿道推广的可行性。自行车运动、民众步行、观景沿线带都需要做好绿道景观设计。城市级绿道设计既可以增加城市活力,也可以有助城市朝着低碳环保的生态园林目标发展。
(四) 绿道景观设计在具体地域的推广与实践
从19世纪的公园道到20世纪的开放空间规划,20世纪末的多目标绿色通道发展到1998年欧洲绿道联合会提出的加强绿道建设。绿道设计都朝着美学、生态的目标在发展。功能上都为串联各个空间以达到利民的目的。绿道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周时期修建的150公里长的“周道”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绿道。秦汉古道、京杭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也属生态景观学中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古代绿道系统的雏形。从此角度分析,绿道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富有历史传承性。在各地域推广与实践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近年来,全民健身理念使老百姓对城市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园林型城市是百姓对所处城市的基本要求。强化绿道景观设计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先行之师。园林城市是我国对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统称。“生态园林城市”除了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重视地区生态保护外,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综合物种指数也是重要考量范围。
以黄石市为例,该市在2007年被我国列入中国园林城市。城市一直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地理优势,近几年的转型发展一直朝着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努力。黄石的绿色转型决心,换来的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1%、空气优良指数达到315天/年[10]。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徐德龙等专家经过调研后如此评价:黄石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非常成功,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循环发展势头良好,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黄石模式”渐已成型,经验值得推广[11]。从现状看,“黄石模式”已小有成效,在此基础上深挖绿道景观资源是符合本地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需求。如表1所示,黄石市拥有丰富的绿道资源。把绿道景观设计的理念深植到现已开发或待开发的绿道中,对各种类型绿道的定位与设计有极好的帮助。390公里的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不仅把黄石市四大山脉连接起来,而且形成了游憩健身型、景观旅游型的综合性绿道。34.24公里的城市型绿道建设可以把城市内网的生态绿色资源进行贯穿。这种城市内、外结合的绿道系统交错密织了一条生态绿道网络。
表1 黄石市绿道现状
1、 绿道景观设计的内容
如表2所示,黄石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场地分析、现状分析、绿廊系统的植物配置、路径设计、节点设计、公共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照明设计八个方面。其中节点设计、路径设计是整个绿道景观设计中的重点。自行车运动道、步行道、观景沿线带的绿道景观设计是成为提升绿道价值、增加城市活力重要部分。
表2 黄石市绿道景观设计内容
2、路径设计
路径设计是针对道路的布局、宽度、坡度、铺装、材料、色彩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黄石本地拥有大量的花岗石、大理石材,可以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结合本地了矿冶文化组合相关浅浮雕壁画穿插铺贴。按表3绿道宽度要求、表4城市绿道设计的坡度要求进行操作,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在绿道植物选择中要注意植物的本地化,且有良好遮阴效果的树种为宜。
表3 绿道宽度要求
表4 城市绿道设计的坡度要求
3、 节点设计
(1)驿站
绿道驿站承担管理、服务、换乘、休憩、售卖等功能。是人群在绿道行进中的中转站。如表5,对驿站位置的设定要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做到生态环保。黄石市的绿道驿站在选材上可以考虑本地石材、铜、铁等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或新建。在驿站里增设地域文化宣传内容,厚植本地矿冶青铜文化和地域文化。
表5 驿站的设计要求
(2)绿道出入口
绿道出入口在整个绿道路径系统里地处公共交通站点附近,是绿道的起点和终点。游客对绿道的形成初次印象的节点。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如表6对安全、无障碍、照明方面要着重考虑。
表6 绿道出入口
4、 绿道的标识系统
标识为绿道使用者提供了相关设施信息,应进行详细设计并按表7的内容和位置恰当安置。标识牌须清晰、简洁、避免标识过多,形成杂乱印象。多以图形表现,尽量选择全球通用的标识。考虑人群的多样性,要注意几国语言的使用及盲文的使用,适当配合语言提示。
表7 标识系统景观设计
总之,生态园林型城市是城市的“点——线——面”,是立体、全方位的。重视城市的绿道景观设计是提升城市的生态性整体面貌的有效手段。优化绿道景观设计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循环,提高民众的宜居水平。在绿色廊道、慢行道、驿站、标识系统的组合中最大限度发挥绿道的生态功能,促使城市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达到生态园林城市的目的。利用绿道设计把城市的场所精神、空间进行有效连接。让绿道景观设计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点精之笔。
[1]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发展[J].生态学报,2006,(9).
[2](美)Loring Lab. Schwarz 等,余青等译.绿道规划·设计·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2-25.
[3]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24.
[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Z].2010.1,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LB/T 035-2014)》,2014-12-26.
[6]王 硕.北京晒2015治霾成绩单空气达标天超五成[N].京华时报,2016-01-05.
[7]熊佳焰,陈诣蓝.广州自行车出行比例仅7%~8%[N].信息时报,2015-05-15.
[8]魏 凯. 一份榜单告诉广州:自行车道怎么改更有效[N].南方都市报,2015-12-14.
[9]戴 菲,胡剑双. 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7.
[10]图1、图2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网http://www.chla.com.cn/.
[11]图3来源于王硕.北京晒2015治霾成绩单空气达标天超五成[N].京华时报,2016-01-05.
(责任编辑:胡光波)
The promotion and practice of greenway landscape design to ecological garden city
XIE Ou, TU Yuan-sheng
(Academy of Fine Art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China)
Greenway is a linear green open space with tourism,ec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ducation,fitness,leisure and other functions.The greenway in the category of landscape design refers to the natural corridor intersected with the man-made landscap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functions and advantages of greenway landscape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design.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greenway case of Germany’s Ruhr Industrial Area,combined with the Huangshi rigion of the corridor,the slow trail,post station,sign system analysis.Optimization of greenway landscape design to promote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of promotion and practice of strong practicality.
greenway; ecological garden city; landscape design
本文为2016年度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y050
2016—12—07
谢欧,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涂元生,男,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J512
A
2096- 3130(2017)02-0049- 06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