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曄娟
在中國公佈的“十二五”規劃中的基本醫療服務制度改革目標中,設定要建立70%以上的城鄉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勢必要集中管理大量資料,同時還能讓多個醫療機構交換使用,電子病歷的應用需求也因此湧現。香港政府醞釀10年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簡稱“醫健通”)在2016年3月正式啟用,允許公、私營醫院及註冊西醫等醫護提供者,在取得病人同意後,上載和查閱其電子病歷作醫護用途。台灣早在2007年通過“推動實施電子病歷子計劃”,至今參加的醫院累計有八成,未參加的都是病床少於百張的小型醫院,成績斐然。
在這個世界各地醫院都在推動電子病歷互通,讓醫院透過資訊科技應用,能打破資源、地域、時空限制的熱潮中,澳門終於邁出了第一步,但是自2017年1月啟動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先導計劃,截至2月底至今僅有約500人登記,難成氣候。
為此,本期時事辯論聚焦本澳的“電子病歷互通先導計劃”,邀請到了澳門外科學會理事長朱文立、醫思醫療機構市場部經理楊容一、兒科醫生吳曉程和澳門病人權益會理事長徐子威,與他們探討如下議題:電子病歷互通計劃在澳門是否可行?香港、臺灣兩地的成功經驗對澳門有何借鑒之處?澳門的醫療界未来是否應該全面推行該計劃?甚至未來發展電子病歷雲端服務?病人的個人私隱與資訊互通應如何取捨?對本澳電子病歷互通的發展有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