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荣蓉,徐璋勇
(1.西北大学数学学院;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绩效研究
师荣蓉1,2,徐璋勇2
(1.西北大学数学学院;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文章在探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2年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和D EA方法评价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绩效呈不断改进的趋势,西南、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通过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完善金融结构,促使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的全面发展。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绩效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和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全国城镇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3年的48 861.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364 854.2亿元,年均增长率25.03%;而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3年的10 201.3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92 434.2亿元,年均增长率27.75%,虽然西部地区投资总额增长率略快于全国,但投资总量上仍然较低,如图1所示。
从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来看,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增长最快,其次是国内贷款增长率,再次是国家预算资金增长率,而利用外资增长最慢。可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投融资结构不平衡现象,国内贷款总量不足,资金外流,相关金融支持薄弱,如图2所示。
图1 2003—2012年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图2 2003—2012年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从图2可以看出,由于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机构没有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和匹配的金融服务,严重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因此,本文在探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融资现状的基础上,以2003—2012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为对象,研究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绩效,这对于我国制定金融政策、缩小城乡差距、降低贫富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对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研究集中于金融体系对城镇化具体领域及行业的资金支持。Kyung-Hwan Kim(1997)研究发现金融支持能够推动房地产投资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1]。Carlyn和Mayor(2003)的研究发现,当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会促进城市化发展[2]。Chao Wu和Boggess(2003)以美国州际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叉分支选择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支持作用[3]。Hermelin(2007)通过研究证明了后工业时期和后现代时期服务业活动发展的主要地点在城市以及城镇区域,同时强调金融服务部门的发展对城市和城镇化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4]。
国内学者高度关注金融支持城镇化问题。胡斌(2002)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性和商业银行的趋利性,发现政策性金融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陈干宇、张玲(2003)认为资金投资力度不足制约着小城镇经济发展,必须改变目前农村地区融资模式以加快城镇化的推进步伐[6]。张正斌(2008)研究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发现金融发展通过支持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来推动城镇化进程[7]。李鲁欣、李玉江(2008)发现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可以通过提高储蓄率和资本配置效率促进城镇化发展[8]。黄勇、谢朝华(2008)选取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增长率等指标运用VAR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9]。朱建华、周彦伶等(2010)提出为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金融资源,通过聚集经济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城镇化,探索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新路径[10]。马青、蒋录升(2011)研究发现较财政资金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度,银行信贷资金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度更高[11]。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完善:第一,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等,而对以城镇化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关注较少,特别是鲜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绩效的相关研究。第二,从研究视角来看,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问题不能仅仅关注金融规模的增加,而更应注重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性,即金融发展是否能够帮助农民增收、农业进步、农村发展,实现金融服务走向更公平、更合理,更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文献主要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分析等计量方法,本文使用熵值法与DEA模型相结合测算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绩效。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绩效做进一步探讨,以期为提升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一)变量选择
1.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金融发展包括金融规模的扩大、金融结构的优化与金融效率的提高,故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选取指标进行研究。
(1)金融规模指标的选取。已有文献较多使用戈氏指标(FIR)和麦氏指标(M2/GDP)来衡量金融规模,本文使用戈氏指标(FIR),即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选取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股票市值、保费收入之和来表示全部金融资产,用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经济活动总量,金融规模用下式表示。
金融规模(FIR)=(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股票市值+保费收入)/GDP
(2)金融效率指标的选取。本文借鉴王志强、孙刚(2003)的研究,使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年末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来反映银行业效率,用股票筹资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反映证券业效率,用即保险公司赔款及给付额与保费收入的比率来反映保险业效率,在此基础上按照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所占权重进行加权,金融效率的具体计算如下式。
金融效率(FE)=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股票筹资额/GDP*30%+保险赔付额/保费收入*20%
(3)金融结构指标的选取。本文借鉴马长有(2005)关于金融结构的衡量方法,采用非银行金融资产(即股票市值与保费收入之和)占金融总资产的比重来反映金融结构。金融结构的具体计算如下式。
金融结构(FS)=(股票市值+保费收入)/金融总资产
2.衡量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传统城镇化片面追求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速度的增长,而忽视人口、经济、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城镇化规模扩大等同于城镇化发展,相应地把城镇化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在传统城镇化的指导下,尽管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为此付出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乡差距拉大等沉重代价。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共同富裕等为目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根据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选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共五方面的指标来评价新型城镇化。
(1)人口城镇化。伴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进入二、三产业。因此,本文选取非农人口比重来衡量人口城镇化中的人口构成、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来衡量人口城镇化中的就业结构、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来衡量人口城镇化中的人口素质。
(2)经济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包括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提升。本文选取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城镇化中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来衡量经济城镇化中的经济发展结构、人均财政收入来衡量经济城镇化中的经济发展总量。
(3)社会城镇化。社会城镇化是伴随着生活方式改变的农业人口不断涌向城市转化为非农人口的过程,反映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等社会功能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本文选取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公路里程、每平方公里铁路长度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衡量社会城镇化。
(4)生活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城镇规模和城镇人口数量的扩大,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社会环境的营造以及物质文化的丰富。本文选取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来衡量生活城镇化中的卫生服务、每万人拥有的文化机构数来衡量生活城镇化中的社会保障、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来衡量生活城镇化中的文化服务水平。
(5)生态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生态城镇化以城市总体环境优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综合考虑城镇建设和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共同发展。本文选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来衡量生态城镇化。
3.数据说明。本文研究涵盖2003—2012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相关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8》、《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1.熵值法。为了克服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和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本文运用熵值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熵值法主要用于多元指标的综合评价,相对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评估法,熵值法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有较高的可信度。用Xij表示第i个年份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min{Xj}和max{Xj}分别为所有年份中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k=1/lnm,其中m为评价年数,n为指标数。熵值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
(2)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3)计算指标信息熵:
(4)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5)计算指标权重:
(6)计算单指标评价得分:
DEA模型的优势包括:避免确定各指标权重带来的主观性问题、不必确定确定表达式、DEA模型给出了非有效决策单位的改进方案等。
(三)评价结果及分析
1.评价结果
本文将熵值法得到的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作为产出变量,将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作为投入指标,运用DEA方法进行测算,得到2003—2012年西部地区各省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绩效得分,如表1所示。
表1 西部各省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得分
西部地区各省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平均绩效从2003年的0.381上升到2012年的0.834。其中重庆提高幅度最大,从2003年的0.250上升到2012年的1,提高了0.750,其次为内蒙古和四川,新疆的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有所下降。
2.评价结果分析
(1)考察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的变化趋势
由图3可以发现,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得分稳步上升,从2003年的0.381上升到2012年的0.834,提高了0.454,总体看来,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绩效呈不断改进的趋势。
(2)考察西南和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2003—2012年西南和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绩效均显著提高,但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提高幅度较大,西南和西北地区绩效之间的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
图4 西南、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变化趋势
(3)西部12省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考察西部12省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的平均得分,如图5所示。
图5 西部12省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平均得分
由图5可以看出,内蒙古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平均绩效得分最高为0.840,其次为陕西0.721和重庆0.699,贵州最低0.353,甘肃为0.354,云南为0.391。
本文在探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融资现状,构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2003—2012年西部12省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绩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2003—2012年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呈不断改进的趋势,西南和西北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绩效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各省区来看,重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的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内蒙古和四川;内蒙古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平均绩效最高,其次为陕西和重庆,贵州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平均绩效最低,甘肃和云南比贵州稍好一些。
第二,通过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完善金融结构,实现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的全面发展。首先,扩大金融规模,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可以通过增设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提高金融效率,可以通过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再次,完善金融结构,由于西部地区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需要金融提供异质性的服务,可以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入,创新金融产业,从而实现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的全面发展。
[1]Kyung-Hwan Kim.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 [J].Urban Studies,1997(10):1597-1620.
[2]Carlyn W.,Mayer.Finance,Investment and Growth[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2003(9):56-68.
[3]Chao Wu,Boggess W J.Measuring Interactions among Urbanization,Land Use Regulations,and Public Finance[J].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3:988-999.
[4]Hermelin B.The Urbanization and Suburbanization of the Service Economy:Producer Services and Specialization in Stockholm[J].Swedish Society for Anthropology and Geography,2007(S1):59-74.
[5]胡斌,2002.政策性金融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J].中国金融(10):37-38.
[6]陈干宇,张玲,2003.城镇化进程中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投融资模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1):73-75.
[7]张正斌,2008.宁夏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6):85-87.
[8]李鲁欣,李玉江,2008.基于SPSS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济(4):70-71.
[9]黄勇,谢朝华,2008.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理论探索(3):91-93.
[10]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2010.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4):9-15.
[11]马青,蒋录升,2011.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铜仁地区个案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1):59-62.
(责任编辑:C校对:L)
F832.0
A
1004-2768(2017)03-0007-05
2017-01-09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JY07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4XJC790008);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D01);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科研计划项目(14JK1709)
师荣蓉(1985-),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数学学院讲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金融改革与发展;徐璋勇(1964-),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金融改革与发展。