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近期發生多宗與市民身心關係密切的公共事件。當中最震撼的,莫過於受巴西“黑心肉”事件影響,民署3月21日晚宣佈暫緩處理所有巴西生產的冷藏及冰鮮肉類產品的進口申請,涉事的廿一家巴西凍肉商的“黑心肉”已全部下架,以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據各地傳媒報道,巴西警方經過兩年調查,於3月17日出動過千警力,展開“劣肉行動”突擊搜查全國六個州近200處地點,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商JBS、最大禽肉生產商BRF等涉嫌賄賂衛生檢察員,以取得虛假的“適合食用”認證,為了掩蓋腐爛氣味混入有害化學物,或在肉製品混入豬頭、薯仔甚至紙皮,冒充“好肉”牟暴利。大家都知,巴西是當今全球最大的肉品出口國,“劣肉案”一經公開,在全球各國無不掀起一股食安恐慌,更擔心被調查公司僅是個別事件還是非冰山一角?儘管巴西總統及官員四出“撲火”,包括宴請外國駐巴西大使食肉扒,強調全國4837家肉食工場只有21家涉案遭受調查,云云,以挽回全球消費者信心。惟事件愈演愈烈,約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包含歐盟、中國大陸、墨西哥、日本、埃及、南韓和香港等相繼發出全面或部分禁止巴西肉品進口。
於澳門而言, 巴西肉類是千千萬萬家庭餐桌上美味佳餚的食材來源,民署官員最近透露本地進口肉類市場巴西雞肉約佔七成,豬牛肉約各佔四至五成,僅今年1月從巴西進口的各類凍肉已超過140萬公斤,不容小覷,足見澳門對巴西肉類市場的依賴性。值得一提的是,透過巴西政府對是次事件的處理,並未出於保護國家經濟利益而封鎖醜聞,堪稱對國內和國際消費者負責任的榜樣。事件至25日的最新進展是,巴西農業部長馬吉表示,中國、埃及和智利已恢復進口巴西肉類,解釋經過當局向中國澄清,調查是針對巴西衛生官員涉嫌受賄,而非肉類品質,中方接受解釋,決定解除巴西肉類進口禁令,但不包括21家仍被調查廠房加工的肉類。相信, “黑心肉”事件引發的危機很快會雨過天晴,而經過此次洗禮,未來巴西出口全球的肉類質量更有保障,澳門人仍可享用更安全的肉類。
同樣在公共衛生安全方面,最近還有社會探討多年未果的冰鮮禽取代活禽議題頗為社會關注。繼去年本澳多次驗出活禽樣本對禽流感病毒智呈陽性反應,而今年1月更出現本澳首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個案,且目前本澳停供活禽已逾月,坊間對此意見不一。儘管有關部門堅持希望加快冰鮮雞取替活禽,拋出方案一是在原攤檔設凍櫃賣冰鮮雞;而方案二是轉介勞工局職業培訓,業界亦可選擇收取補助(每人每日二百元作參考)。然而近日家禽業商會卻不收貨,更批評民署背後大搞小動作,又質疑民署大肆渲染及誇大疫情,撕裂多年來建立的互信關係,扼殺業界生存空間,破壞社會的和諧。如此膠著狀況,何時落實冰鮮禽取代活禽?相信,即使再浪費人力物力討論下去,依然是冇共識可言。畢竟,業界和政府出發點不同,自不然立場有異,若不能有一方妥協,永遠沒有交集的結論。然而,政府企硬的姿態很堅定,一再表明本著在公共衛生安全的角度,加上內地和其他國家禽流疫情持續嚴峻,無奈本澳市民對禽流感的嚴重性認識不足,難以短期內逹致儘快推冰鮮禽取代活禽的共識,惟可行的是採取街市設冰鮮禽攤檔,逐漸改變市民的食用習慣,最終減低社會上的抵觸或抗拒。
由巴西“黑心肉”侵澳,到冰鮮禽取代活禽的爭議持續,兩件同是關係本地居民的公共衛生安全戰役,事件背景起源都毫不相干, 但卻如出一轍地驗證了任何大是大非, 經過時間的沉積和洗禮,終究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政府和官員實實在在地本著以民為本的宗旨做事, 即使一時三刻民眾不理解,甚至有人對政府和官員不滿,而造成政府與民眾的如常溝通渠道受阻,但假以時日,及給予耐心跟進和處理,最終總會印證“路遙知馬力”、“真的假不了”…… (澳門/祁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