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竹++冷慧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移动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的出现使移动学习成为可能,而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的超载正促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还转向化整为零似的碎片化学习。本文从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碎片化英语学习优劣等几方面,结合调查问卷来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以微信平台碎片化学习为例,探讨互联网+时代提高中职学生英语水平的可行性,以期提升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学生尚未接受全面的互联网+学习培训的背景下,以“互联网+教育”为根本的碎片化学习虽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育模式,但它能对传统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中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提升碎片化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微信平台碎片化学习 中职英语学习
一、引言
“互联网+”,是指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高度概括。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的部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不但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同样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重大机遇。
“互联网+”为大众创新的新时代打造了历史舞台。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只要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就能为自己争取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与时俱进,成为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的资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主线正是经济合作与多样化人文交流的结合。因此,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具有用英语交流水平的中职,在面向世界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来大,已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国家的全球化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图1 新一代ICT与创新2.0
来源:360百科
然而,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明显不足,不能符合国家對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缺少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是指那种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对产品质量严谨苛刻、不懈的追求行为。它本应是中职教育的根本,如今却成为了一个盲区,中职学生们没有确立正确的工匠意识,在英语学习上鲜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用“工匠精神”认真培育每一位学生,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扭转公众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的偏见”。而如何利用“工匠精神”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目前一个重要而且急迫的课题。
二、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伴随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首先,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符合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和改善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其日后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都有所帮助。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明显提高,学好英语能帮助中职学生更适应社会新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但是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兴趣和自信。由于中职教育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很大,他们过分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所以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微信平台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微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影响的数据分析
微信以其交互能力强,跨平台等优势成为现代社会最受欢迎的手机软件之一。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将微信作为一个交流工具或者是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并不能将微信与移动学习联系起来。日前,我们以“微信是否能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为主题进行了调查。2016年9月,我们于辽宁省抚顺市一所职业中专,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问卷以“微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影响”为题,包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取英语学习资料的途径”,“对于利用微信平台学习英语的态度”等共20道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95%以上的同学几乎每天都使用微信,其中约88%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喜欢学英语的,92.8%的同学也认为英语学习对其未来有帮助,但是真正使用微信平台学习英语的同学却不足30%。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人认为用微信平台学习英语不实用,他们认为自觉性高的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不会用微信,而自觉性低的同学更不会用微信来学习;有些同学对于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如果推送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就很容易淹埋在其他信息中。但是多数同学还是对该方法持积极与支持态度,65.5%的同学赞同通过微信平台学习英语的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些要求与期望,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微信平台学习日常口语(47.25%)和外国文化(33.87%)方面的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反馈以及进一步的调查来进行对用微信平台帮助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可行性分析。
四、微信平台碎片化学习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认为,所谓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非正式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将碎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碎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部分是学习时间碎片化。
图2 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碎片化 三者关系
来源:中山大学王立竹:如何应对碎片化学习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符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中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是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但是目前碎片化学习还有很多局限性。
1.碎片化知识学习的优点。灵活性、针对性和吸收率的提高是碎片化学习的三大优点,在分割学习内容后,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他们可以选择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知识,而且,由于每个碎片内容所需的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可以保证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效率,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
2.碎片化知识学习的弊端。相较于传统教学,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往往是由网友自发提供,内容多涉及最新或热点的信息,相对来说更简单且更容易吸收,但是由于信息之间并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可能难以发挥作用。而且由于目前互联网中大量的碎片化知识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因此一些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会淹没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即使是真正有用的信息,也会因为增加大脑的选择难度而造成学习者认知方面偏差等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碎片化学习就是“广而不深,博而不精”,碎片化学习对应的是整体化学习,因此,若想利用微信平台的碎片化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碎片信息进行复原与重构,将这些已有的碎片知识进行分类,最后系统整理。
五、有效提高微信平台碎片化学习的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无论是从希望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能符合其教学大纲要求的角度看,还是从希望他们能提高就职竞争力的角度看,学习英语都是十分必要的。结合调查问卷的反馈,如果我们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微信平台,根据每个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其量身打造合适的学习计划,推送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或信息,碎片化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
当今社会是以知识为导向的数据化时代,碎片化学习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学习体系,从碎片化学习的利弊来看,如果我们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微信平台学习的优势,同时将碎片化学习的劣势降到最低,利用微信平台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可行性还是十分大的,而将碎片信息整合成为系统知识是提高其可行性的关键。比如,我们可以在工作日里为学习者推送碎片信息或知识,周六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整合,周日为学习者设计出一份有针对性的考卷,以便帮助学习者检验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注意,由于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推送的内容最好是中英双语的;由于微信具有良好的社交性,可以提供老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因此,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有专业的外国老师或是发音纯正的外国人作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微信公众号的专业度,以便在大量公众号中脱颖而出。
六、结语
雖然知识碎片化学习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学习者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大数据时代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学习只能作为对传统学习的一种补充,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最大可能的发挥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利用微信平台推送英语学习内容的方法来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期在最大限度上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文.创新空间中的“互联网+”行动计划[J].领导科学论坛,2016(04):3-16.
[2]董雪.“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与多语种教育发展之比较[J].中国商论,2016(22):185-186.
[3]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4]白立新.浅谈中职学生英语自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新课程研究,2015(05):126-127.
[5]王竹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6(04):9-16.
[6]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26-30.
[7]沈华伟.“碎片化”学习的成因、影响及引导[J].教育评论,2015(12):162-163.
[8]尹涛,张磊,江奇.“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局限性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06):64-66.
[9]张美芬.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8):27-29.
[10]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04):77-83.
*本文是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思维下微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影响——以中职中专学生为例”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赵雪竹(1994-),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本科生。
冷慧(1966-),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