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全面推进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2017-04-11 19:25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山西财税 2017年7期
关键词:改革农业农村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黄 庙

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全面推进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黄 庙

一、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新问题,正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发展方向

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村大国。十八大以来,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以“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为目标,积极改善农村民生、增强农村活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进一步强化了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等各项改革工作政策和措施正在全国和我省扎实推进,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住三农这块“基本盘”和“压舱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让农民群众看到了走向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更加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习总书记指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改革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对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形势逼人,经济运行结构性失衡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和矛盾。农村发展后续动能不足、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进一步显现,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和问题逐渐突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短板。因此,抓好抓实三农工作,也就成了2020年国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主要阵地,成了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主要政治任务。

二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的供需不平衡,优质特色高品质的安全产品供不应求,需靠大量进口,而部分农产品却高库存、高产量、高进口,出现了“三高”现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所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倒挂,成为了制约农业效益提高、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大瓶颈。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存在较大距离,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四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落后的我省,广大农村面貌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农业,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我省当前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与此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基层组织向心力、战斗力、组织力有所弱化,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下降。近年来,财政收入出现了持续下滑的局面,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虽然财政对三农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与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要求和愿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结合今后改革面临的形势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性实施方案》,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着力解决农村生产关系面临的困局,积极通过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乡村治理新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形式来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新途径;通过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和城乡协同发展新机制,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建立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突破农村资源环境瓶颈;积极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突破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弊端,探索实现农村产权权能新通道。这些都是农业、农村改革的方向性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二、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勤奋工作,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成了农民民主议事制度。民主议事这个工作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体现了农民的需求,充分调动了农民自力更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决策平台、一项得力制度。汪洋副总理多次讲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个好机制,农民很欢迎”。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并确立竞争立项工作方式。这项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6年,全省有16个县(市、区)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范围,项目村达到了88个,财政奖补资金15906万元,整合各类财政资金37859万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57382万元、其他资金5675万元,投资总额达到了32.45亿元,受益人口10.11万人。长治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美丽乡村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他们的“五抓五确保”、“五新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式与成效,值得各地学习。五月份在镇江举办的全国农改工作培训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反响很好。三是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孝义市积极探索农民就地城镇化新模式,其他试点单位在试点工作中也花了不少心思,想了不少办法,初步探索出一条促进建制镇良性发展的好路子。去年财政部对我省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开展了中期评估,对取得的成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四是积极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国有农场内部管理体制,精简了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减少了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切实减轻了国有农场和广大农工负担。五是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村在公益设施维护和运行方面面临的现实困难,破解了村级公益设施长期以来无人管护、无钱管护的难题,受到了村干部和老百姓的欢迎。与此同时,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以说,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探索了发展农村生产力新途径、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成为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推手。

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概括起来讲,至少有这么几点经验值得肯定:一是提前一年锁定一事一议项目库,将每年要建设的万余个项目纳入规划之中,彻底改变了项目选定的随意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前瞻性、计划性,实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精细化管理。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创新取得突破,竞争立项方式确立,实现了“人分钱向制度分钱的转变”,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有效激发了各地工作积极性。三是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合理安排项目预算。科学制定绩效目标和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做到“奖罚分明”,正确引导财政资金使用和规范管理。四是与财政部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准确掌握国家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工作和资金支持。2017年中央对我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比上年增加了30%,为全省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五是转变作风、心系基层、深入调研。了解到了农村实情,倾听到了群众呼声,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理清了工作思路,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六是注重问题导向,依据国家政策和我省实际,适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办法,明确了工作方向。

在肯定成绩、全面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对新问题、新情况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研究不够及时;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有的地方还存在着畏难情绪;有些地方农改机构不健全,工作推进还不够坚决有力;农改资金投入力度还不够大,资金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增强信心,积极探索,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加以克服和破题。

三、提高站位、强抓机遇、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一)抓住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助推综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2017年是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的深化之年,也是我省走出经济困难局面的攻坚之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主要表现在这么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我省今后几年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加快补齐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个使命,积极投身到助推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二是深化改革的要求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深化改革,农村是主战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结构农村最为突出,影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不利因素农村最为明显,制约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瓶颈农村最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最难。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大的改革力度去破解农村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丰富改革路径,走出农村改革的困境,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略为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提供了助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一要求,在思想观念上解决了城乡发展不等量齐观的问题,在发展方向上解决了重城不重乡的问题,在改革路径上解决了城乡不统筹的问题。这对于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缩小城乡差距找到了接力点和合力点,有利于我们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借力推进、取得实效。

(二)重点突出“五个适应”,创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思路

当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取得的新成效,关键是要努力实现“五个适应”,选好政策切入点和体制机制突破口,精准发力。

一是要适应财政是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住的战略定位,紧紧把握为政理财、理财为政的理念。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要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项农村综改资金的使用就要紧紧围绕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建立机制,始终坚持农民议事制度。一事一议资金要议、要公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田园综合体等资金使用也要议、也要公示。这绝对不是形式问题,而是制度问题,要给党的基层组织提供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有力抓手和资金支持,这就是讲政治,也是我们抓“三基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是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总体压力,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市县在中央、省级财政不断加大补助力度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增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视,积极主动增加财力支持开展工作。在这方面,运城、长治和大同市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本级财政拿了不少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级政府要树立农村建设“一盘棋”理念,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药引子”作用,引领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村建设。

三是要适应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矛盾的重大转变,着力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村新业态,培育发展新动能。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培育发展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提升优质特色安全产品的比重。要加大对各种农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以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发展科技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等多种形态,让美丽乡村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和新亮点,打造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靓丽名片。

四是要适应开放格局下农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发挥集体经济的引导作用。要认真开展好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正确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让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本,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力,增加农民资产性效益,做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五是要适应城乡统筹中市场配置资源日益增强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创新农改工作体制机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农村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各类工商资本“上山下乡”越来越多,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随着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村必将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也应紧跟步伐,支持新型产业、新的业态投向广大农村,让农村成为未来干事创业的热点,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热点,成为吸引人才的热点,让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民享有体面的生活。

(本文节选自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黄庙于2017年6月14日在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培训班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魏笑甜

猜你喜欢
改革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