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实干精神努力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2017-04-11 19:25王上福
山西财税 2017年7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集体经济试点

□王上福

弘扬实干精神努力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王上福

编者按:近年来,山西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着力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完成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建制镇示范试点、传统村落保护、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乡村清洁工程等试点工作,全力培育农村新业态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一)建立健全民主议事新机制,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掀开新篇章

我省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下,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民办公助为手段,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通过财政奖补鼓励,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实现了农民民主决策与政府奖补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五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50亿元,建成项目约5万多个,完成社会总投资100亿元以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每年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受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一项老百姓能作主、老百姓自己说了算的项目,因此很受欢迎。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就,取决于五个注重:一是注重民主议事程序,守住农民民主议事这个“灵魂”。如阳泉市效区,刚开始开展工作时,由于村民不理解导致议事难,筹资筹劳难,工作无法开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他们认真查找原因,帮助村干部建立了村规民约,并多次进行政策培训,使村民能够真正理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内涵,让村民对公益事业建设自觉参与、决策和监督,现在村民干什么项目、怎么干均通过民主议事程序来解决,村民建设公益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二是注重规范操作,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如沁源县、翼城县、大宁县、芮城县,无论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程序操作上,还是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都下足了功夫,2017年的绩效评价结果成绩优秀。三是注重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阳泉市财政局统一组织,对全市从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各级干部进行相关政策的培训,朔州市朔城区借助一年一度全区村干部培训会,重点培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相关政策和操作程序,效果突出。四是注重督导检查,规范日常基础管理。运城市财政局的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加强指导;长治市沁源县将当年已完成的一事一议项目全部进行审计,档案整理十分规范。五是注重资金整合,放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效用。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平台,将相关财政支农资金捆绑使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晋城市泽州县2016年整合支农资金433.76万元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二)创新工作新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不仅仅要城市美,广大农村更要美起来。根据财政部工作部署,我省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3年以来,我省先后在41个县(市、区)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各地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围绕休闲旅游、生态环保、人文传承、特色农业提升乡村功能,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特别是2016年,我省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赴省内外调研学习,认真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工作短板,调整了工作思路,创新了工作机制,确定了竞争立项确定试点的方式,明确了连片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村容整洁、经济发展、农民富裕、乡风文明,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制定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制度、办法,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农民主体。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我省4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市、区),覆盖近330个行政村,受惠农民群众达60万。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06亿元、整合其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11.1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91.97亿元。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名片。运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主动作为,科学组织实施,积极宣传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争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热潮,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同各类资本投入相结合,率先成立了长治市美丽乡村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这个融资平台与银行资本合作,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美丽乡村资金不足的问题,真正起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运城市垣曲县坚持政府牵头,做大、做实规划,围绕建设“美丽舜乡”,打造全域“美丽乡村”,通过两年建设,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晋城市阳城县、阳泉市郊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司徒小镇”、“桃林沟”等一大批项目村成了“美丽乡村”的代名词,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往,由贫困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四月份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农业财政政策培训会上,财政部对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门提出了表扬。五月份在镇江举办的全国农改工作培训会上,长治市还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鞭策,我们一定要努力打造出更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三)探索农民就地城镇化新模式,建制镇示范试点顺利推进

2014年,根据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开展了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我省介休市、孝义市和泽州县被列入首批试点。建制镇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就是希望能够探索出“镇村同治”的发展路径,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体发展,让农民能够就地城镇化。财政对每个试点镇每年拿出2000万元,三年就是6000万元,对我们谁来说都不是一笔小钱。从我省工作情况看,三个试点建制镇在围绕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试点镇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产业优势得到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可持续发展、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试点效果已经显现。各地在试点工作中也花了不少心思,想了不少办法。孝义市抢抓建制镇示范试点机遇,围绕打造“三晋第一强镇”目标,积极探索梧桐镇、下栅乡“以镇带乡”联创机制。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实现了规划布局、社区建设、公共服务、工业发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创业培训“八个一体化”的梧桐·下栅一体化发展目标。建成了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人,集土地、人口、资源集聚,有良好纵深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带。可以说,通过试点工作,已经探索出一条促进建制镇良性发展的好路子,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去年财政部对我省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开展了中期评估,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探索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工作

2016年,针对我省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公益设施、公益事业自身维护能力不足的现实情况,我们通过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写出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提出政策目标建议,受到了财政部和厅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投入2.2亿元,在58个贫困县中选取了20个基础较好的县开展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旨在解决广大农村在公益设施的维护和运行方面面临的现实困难。各地在稳步推进农村公益设施运行维护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各类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统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持续改善了我省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可以说,这项工作破解了村级公益设施无人管护的难题,老百姓很欢迎。安泽县98%的行政村没有收入来源,面对公益基础设施急需维护的状况感到捉襟见肘,利用这次试点的契机,他们积极制定方案,把104个行政村需要维护的项目设立项目库,然后根据实际把需要维护的资金直接拨付行政村账户,改变了以往有问题找政府的情况,做到了小事不出村,村民自主解决。

(五)探索解决问题新途径、推动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

我省国有农场相对独立,又远离城市,如医疗、治安机构、民兵训练、环境保护、社区管理、综合治理等办社会职能有的不宜分离,有的分离后管理成本会更高,通过探索,我们从保障企业、职工自身的利益出发,财政给以适当补助,由企业自愿承担某些办社会职能,这也是我省这次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主要模式,这样既可减轻国有农场负担并促进其内部改革和发展,又能保障农工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国有农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省自2013年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下达补助资金7631万元,支持全省56个纳入试点范围的省直和地方国有农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了国有农场内部管理体制,精简了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减少了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切实减轻了国有农场和广大农工负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在省级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省财政继续安排了1000万补助资金,目的就是切实巩固好试点成果,为下一步新的改革实施做好政策衔接准备。

(六)丰富试点内容,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省委、省政府已将其纳入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三年来,我省共下达1.93亿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29处中国传统村落公共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村民保护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有效保护了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遏制了传统村落的凋敝和损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形成了非常好的局面。

(七)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为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力度,促进环境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乡村清洁工程的指导意见》(晋政办发[2013]62号),我省从2013年—2017年五年全省将投资50亿元用于乡村清洁工程补助资金,其中省级每年安排的乡村清洁工程补助资金3.46亿元,用于全省配备清扫保洁人员、监管员工资补助。目前,全省大多数村设有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2016年还启动11个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8个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6万座厕所改造工作,投资总额达到45亿。目前逐步呈现出一批环境整治示范村及美丽宜居示范村。

二、找准问题,树立信心,推动农村改革再上新台阶

(一)实事求是,查找工作的不足和短板

当前农村综合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时间紧、任务新、困难多,有的地方还存在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查找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调研发现,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部分市县的党政主要领导认识不到位,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没有负起主要责任,致使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工作中出现民主议事流于形式,资金支出进度较慢,结余资金量过大,人员配备不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进展不顺利等;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存在畏难情绪,无法适应新的工作。个别人员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不敢打破原有框框,求稳怕难,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凭经验考虑问题多,创新意识弱,不能适应美丽乡村建设和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竞争立项的新要求,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工作不扎实。个别地方农改工作措施不周密,工作中存在不能一抓到底的现象,存在追求形式,不重实效问题。对农改工作涉及的项目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对当地中心村镇建设布局、大小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研究不够,致使项目实施较乱,重点不突出,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四是学习能力不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工作开展不畅。农改工作涉及千农万户的根本利益,工作繁杂、任务艰巨,个别人不善于勤学习、多思考,没有过硬的业务功底和较强的政治素养,无法应对农改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不能保障顺利完成农改工作任务。

(二)结合问题,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各项农改任务

第一,继续落实民主议事决策程序,推动奖补政策规范运行。虽然近些年我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还远远不够。我省农村历史欠账多,城乡差距大,很多农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还比较差,农民要求改善愿望十分强烈。从到基层调研情况看,大家反映最多的还是资金不足,投入不够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成为新趋势,尤其我省近几年来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对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增幅可能会有所放缓。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农改工作的重点,力争投入总量不减少,支持力度不减弱。为了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更加精细化,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着重三个加强: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各县要提前做好三年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科学统筹使用奖补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县级要提前做好规划,将所建项目提前录入项目库,严格按入库的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一旦入库不能随意变更;三是加强绩效考评。省级已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绩效评价作为常态工作,实行奖优罚劣。市级也要开展绩效自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市级配套资金挂钩。各地要积极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发挥民主决策和以奖代补的制度优势,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资源整合,支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确保到“十三五”末我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二要加快资金支出的力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历年滚动结余资金过大,达2.8亿元,形成资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

同时,鼓励各地利用好一事一议机制平台,把经验、机制、做法推广到其他涉农资金分配、涉村项目安排之中。调动农民群众“想自己的事、办村里的事、管集体的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培育农村新业态,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一个重点方向。我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因各地条件的差异,也存在内容单一、机制不活的问题。为此,省里相继出了一些制度、办法,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的工作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考。各地要结合相关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支撑、乡村治理、集体经济等方面整体谋划,连片推进,探索全域性美丽乡村建设。各试点县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畅通各部门协作渠道,加大资金整合,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在社会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上进一步走向充实,成为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弘扬我们山西厚重三晋文化的靓丽名片,鼓励各市县积极参与开展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试点试验,打下坚实基础。各市要加强督导,督促美丽乡村按规划建成一个,验收一个,加快工作进度。

第三,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据统计,目前我省共有28282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村20429个,占73%,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不足1%。全省集体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集体经济是加强“三基建设”的主要手段,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也是实现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支撑。今年我省被财政部列为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试点省份,这为我省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里非常重视,专门拿出资金支持开展试点工作,也将其列入了新的十项“强农惠农”政策,同时将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三基建设”财政投入的重要保障措施,要求2018年底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我们已经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印发了《山西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今年在全省选择3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主要目的就是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模式。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方案精神,精心选择试点单位。将这项试点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作为挖掘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和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承担试点任务的地方,要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创造保障条件。试点中要结合自身禀赋条件,明确扶持重点和发展类型、模式,建立好集体经济积累和组织成员利益分配机制。试点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能干预村级集体组织的决策,要让农民认识到、体会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好处,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第四,完成其他农村综合改革收尾总结工作。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组及我省的安排,建制镇示范试点、传统村落保护、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乡村清洁工程这几项试点工作今年要完成,各试点单位要及时做好试点经验总结,省级将适时组织人员对这几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作者单位:山西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

责任编辑:魏笑甜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集体经济试点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