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刚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陈宏刚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我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文章在对部分“中华老字号”上市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策略。
诸子百家思想;“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价值观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的[1]。任何管理思想都根植于一定社会文化的土壤之中,而一定的社会文化与其历史传统又是紧密相连的。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仍然是大量学习并引进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出现了“水土不服”这一奇怪的现象。大家都知道,日本企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全面引进美国的企业管理理念,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后,日本企业家和学者转而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思想,成功地对企业管理理念进行改进,形成了“日本模式”。正如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所说:“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经典的影响力,功应居首。”不仅如此,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开始重视学习和借鉴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和思想:《孙子兵法》在美、英、法、德、俄等国都有译本,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曾号召当今世界各国的军事院校应将《孙子兵法》作为必修课程和“将校必读之物”;1990年8月,美军司令保罗·凯利将《孙子兵法》指定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的必读之书[2]。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和思想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学习和研究获得人生哲理和管理之道。作为中国企业家而言,要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更应该重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
我国先秦诸子百家出现在春秋至战国时期,当时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等,其中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影响最大。他们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纷纷表达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学说思想,真正做到了言论自由和思想的大解放。在他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映出的政治主张和学说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见表1。
表1 儒、墨、道、法家代表人物及著作一览表
我国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国家商务部发布的《“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中,将“中华老字号”定义为:“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由此可以看出,“中华老字号”企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反映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在我国,获得“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共有779个,分布广泛(见图1),涉及餐饮、医药、酒、烟、茶叶、百货零售等众多行业领域。
图1 “中华老字号”企业地区分布图
根据最近的数据统计,“中华老字号”企业上市的共有39家,具体见表2。
表2 “中华老字号”上市企业统计表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将具有明确核心价值观且在行业内取得优异业绩的2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期探究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对“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借此构建出“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为大家认同并遵守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各方面所体现的总和,其结构丰富、内容广泛,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里,以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为核心。
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深植于人们头脑中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价值观念,是全体成员身体力行并坚守的共同信念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并持有的是非标准,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有些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核心价值观不仅非常清晰明确,而且作用巨大,最为关键。正因如此,吉姆·科林斯和杰里·波勒斯认为“能长久享受成功的公司一定拥有能够不断地适应世界变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实务。”IBM公司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绩,“IBM就是服务”这一核心价值观作为该公司员工的共同信仰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马君、尹志欣(2014)对24家“中华老字号”上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研究,将其概括为“诚”、“精”、“和”、“义”、“德”、“仁”、“勤”、“善”、“聚”、“合”10个方面[3]。本文试图将其归纳为4个方面,即企业道德(“义”、“德”、“仁”、“善”)、团队建设(“合”、“聚”)、产品质量与服务(“诚”、“精”、“勤”)和企业内外关系(“和”)等,具体见表3。
由此可见,“中华老字号”上市企业核心价值观中的“诚”、“德”、“精”、“和”、“义”、“仁”、“善”、“勤”、“合”、“聚”均出自诸子百家学说和思想,主要以儒家、道家和法家为主。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其经过五千年的沉淀,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内化到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中了。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身体力行并坚守的共同信念和遵循的行为准则,正是儒家、道家、法家学说思想在当代中国人身上的体现。
(一)积极影响
1.企业道德方面
“义”:即“道义、道德价值”。《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义以为质”,在《论语·阳货》中有“君子义以为上”。同时,在《论语·里仁》中讲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论语·述而》中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句。对于“义”,在孟子看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荀子又指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企业不能以赚钱赢利为唯一目的,而应该体现其社会责任感。
表3 24家“中华老字号”上市企业核心价值观统计表
“德”:在儒家看来,“德”是一个广义概念,涵盖所有的美好品质。《尚书·皋陶谟》中认为“九德”是“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孔子坚持“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的理念,把追求品德人格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视为生命的价值所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德何如可以王矣?”句。《荀子·王制》中提到:“无德不贵,无能不官。”由此可见,其重视管理者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强调先管好自己后管理他人。
“仁”: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记·经解》中有“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儒行》中有“温良者,仁之本也。”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韩非子也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企业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愿望和合理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与企业同发展、同进步。
“善”:老子认为,“善”是一种泛指,代表人格、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尊重客观规律,尤其是市场经济规律,要按照自然本性做到因势利导,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团队建设方面
“合”、“聚”:二者虽然字不同,但含义都是一样的,都有“聚集、会聚、聚合、会合”之意。《国语·楚语下》中说:“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周礼·秋官·司仪》中说“将合诸侯”,《吕氏春秋·大乐》中有“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精谕》中有“齐桓公合诸侯”句。管仲说:“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篇》),《列子·汤问》中有“聚室而谋日”句。在《韩非子》中,韩非子虽然未对“合”、“聚”做字面上的详细解释,但通过“三虱相讼”、“虺口争食”等寓言故事,充分说明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培育是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3.产品质量与服务方面
“诚”:即“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同时,他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民无信不立”,《礼记》中说“诚者自成也。”《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老子·第二十二章》说:“诚全而归之。”《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韩非子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更有甚者,商鞅“徙木为信”,成为法家讲诚信的成功例子。可见,诚信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本,缺乏诚信的企业在社会上是不能长久立足的。
“精”:是学业精进、技术精通的意思。在诸子百家的学说和思想中,虽然没有对“精”做专门的解释说明,但仍然能找到其出处。“食不厌精”(《论语·乡党》)。《荀子·解蔽》有“农精于田”、“贾精于市”、“工精于器”之句。《道德经》又云:“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在当今社会,拳头产品、核心技术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
“勤”:即“辛勤、勤劳”。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勤劳”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精神上。《礼记·玉藻》曰:“勤者,有事则收之。”《国语·晋语》中有:“好学而不勤问。”《论语·微子》有“四体不勤”句。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如果将这种精神充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企业内外关系方面
“和”:即“和睦、和谐、协调”。《中庸》说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老子》四十二章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五十五章中有:“知和曰常,知常曰命。”由此可见,儒家和道家都充分肯定了“和”的极端重要性。企业不仅要做到内部各种关系的和谐,而且要做到“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维护生态平衡。
(二)消极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虽然是“圣人之学”,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其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道德轻技能
通过归纳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任人唯贤”,强调道德修养的提高,其往往把道德作为判断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但忽视甚至轻视人的技能提高,这肯定是片面的。
2.重人治轻法治
中国社会自先秦诸子百家开始,极度重视人治,强调人情关系。而“中华老字号”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从手工作坊慢慢发展而来的“家族企业”,在这种企业中,管理者由于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在管理过程中“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成为了人情化管理的推行者,“以情感人”作为管理的风格,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4]。
3.重自律轻他律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中,重视自律,强调自身的修养和修为,忽视他律和他人修养的提升,没有看到完善的社会法律制度对企业所起的制约作用,使得企业的诚信建设缺乏他律性。
(一)完善制度层面的企业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治的传统。在目前我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进程中,作为我国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更应从我做起,从领导体制、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入手,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外部的市场环境,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将制度层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去,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提升领导者的自我修养水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华老字号”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作为领导者而言首先要“正己”,然后才能“正人”。这就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还要提升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此,威信才能树立。
(三)满足员工合理需求
“仁者爱人”,儒家强调“仁爱”,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和帮助人。其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人才是企业的根本,要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局面和氛围,就应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思员工之所思,想员工之所想,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化需求,借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共赢。
(四)切实建立诚信机制
儒家、道家、法家所讲的“诚”,是一种自律行为。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做到讲诚信,需要自律与他律的相互结合。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自我控制体系;二是要完善社会法律制度,让社会法律制度发挥制约作用;三是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让社会舆论起全面监督作用。
(五)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儒家的“义利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孔子作为儒家始祖,认为“义以为上”,同时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处理好义利关系。当人取得财富之后,是独吞还是与他人分享、回馈社会呢?孔子主张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目前,以市场为导向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普遍认同的观点。有的企业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见利忘义,丧失了基本的企业道德。我们学习儒家的“义利观”,就要做到“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回馈社会,真正尽到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1][3]马君,尹志欣,2014.中国传统文化对本土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J].商业研究(6):173-176.
[2]沈配功,雷专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1-2.
[4]吕艺高,201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5):21.
[5]刘素华.劳动关系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85.
(责任编辑:D校对:T)
表1 企业基础信息统计
F270
A
1004-2768(2017)03-0124-05
2016-12-27
陈宏刚(1978-),男,甘肃秦安人,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