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开慧
(禄丰县城南小学 云南禄丰 651299)
摘 要: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管理能力 培养
一、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自主管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班主任对班级的间接调控主要是通过班级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的,因此,实施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模式,就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我们以《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纲领,结合学校和本班实际,让每个同学献计献策,归纳制定出《班级行为规范》、《班级奖惩制度》。《班级行为规范》在学生们自由、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而《班级奖惩制度》详细规定了学生违规之后该如何处理,比如不做作业,乱扔拉圾、打架骂人等等。甚至还可以 “将功补过”,如,犯了小错误罚做好事一件,可以主动留下来帮值日生做好事,也可帮助同学辅导功课。这个方法挺有效,有助于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用来战胜那些消极的想法与做法。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们都较为自觉,而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多地采取了内外因相结合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外在教育规范的内化。我们每学期都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和班级的实际,及时地对班规的具体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时通过班规的调整、完善,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二、民主选举班干部、让班委各司其职。
一是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所谓“分级管理制度”,即在班内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这些干部中最关键的是正班长,班级中的纪律、卫生、出勤、学习、体育、劳动、集体比赛都由正班长负责;其次是设立“值周班长”,值周班长的人选由同学推荐,竞争上岗。一般是班内责任心强,头脑聪明,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值周班长负责一周内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最后是设立“值日班长”,按学号轮流,每个人都要当,轮到谁,便从早到晚,对班级工作负责。有了这三级领导,班級管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学生都以班级主人的姿态为班级做工作,尽责任,这样增长自己的能力,长大后更能适应社会。
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即提倡“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每人必须承担班级内的一份工作。如:正班长全面负责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领导指挥值日(周)班长、班委委员开展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各项班务的落实情况。班委各部委员在分管副班长的指导下,负责本岗位职责相关的具体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班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指导科代表开展工作,组织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统计阶段考试每个学生的总成绩……班主任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给每个学生安排合理的岗位责任,让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如一个同学专门负责整理图书,一个同学负责擦讲台……全班几十位同学,人人都有一份固定的“职业”,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坚持做下去,也需要责任心与毅力。
三、注重引领,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 。
班级中设置班干部,不仅是为了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班干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因此,不管实行怎样的班干部轮换制,班主任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怎样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呢?学生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
1.“扶着走”:“扶着走”的关键是抓好“第一次”。对于新产生的小干部来说,会遇到一连串的第一次——第一次组织早读,第一次带领学生劳动,第一次组织课外活动等。在“第一次”前,我们要耐心指导,手把手地教。年级越低,越得细心指导。
2.“领着走”: 这是半扶半放阶段。班干部有了一些工作实践经验以后,我们可在各种具体工作之前,请小干部提前设想,提前安排,自己充当参谋。
3.“放开走”: 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后,班主任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工作。“放开走”并不是撒手不管,班主任可定期召开班干部例会,让班干部互相交流经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主任要大力表扬敢于管理,独挡一面的干部,在班干部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他们能积极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积极为中队活动出谋划策,一支较有能力的小干部队伍就会逐步成熟。
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艺术,而学生的自我管理更是这门艺术的核心。所以,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应该从抓好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出发,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